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履歷表──腳色

徐敬思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

(http://www.epochtimes.com)
我們現在從業人員填寫的履歷表,古代叫做”腳色”,始見於隋朝。據《通鑒》載︰隋煬帝時,虞世基執掌考核銓選官吏大權,”受納賄賂,多者超越等倫,無者注色而已。”即是說,賄賂多的就給以提拔,無賄賂的只在其名冊表格上”注色”作記號,因而得名”腳色”。

到了宋代,仍沿用”腳色”之名稱。宋人趙升《朝野類要》載,凡進入官場的”入仕”者,都要填寫一份自傳式的文書,它的名稱叫”腳色”或”腳色狀”。清袁枚《隨園隨筆》也說︰”宋製,百僚選者具腳色,似即今之投履歷矣。”

宋代腳色所要填報的項目和內容,係朝廷統一規定。首先是個人及家庭的基本情況,有”鄉貫、戶頭、三代名銜(即祖宗三代的功名官銜)、家口、年齒、出身履歷”等項目。

其次,是填寫社會關係和政治立場,內容與當時所發生的政治事件密切相關,所以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對此,《朝野類要》列舉了一些具體實例︰在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年─1110年),”即雲’不繫元佑黨籍’。”表示和前些年的”元佑黨爭”沒有牽連;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即雲’不繫蔡京、童貫、王黼等親戚’。”表示和聲名狼藉的”六賊”沒有瓜葛;宋寧宗慶元年間,斥朱熹等人所倡導的道學為偽學,規定凡入仕者腳色中必須寫上”不習偽學”,否則不給官職。從宋代的”腳色”中

(http://www.epochtimes.com)
我們現在從業人員填寫的履歷表,古代叫做”腳色”,始見於隋朝。據《通鑒》載︰隋煬帝時,虞世基執掌考核銓選官吏大權,”受納賄賂,多者超越等倫,無者注色而已。”即是說,賄賂多的就給以提拔,無賄賂的只在其名冊表格上”注色”作記號,因而得名”腳色”。

到了宋代,仍沿用”腳色”之名稱。宋人趙升《朝野類要》載,凡進入官場的”入仕”者,都要填寫一份自傳式的文書,它的名稱叫”腳色”或”腳色狀”。清袁枚《隨園隨筆》也說︰”宋製,百僚選者具腳色,似即今之投履歷矣。”

宋代腳色所要填報的項目和內容,係朝廷統一規定。首先是個人及家庭的基本情況,有”鄉貫、戶頭、三代名銜(即祖宗三代的功名官銜)、家口、年齒、出身履歷”等項目。

其次,是填寫社會關係和政治立場,內容與當時所發生的政治事件密切相關,所以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對此,《朝野類要》列舉了一些具體實例︰在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年─1110年),”即雲’不繫元佑黨籍’。”表示和前些年的”元佑黨爭”沒有牽連;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即雲’不繫蔡京、童貫、王黼等親戚’。”表示和聲名狼藉的”六賊”沒有瓜葛;宋寧宗慶元年間,斥朱熹等人所倡導的道學為偽學,規定凡入仕者腳色中必須寫上”不習偽學”,否則不給官職。從宋代的”腳色”中,可以看到朝廷對官吏的使用和人事檔案管理的一個側面。

──轉自《中華萬年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