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舊夢 回大唐

藍嵐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0日訊】唐朝,由高祖李淵建國,經過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的貞觀之治,武后及玄宗的兩代治世,奠定了大唐王朝的堅實基礎,使國力更加繁榮鼎盛。綜觀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無論是對內的經濟政治,還是對外的文化交流,唐代,都是無可取代的黃金盛朝!

在欣賞故宮豐富的「唐代文物展」之餘,我們特別獨家推出「紙上唐朝仕女服裝秀」,讓讀者由唐朝美女的裝扮上,細細品味唐朝文化之美。另外,唐朝的文治武功在太宗貞觀之治時達到巔峰!由太宗清整吏治,以及長孫皇后儀德感人的小故事中,您當可領會出「仁者得天下」以及唐朝盛極一時的奧祕!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故事

所謂「君臨天下」與「母儀天下」的雍容大度風範,在唐太宗與長孫皇后流傳後世的小故事中,展露無遺……

唐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而號稱「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賢明的君主。所謂「有德者服天下」,如此恢弘盛世,自然和上位者的德行風範有關。我們由下面關於唐太宗和十分受推崇愛戴的長孫皇后的小故事中,不難窺見:唐朝鼎盛的績業,其來有自。

唐太宗矯正賄風,清整吏治

唐太宗厭惡官吏受賄。不過,他在矯正不良官風的方法,十分獨到且有智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了別人的贈絹,事蹟敗露,在朝廷上,唐太宗卻賞賜他幾十匹絹。許多大臣不解,以為是在助長貪欲。唐太宗卻說:「如果他尚有廉恥,我賜他絹,那比賜罪受刑還要恥辱難受。如果他不知羞愧,那就好比禽獸,殺也無益。」果然,長孫順德萬分羞愧,眾臣也感觸良深,不敢輕犯。

有一次,民間有人上書請求清除佞臣。太宗問:「誰是佞臣呢?」上書人說:「皇上可以假裝震怒來試探,據理力爭的是直臣,推諉順從的就是佞臣。」太宗卻答:「皇帝是河水的源頭,群臣是大河的水流。源頭污濁了卻要求河水清澈,不太可能。我使用了詐術,怎能要求群臣耿直呢?我以至誠之心治理天下,常對過去的皇帝喜用權謀對待群臣感到恥辱。你的計策雖然好,我也不想採用。」

太宗治國的仁德與智慧,不勝枚舉,這還只是兩件微不足道的小故事呢!

長孫皇后溫厚賢淑,至性感人

長孫皇后是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事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

長孫皇后生性節儉,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因此,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但她卻很鄭重地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太宗不聽,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她卻始終沉默不語。

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被唐太宗視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下朝後,唐太宗把魏徵的不同意見,轉告皇后,長孫氏當即便深有感觸地說:「我以前聽說陛下對魏徵很器重,但並不了解其中緣故。今天我聽了他的諫言之後,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請陛下深思這個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運了。」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與太宗同去九成宮避暑時,身染疾病,且愈來愈重,服用了很多藥物,但病情卻並未緩解。這時,在身邊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卻遭到皇后的堅決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於國家的政體,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願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太子聽罷,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親的話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又轉告給了太宗。太宗聽後,感動得涕淚交流,泣不成聲。

唐太宗能成為千古一帝,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的成功,和長孫皇后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雲想衣裳花想容

現代女子好瘦身美容,講究時髦,追求名牌……。然而,究竟怎樣的容顏,才是真正的美?

您喜歡看巴黎、倫敦知名設計師的服裝秀嗎?「愛美是人的天性」,但是盲目追求時尚,總讓人若有所失。有些號稱名家的服飾,仔細品味,實在也不怎麼「賞心悅目」,甚至難登大雅之堂。真正的時尚,往往是歷久彌新,而非曇花一現。那麼,怎樣的穿著打扮,才大方得體、動人心弦呢?

近年來的流行服飾頗有復古趨勢。所謂「復古唐風」,深受歐美人士好評,談到中國服飾,總以姿態萬千的「唐裝」為象徵;談到古典美女,總以圓潤豐盈的「楊貴妃」為東方代表。其中奧祕何在?

唐朝美女婀娜多姿

唐朝仕女喜歡穿高腰的曳地長裙,腰際繫上飄帶,兩肩披上長披巾,讓人感到飄逸如仙。而唐代流行的是體態豐盈的美人,唐代貴婦雍容的姿態,就像綻放的牡丹。

另外,宮廷中的女性喜好梳高髻,並於髮髻上配戴釵子、梳子、步搖等髮飾,或用花冠做裝飾,迎風搖曳,婀娜多姿。唐詩詞中的「斜插犀梳雲半吐」、「小山重疊金明滅」、「雲鬢花顏金步搖」,都是騷人墨客描寫當時婦女髮飾的華麗。

唐代女子的粧扮也十分花俏。如唐詩中「醉月雙媚靨」所寫的「花靨」就是一個特色。花靨就是花鈿和粧靨:花鈿是用茶花子、金箔等材質剪製成各種圖案貼於額頭或眼角;粧靨就是用朱丹或花鈿,點、貼在酒窩處。又如岑參詩中寫的「朱唇一點桃花殷」,描寫了唐流行的唇飾,像櫻桃小口般嬌鮮欲滴。

此衣只應天上有

為什麼唐朝斑斕璀璨的服飾文化成為今天史學家、藝術家們執著研究的奧秘,而且越看越令人著迷呢?

在敦煌壁畫中,有大量描繪佛國世界的彩繪,其中有許多飛天仙女、天人等的形象,美妙非常。再看文風最鼎盛的大唐服飾,會發現與壁畫中天人的服飾十分相似。或許,「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是至善至美的!

有人或許會說,看起來那時的服飾也很開放啊!其實,唐朝文治武功雄冠天下,社會講究道德,人的行為相應的也是很有規範的。那時講男女有別,男人有男人的行為準則,女子也有女子的操守,一切井然有序,女子散發的是由內而外的自信與光彩。

虛擬長安

走進時光隧道 親睹長安古城之美

目前正在台北故宮舉行的唐代文物大展,不僅有多項稀世珍寶讓人遙想天朝盛況,另由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劉育東教授主持設計的「虛擬長安」,也在故宮同時登場。

劉教授表示,這是一項結合「人文、藝術、科技」的研究計畫,過去我們只能在史書、小說中「神遊」,了解唐代在歷史中的盛況;而今我們利用電腦掃描等科技方法將出土文物影像重新組合,就能把當時的景況呈現在參觀者面前!觀眾只要帶上3D立體眼鏡,就彷如身臨其境般,這在台灣甚至中國都是一項創舉。

「虛擬長安」共分為六個部分:一、外使入長安;二、里坊飲酒;三、外使進麟德殿;四、宴會歌舞;五、打馬毬;六、仕女下棋。整個動畫過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這可是結合了兩岸八所大學的建築、考古、美術等系所,共同交流研究的成果。劉教授謙虛地表示,「虛擬長安」只是一個開始,希望透過更多人的研究及參與,使整個計畫的內容更豐富、更充實;將來,「虛擬長安」也計畫前往其他國家巡迴展出。

大家不妨把握最後三週的展期,領略「新科技」還原後的「古唐代」人文采風。(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陝西法門寺「佛指舍利」今天自西安抵達台灣供奉三十七天,根據歷史記載,魏晉南北朝時代首次瞻禮供養,隨後唐代曾經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公元八七四年法門寺地宮遭到封埋,自唐朝末年至公元一九八七年法門寺唐塔地宮被發現為止,時空已經歷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
  • 唐朝高僧黃檗作了十四首《禪師詩》,對明朝滅亡、清朝各代、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國民党退守台灣等事件都進行了准确的預測。從第九首開始為清末以后事情。由今人解之,僅大意。
  • 《推背圖》是唐代貞觀年間由官居司天監的李淳風和隱士袁天罡共同編著的圖讖。它共有六十幅圖像,以卦分系之。每幅圖像之下均有讖語,并附有“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朝起至今,以至未來,歷朝歷代在中國發生的大事。將該書所預測的內容同中國歷史上從唐朝迄今為止所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相對照,可發現其預言的准确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 人體是我們生命的物質基礎,宇宙是我們生存的空間,但生命是從何方而來,又將歸去何處?千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在探索。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和唐朝詩人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令多少后人唏噓嗟嘆。可瀕死體驗的當事人都對人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們認為我們人的靈魂是不滅的,人死后生命依然存在,而人來到人世間是為了學會善待他人,從而回到我們真正生命(元神)產生的地方。
  • 人體是我們生命的物質基礎,宇宙是我們生存的空間,但生命是從何方而來,又將歸去何處?千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在探索。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和唐朝詩人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令多少后人唏噓嗟嘆。可瀕死體驗的當事人都對人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們認為我們人的靈魂是不滅的,人死后生命依然存在,而人來到人世間是為了學會善待他人,從而回到我們真正生命(元神)產生的地方。
  • 唐朝彭城有個人叫劉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間。家有資財數百万,常積德而不夸耀,人們都不知道他。他家雖然很富,取利于別人的財富,也使他不怨恨。他拿出錢財幫助別人,施給別人恩惠并不希望有所報答。
  • 八仙的傳說可能始于唐朝,而且歷代有各种不同的說法,民間傳說(這里采用明朝以后的說法)有漢鐘离、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等。從表面上看他們很不相同,曹國舅是皇帝的親戚;鐵拐李是個跛足的殘疾人,拄一根鐵拐杖,像個叫花子;何仙姑是年青漂亮的女人;張果老鶴發童顏,銀須飄拂,常倒騎一只小毛驢;韓湘子是唐朝文學家韓愈的侄儿,愛吹笛子;漢鐘离總是手搖一把芭蕉扇等等,但他們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形象和風格,是藝術家發揮想象力的傳統的藝術題材,在戲劇、繪畫、雕塑中常有表現。成語中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武術中還有“醉八仙拳”。
  • 徐悲鴻先生曾為抗日戰亂中《87神仙卷》遺失而痛心疾首,後失而復得又歡欣若狂,足見摹寫神仙之難能可貴,唐朝吳道子以上,唯有東晉顧愷之《洛神圖》傳世,東漢末曹操次子曹植《洛神》一賦,給了畫家以豐富想象,但顧愷之畢竟無緣親睹洛神,「翻若驚鴻,宛若游龍」其飄逸仙姿無法畫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