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自杀 —八百年老胡同逐渐消失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7日讯】北京拥有八百年历史的老胡同,是每个北京游客都必定一游且津津乐道的,但随着北京的旧城改造,北京老胡同已逐渐有计划的被拆除,预估一年有六百条胡同会消失,北京不少老外认为这简直是种文化自杀。

据中央社8月17日报道﹐ 而随着北京老胡同的消逝,人们对北京最原始的印记也将逐渐消失。北京出租车师傅张兵则说,在现在什么都讲求“与时俱进”的时代,将来北京可能再也看不到胡同大院了。

即将于十九日出刊的大陆中国新闻周刊,更是直言引述一位中共北京政协委员说,“长此下去,未来中国大陆将只有首都,而没有北京”。

相对于许多只求发展经济、对于胡同逐渐消失冷漠以对的北京民众,作为一个北京老外的华新民说,四合院与胡同,是北京文化的载体,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文化也就消失了,但目前北京老胡同与四合院的拆除却依然在进行。很多人说,因为胡同已经旧了、或是太窄不适合汽车进入,也不适合现代化的发展,华新民认为,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说法。

不过,华新民表示,虽然她给北京官方写信、打电话反应,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关键是太多人认为这是身外事,没有人关心,而整个北京老胡同至少已经被拆掉一半,所以法国“费加罗报”撰文评讥说,“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场文化自杀,北京正把自己伟大的文化变成平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莫斯科的“倒春寒”特别长,整个5月份都阴云密布,春雨萧萧。到了6月,凄凄寒流仍然在莫斯科上空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但日前举行的“北京文化节”给莫斯科市民带来了一片夏天的温暖。在这块欧洲古都上空刮起了一股东方文明的飓风。天公似乎受到感染,像中国川剧中的“变脸”一样,黑云变成蔚蓝,盛夏终于来到了莫斯科大地上。
     
  • 七月十三日晚上,全北京的市民都在看中央电视台连续十一个小时的莫斯科2008年奥运申办权投票过程转播。当奥会主席萨玛兰奇念出“beijing”时,不待口译人员的翻译,北京城已轰地一下似乎连黄土地都震动起来地欢腾,位于城边的中华世纪坛砰砰施放的烟火,连位于另一边的北京大学学生都可以仰头看见。从来不准放鞭炮的市内,这里那里毫无顾忌地炸响。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