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命中的佛性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11日訊】前几日拿起儿子的一本書隨手翻翻,被一則這樣的小故事吸引住了。故事講的是一個四處尋佛的苦行僧和一個瞎子的故事。

一個苦行僧為了找到他的心中的佛四處云游,吃盡了世間的苦,可是他依然未能找到他心中的佛。一日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這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

漆黑的街道上,村民們默默地你來我往。

苦行僧轉過一條巷子時,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正從巷子的深處靜靜地亮過來。他听到有個村民說: “瞎子過來了”。僧人听了十分的吃惊,就問那個村民:“那挑著燈籠的真是一位盲人嗎?”

“他真的是一位盲人。”那人肯定地告訴他。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白天和黑夜的一絲概念,提著燈他自己又看不見道路,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令人覺得迷惘和可笑?

那燈籠漸漸近了,暈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游移到了僧人的跟前。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忍不住上前問道:“很報歉地問一聲,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挑燈籠的盲人回答他:“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者說:“現在是黑夜吧?我听說在黑夜里沒有燈光的映照,那么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啊?”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緩緩問僧人:“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啊,這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人不留心碰撞過。”

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也更讓別人看見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恍然大悟。

他仰天長嘆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邊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亮了,即使我看不見佛,但佛卻會看到我的。

是的,每一個高尚的人都有責任點亮屬于自己的那一盞生命之燈,既照亮了別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別人,才能夠照亮我們自己。我想這就是人生命中的佛性吧。

我想一個人在給予別人方便的同時,也就給予了自己方便;在你給予別人寬容和愛的同時,你也會得到寬容和愛的。

為別人點燃我們自己生命中這盞佛性的燈吧,這樣在人生的夜色里,我們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燦爛!

(凱迪网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經濟部次長陳瑞隆表示,美國公布的年度貿易障礙報告,屬參考性質的報告,我方會把握機會與美方溝通。對於「貪汙」首次列入貿易障礙項目中,陳瑞隆表示會爭取美方瞭解我打擊黑金的努力。
  • 於「傑出研究人員和教授」移民申請﹐移民局的參考性六條標準是﹕
    第一﹐申請人在他的領域獲得過一個主要的國際獎作為傑出成就。什麼是「主要的國際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如果有﹐它可以比諾貝爾獎小﹐但肯定應比學生獎或Fellowship要大。
    第二﹐申請人應當是一個要求有傑出成就的專業協會的會員﹐一般對其成員有一定的學位或出版物的要求。但你不能是該協會的學生會員。一些協會﹐如美國地理協會﹐任何人只要訂它的雜誌都可以成為它的成員﹐這種協會成員在移民法上是沒有價值的。
  • 在卓越人士(EB-1A)移民申請中﹐法律要求申請人或受益人已在一個科學﹑教育﹑體育﹑藝術及商業領域內達到非常頂尖的水平﹐是非常少的一群優秀人士中的一員。為了衡量一個人是否達到非常頂尖的水平﹐移民局制定了一個有十條標準的參考性指標﹐滿足其中三條可以構成申請卓越人士移民的基礎。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