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金槍魚產地不同 所含污染物相差36倍

人氣: 6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8月07日訊】美國聖迭戈加州大學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工業化區域捕獲的金槍魚(tuna,又稱鮪魚或吞拿魚)所含的污染物(毒素含量),比在西太平洋的偏遠地區所捕獲的高36倍。

美國之音報導,斯克里普斯的研究團隊追蹤全球各地金槍魚的毒素濃度,發現金槍魚所在地區與品種這兩個因素,對食用金槍魚的安全影響同樣重要。

這個研究檢驗了全球各地的金槍魚的魚體是否有殺蟲劑、冷卻劑和阻燃劑的存在。這些都是持久有機污染物,會在體內累積,最終進入食物鏈。

持久有機污染物對人體有諸多負面影響,包括干擾身體對外來物質的防禦。因為含毒素的食物會影響食用者的健康。

研究人員在全球八個重點地區蒐集金槍魚的樣本進行分析研究,甚至有時親自出海捕釣。

研究人員從魚體篩選了247種有毒化合物,計算出每一地區的污染物濃度。污染最嚴重地區的平均污染度是污染最輕微地區的36倍。個別魚體的污染度差異更大。

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薩沙·尼克利許說,通常污染較多的地區是北半球工業化地帶,包括歐洲的大西洋沿岸的海洋地區,以及北美洲的東海岸和西海岸。至於亞洲外海以及太平洋島嶼則相當乾淨。他說,捕獲金槍魚的地區,像湯加王國是被視為比較原始的地方。

研究報告指出,90%在東北大西洋捕獲的金槍魚以及60%在墨西哥灣捕獲的金槍魚,所含污染物的水平已可引發對一般消費者和危險人群的健康警告,包括孕婦和哺乳中婦女或免疫系統受損的人。

研究人員在金槍魚樣本中發現一組特別有害的化學物質。每條受檢測的金槍魚含有十種特異性化合物,會干擾調節細胞膜並排除毒素的蛋白質。

尼克利許說,這些化合物可能會導致化學物質在金槍魚體內積累,因為這種蛋白質通常會阻擋魚體裡的化合物,在人體裡也一樣,這種蛋白質一旦被干擾,可能無法阻擋許多其他的污染物入侵。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有毒物質如何通過海產類進入人類食物供應鏈,以及如何對食物中化學物質進行更好的安全測試,並加強對海產類食物的公眾教育和標籤說明。

尼克利許說,重要的是要知道你吃的魚是在哪裡被捕獲的。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6月號的美國學術期刊《環境健康展望》上。

責任編輯:王若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