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口》道人生 張三丰說五德五臟五行的關係

文/宋寶藍
font print 人氣: 151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滾滾紅塵,苦海滔滔。為了醒世化民,張三丰給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眾生,撰寫了《天口》,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內容。他以《天口》道人生,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從中講述做人之道,處世之道,殷切勸人重德行善,告訴人們吃虧是福,「吃盡虧時劫已除」等普世理念。

在中共病毒肆虐全球之時,面對大疫反思當下,閱讀張三丰所述《天口篇》之「五德」,不禁讓筆者反思,如果人們能了解德對人體的影響,或許能避免許多災難的發生。

張三丰說,人生有五德「仁義禮智信」,他將此譬喻為天地的五行「木金火水土」以及與人身的「肝肺心腎脾」五方面的經脈相聯繫。也就是:

仁—木—肝
義—金—肺
禮—火—心
智—水—腎
信—土—脾

1. 仁‧肝‧木

「人皆曰木不可少也,而何以無仁也,心無仁者必無養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不能缺少「木」,為什麼卻把「仁」丟失了呢?心中沒有仁德,他必然沒有養育之念,對外不能愛護他人,對內不能養護自己。久而久之,他的肝臟功能就會衰竭,而五行屬性的「木」也為之枯死。

《禮記正義》卷二十一認為「取仁於禰(音nǐ,奉祀亡父的宗廟),取義於祖」,仁出自於先父,義出自於先祖。就像桃仁、杏仁一樣,有了「仁」(種子)的根本,就能長成樹木,就能夠開花結果,一代代繁衍不息。古人從「禰」取「仁」,認為仁有養育之德。

2. 義‧肺‧金
「人皆曰金不可少也,而何以無義也,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矣。」——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不能缺少金,為何做人作事缺少「義」呢?一個人失去了「義」,他必然不會權衡對錯,不會主張公道正義。久而久之,他的肺部功能喪失,五行中「金」也會發生鏽蝕,起不了共鳴、流通氣息的作用了。

張三丰稱「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古代的權,也就是秤砣,能夠起到公平稱量的作用。所以權宜,可理解為以公義之心,為他人主持公道。自然,肺的發聲功能也會有用武之地。比如,對待中共踐踏人權、迫害信仰之事,人們本該發出正義的呼聲,很多人都沉默對待。肺失去了義,也失去了正氣,就像銹爛的鐵一樣,斑駁不堪,最終疫疾入侵,自己也不得呼吸了。

3. 禮‧心‧火
「人皆曰火不可少也,而何以無禮也,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其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矣。」——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火」,但為何丟棄「禮」呢?一個人所言所行失禮,反映到他的心靈上必是缺失光明和熱量,久而久之,心靈冷酷決絕。對應到五行中的「火」,火會隨著心靈的冷漠,喪失光明和熱能,逐漸轉衰熄滅。

火能夠照亮黑暗,能夠賦予人溫暖,使人減少恐慌和懼怕。有了火,無論一個家庭,還是一個民族,能夠不斷地薪火傳承,保住民族文化的根本。因火傳播光明和溫暖的特性,所以古人將其歸入「禮」德。

4. 智‧腎‧水
「人皆曰水不可少也,而何以無智也,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矣。」——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的一切都與「水」息息相關,但為什麼拋棄了「智」呢?一個人缺少了智,就像河水被污染,變得渾濁不清,必然缺少清澈的思想。久而久之,腎臟功能衰竭,對應到五行之「水」,也為之渾濁與乾涸。

《論語·雍也》說「知(智)者樂水」。《論語集注》曰:「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樂,喜好的意思。古時,知同「智」。水能滋潤萬物,出乎自然。在世間蜿蜒流淌,雖有曲折,始終堅持流向大海。它看似柔弱,卻能無所不及,從高山飛流直下,也沒有畏懼。或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或洶湧澎湃,沖卻一切阻礙,不止不息向著目的地行進,晝夜不息。

《大戴禮記·勸學》中,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君子看見大川必會駐足觀看?孔子回答這個問題,將水比作君子的美德,比如水似德、似仁、似義、似勇、似智等。它緣理而行長流不息,所到之處清洗污濁,周流無滯,通達無礙,與智者天性相合。

5. 信‧脾‧土

「人皆曰土不可少也,而何以無信也,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也。」——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不可缺少「土」,但又為何而無信呢?當人的德性缺失了「信」,與人交往必然缺少誠信。久而久之,脾臟功能也會衰竭。他的五行之「土」也會分崩離析。

東西方傳說中,神仿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了人。而土也能承載萬事萬物,育養萬物。人世有春夏秋冬,陽生陰育,所有的運行機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呈現在自然界,當生則生,當長則長,當收則收,當藏則藏。二十四節氣,彼此交迭更替,就像時鐘報時,準時為「信」,調養萬物為「用」。這就是「土」的信用。

五行之「土」對應脾臟,主身體機能運化和生養,對應到人的品行就是「信」,言而有信,作事講誠信。反之,人沒有信,也就難以立足,生意也很難做的長遠。

(據張三丰《天口篇·五德篇》)@*#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末明初,張三丰大道成真,超凡入聖。隨後明成祖朱棣大修武當,在大明朝再次興起歷史上崇尚道家文化的高峰,形成以玄天上帝為主神、張三丰為祖師的武當道家修煉法門,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朝拜香火,高峰時,家家安鼎,戶戶煉丹。
  • 張三丰,人間的修行者,道中的逍遙仙,一生中留下無數神蹟。更特別的是,他作的一首詩和說的一句話,成為迅速得道驗證的傳奇預言,被歷史銘記。幾百年來,它們時刻提醒著人們,大道張三丰還是一位了不起的預言家。
  • 聚寶盆是中國民間傳說的一大寶物,人們只要往盆中投入一件寶貝,就能變化出無數件相同的東西,取之不盡。筆記小說中說,明朝第一富商沈萬三正是靠它一夜致富,坐擁富可敵國的財產。
  • 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他的《王征南墓誌銘》中,記述過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的一件奇事。張三丰曾夢見玄武大帝傳授他拳法,從此就擁有了以一對百的神力,夢中承傳技藝的事在近代也不少,在此列舉三個著名案例。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