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美高層見港媒老闆釋信號 北京色厲內荏

人氣 8362

【大紀元2019年07月11日訊】據美國自由亞洲電台和美國之音報導,7月8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分別接見了香港壹傳媒創辦人、《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此次會見被外界認為「罕見」。而就在會見前一天,香港有數十萬人在九龍遊行,到許多中國人進出香港的西九龍高鐵站,直接向中國民眾傳遞香港「反送中」抗爭緣由。

根據美國國務院通告,蓬佩奧與黎智英「討論了有關於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的發展及香港在『一國兩制』架構下自治狀態」,以及中國人權、台灣等問題。據悉,黎智英在白宮與彭斯的會談也涉及相同議題。

美國高層會見黎智英向北京釋放了強烈信號。因為在香港媒體被中共大量滲透的情況下,《蘋果日報》和《大紀元時報》是香港僅有的沒有被中共染紅的獨立媒體,也是少有的對香港民眾「反送中」遊行做了大量正面報導的媒體。

而黎智英除了是傳媒老闆外,還以其「支持民主立場著稱」。早年他曾經營「佐丹奴」服裝,1989年因向香港市民捐出20萬件抗議中共「六四」屠殺的T恤,「佐丹奴」遭到中共封殺。此後,黎智英轉行媒體業,撐起香港反共輿論。

這樣一個支持香港民主自由、反共的媒體老闆,受到美國副總統和國務卿的接見,確實不同尋常。換言之,美國再次藉此向北京釋放強烈的信號,那就是中共不能破壞香港的「一國兩制」,不能削弱香港的自由和民主。

對於美國政府釋出的信號,中共政府一如既往地不淡定。7月9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圍繞上述會面的問題時,繼續著陳詞濫調,什麼「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預」;什麼「美方一再干預香港事務,對外發出嚴重錯誤信號,我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什麼「我們敦促美方尊重中國主權、尊重香港法治,謹言慎行,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事務,不做任何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的事」;什麼「美方在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

究竟是誰在踐踏香港法治,誰在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誰在不尊重國際公認的協議,誰在出爾反爾,誰在將鄧小平說的「五十年不變」當兒戲,香港人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一清二楚,否則為何那麼多港人一再走上街頭,反對「送中條例」?為什麼那麼多西方政府表達了對香港民眾的支持?為什麼中共的說辭並不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更為關鍵的是,中共內心也是知道自己的「不滿和強烈反對」只能騙騙國內的老百姓,美國人根本不在乎的。

如果在乎,彭斯和蓬佩奧就不可能會見黎智英;如果在乎,川普總統就不會在G20峰會期間,不顧中方的事先警告,向習近平提及香港問題;如果在乎,川普就不會在回答有關香港「反送中」抗議活動的提問時語帶雙關:香港人是在追求民主,但有些政府不想要民主。

如果在乎,美國國會多位跨黨派議員就不會於今年6月聯署,推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政府確認香港的民主、人權的法治狀況。因為該法案一旦通過,將要求美國國務卿每年對香港的自治程度進行認證,以延續美國基於《香港關係法》賦予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

如果在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也不會發表聲明,譴責「危險的」逃犯條例。佩洛西的聲明中寫道:「美國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對於美國的絲毫不在乎中共的反應,以及國會和政府釋放的強硬信號,中共還真是束手無策,所能回應的只能是色厲內荏,即除了在口頭上強硬外,在實際操作中則軟中帶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剛剛宣布《逃犯條例》壽終正寢、但拒絕「撤回」、追究警察責任等就是具體表現。

這應該在透露色厲內荏的中共,仍在死不認錯,仍在伺機破壞香港的自由和民主,以加強中共的控制。對此,香港人有著清醒的認識。黎智英就表示,他不認為有關《逃犯條例》修法壽終正寢的表態是港人的勝利。在他看來,即使特首撤回修法甚至下台,如果沒有普選,香港仍然不會享有民主與自由,而且會永遠面對中共的壓制。他表示,香港民眾還會繼續抗爭下去,但「六四事件」的悲劇可能會在香港重演。

為此,黎智英希望進一步得到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支持。他說,香港民眾的抗爭是與中共專制政權進行的一場有關價值觀的鬥爭,是站在最前線為美國進行的抗爭,因此美國應該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而且這種支持不能停留在言辭上,而必須有具體的行動,包括美議員現身香港,對香港人表達支持。在他看來,這會給港人帶來巨大的鼓舞作用。

的確,美國等西方國家對香港的支持至關重要,因為畢竟中共還有所忌憚,設若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通過,《香港關係法》被重新審定,香港變成「臭港」的概率很大,這對中共政治、經濟、金融等方面的打擊將是巨大的,尤其在中美貿易戰下。而中共高層在今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上,圍繞香港問題能拿出怎樣的方案,或將影響香港乃至自身的命運。#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前香港議員長毛收黎智英捐款  被判無罪
黎智英捐款案律政司不檢控
《香港撐住》海報受歡迎 漫畫家:向港人致敬
民主派東區區議員抗議主席禁議反送中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