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自殺 —八百年老胡同逐漸消失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7日訊】北京擁有八百年歷史的老胡同,是每個北京遊客都必定一遊且津津樂道的,但隨著北京的舊城改造,北京老胡同已逐漸有計畫的被拆除,預估一年有六百條胡同會消失,北京不少老外認為這簡直是種文化自殺。

據中央社8月17日報道﹐ 而隨著北京老胡同的消逝,人們對北京最原始的印記也將逐漸消失。北京出租車師傅張兵則說,在現在什麼都講求「與時俱進」的時代,將來北京可能再也看不到胡同大院了。

即將於十九日出刊的大陸中國新聞週刊,更是直言引述一位中共北京政協委員說,「長此下去,未來中國大陸將只有首都,而沒有北京」。

相對於許多只求發展經濟、對於胡同逐漸消失冷漠以對的北京民眾,作為一個北京老外的華新民說,四合院與胡同,是北京文化的載體,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了,文化也就消失了,但目前北京老胡同與四合院的拆除卻依然在進行。很多人說,因為胡同已經舊了、或是太窄不適合汽車進入,也不適合現代化的發展,華新民認為,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說法。

不過,華新民表示,雖然她給北京官方寫信、打電話反應,商量問題的解決辦法,但關鍵是太多人認為這是身外事,沒有人關心,而整個北京老胡同至少已經被拆掉一半,所以法國「費加羅報」撰文評譏說,「現在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阻止這場文化自殺,北京正把自己偉大的文化變成平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莫斯科的“倒春寒”特別長,整個5月份都陰云密布,春雨蕭蕭。到了6月,凄凄寒流仍然在莫斯科上空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但日前舉行的“北京文化節”給莫斯科市民帶來了一片夏天的溫暖。在這塊歐洲古都上空刮起了一股東方文明的颶風。天公似乎受到感染,像中國川劇中的“變臉”一樣,黑云變成蔚藍,盛夏終于來到了莫斯科大地上。
     
  • 七月十三日晚上,全北京的市民都在看中央電視台連續十一個小時的莫斯科2008年奧運申辦權投票過程轉播。當奧會主席薩瑪蘭奇念出「beijing」時,不待口譯人員的翻譯,北京城已轟地一下似乎連黃土地都震動起來地歡騰,位於城邊的中華世紀壇砰砰施放的煙火,連位於另一邊的北京大學學生都可以仰頭看見。從來不准放鞭炮的市內,這裡那裡毫無顧忌地炸響。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