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古老的瓷器宮殿:巴登─巴登的法沃里特宫

文/菲利普·巴特勒(PHIL BUTLER) 翻譯/陳遇
法沃里特宫是巴登─巴登伯爵夫人希比拉‧奧古斯塔(Sibylla Augusta)舉辦舞會、音樂會和狩獵活動的場所。(Bình Nguyễn/Pixabay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5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羅馬人在德國南部的巴登–巴登(Baden-Baden)發現了具有療養效果的溫泉,而僅在咫尺的法沃里特宫(Rastatt Favorite Palace)則曾是巴登-巴登伯爵夫人希比拉‧奧古斯塔(Margravine Sibylla Augusta,1675─1733)的遊樂宮,她常在此舉辦舞會、音樂會和狩獵活動。從這裡到德國北萊因地區最古老的巴洛克王室居所——拉施塔特宮殿(Schloss Rastatt),僅需要短短的馬車車程便能抵達。

法沃里特宫是巴登─巴登伯爵夫人希比拉‧奧古斯塔(Sibylla Augusta)舉辦舞會、音樂會和狩獵活動的場所。(Achim Mende/Staatli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法沃里特宫是德國最古老的所謂瓷器宮殿,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國瓷器最多的地方之一,而且也是唯一完好無損的瓷器宮殿。宮殿中展示的伯爵夫人珍貴的邁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是全世界最大的收藏,約160件早期的瓷器品一直保存至今。希比拉‧奧古斯塔可能是邁森瓷器工廠於1710年於德國阿爾布萊希特城堡成立時最早的顧客之一。

宮殿中展示的伯爵夫人珍貴的邁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是全世界最大的收藏,約160件早期的瓷器品一直保存至今。希比拉‧奧古斯塔可能是邁森瓷器工廠於1710年於德國阿爾布萊希特城堡成立時最早的顧客之一。(Martine Beck/State palaces and gardens of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和許多宮殿的歷史一樣,法沃里特宫最初原為一間狩獵小屋,由約翰‧邁克爾‧路德維希‧羅勒(Johann Michael Ludwig Rohrer,譯註:德國建築師)於1710至1727年之間建造。作為巴洛克時期建築與風格的典範,這座宮殿有著華麗精美的室內裝潢。公眾房間布滿了精緻的磁磚、刺繡裝飾、波希米亞的玻璃藝術,以及特地為了牆壁間1500多件瓷器品所做的設計。

佛羅倫薩閣(Florentine cabinet)是宮殿中最著名的房間,有著佛羅倫薩馬賽克飾面(pietra dura,意大利文原意為「硬石」),這是來自佛羅倫薩的珍貴寶石藝術品。這些馬賽克飾面來自意大利托斯卡尼的科西莫三世‧德‧美第奇工廠(the Cosimo III de’ Medici factory)。如紙一般薄的面板是由大理石、花崗岩和半寶石(次級寶石)製成,拼組成758塊明亮的圖畫面板。

佛羅倫薩閣(Florentine cabinet)是宮殿中最著名的房間,有著佛羅倫薩馬賽克飾面(pietra dura,意大利文原意為「硬石」),這是來自佛羅倫薩的珍貴寶石藝術品。這些馬賽克飾面來自意大利托斯卡尼的科西莫三世‧德‧麥地奇工廠。如紙一般薄的面板是由大理石、花崗岩和半寶石製成的,拼組成758塊明亮的圖畫面板。(Hecker/Rastatt Favorite提供)

花房(Flower Room)則展示了伯爵夫人對裝飾之美的不懈追求。為了能容納那個時代最珍貴的瓷器,她不遺餘力地將法沃里特宫改造成一個實用的收藏寶地。

這間房間顯示了希比拉‧奧古斯塔對裝飾之美的不懈追求。正如這張花房的照片所示,在將法沃里特宫轉變為具有收藏機能的傑作,以容納整個時代最珍貴的瓷器這方面來看,確實是不遺餘力。(Staatli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伯爵夫人的收藏還包含了一個獨特的「黑瓷」勃傑炻器(Böttger,譯註:邁森瓷器前廠長,在他期間的產品被稱為勃傑瓷器),使用了黑金漆畫的技術。這項收藏也顯示了當時人們對中國藝術的著迷。除了早期的邁森瓷器外,法沃里特宫內也展示了大量的織品、漆器、稀有家俱和其它瓷器品。

伯爵夫人的收藏包含了獨特的「黑瓷」勃傑炻器,使用了黑金漆畫的技術。這項收藏展示了當時人們對中國藝術的著迷。除了早期的邁森瓷器外,法沃里特宫內也展示了大量的織品、漆器、稀有家俱和其它瓷器品。(Martine Beck-Copolla/Staatli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法沃里特宫中最不尋常的風格元素,就是用來密封並裝飾外牆的鵝卵石灰泥。根據傳說,在宮殿建造期間,巴登–巴登伯爵夫人希比拉‧奧古斯塔曾要求貧窮孩子們從溪流和穆爾格河(Murg)河床採集鵝卵石。據信她用自己的錢和一大塊麵包作為每籃鵝卵石的報酬。

在法沃里特宫中最不尋常的風格元素,就是用來封閉並裝飾外牆的鵝卵石灰泥。根據傳說,在宮殿建造期間,巴登–巴登伯爵夫人希比拉‧奧古斯塔曾要求貧窮孩子們從溪流和穆爾格河(Murg)河床採集鵝卵石。據信她用自己的錢和一大塊麵包作為每籃鵝卵石的報酬。(Gerd Eichmann/CC 4.0)

近距離觀看鵝卵石立面便會感受到公爵夫人的創意。這種風格在巴洛克時期其實並不罕見,不過主要多用於裝飾花園和石窟。在她運用家鄉波希米亞典型風格的手法上,顯示了她是如何將個人喜好融入建築設計的。

近距離觀看鵝卵石立面便會感受到希比拉‧奧古斯塔的創意。這種風格在巴洛克時期其實並不罕見,不過主要多用於裝飾花園和石窟。在她運用家鄉波希米亞典型風格的手法上,顯示了她是如何將個人喜好融入建築設計的。(Julia Haseloff/Staatli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法沃里特宫由一座英式景觀公園環繞著,在宮殿的全盛時期,花園裡有著樹林大道、帶噴泉的對稱花壇(觀賞用花壇),以及橘園(溫室建築物)。目前這座巴洛克式花園僅有一部分保留下來。

法沃里特宫由一座英式景觀公園環繞著,在宮殿的全盛時期,花園裡有著樹林大道、帶噴泉的對稱花壇(觀賞用花壇),以及橘園(溫室建築物)。目前這座巴洛克式花園僅有一部分保留下來。上圖為從公園望向宮殿背面的景象。(Gerd Eichmann/CC BY-SA 4.0)

通常,巴洛克時期的王室在正式的官方居所外,還會有另外獨立的遊樂宮。在希比拉‧奧古斯塔的丈夫去世後,她便開始建造法沃里特宫,她的兒子路德維希‧格奧爾格(Ludwig Georg)也時常在此狩獵。至今對於曾在此舉辦過喧鬧派對的傳聞所知極少,不過公爵的許多後代都相當喜歡這座宮殿和其周圍豐富的自然環境。

巴洛克時期的王室通常在正式的官方居所外,還會有另外獨立的遊樂宮。在希比拉‧奧古斯塔的丈夫去世後,她便開始建造法沃里特宫,她的兒子路德維希‧格奧爾格(Ludwig Georg)也曾時常在此狩獵。至今對於傳聞在此舉行的喧鬧派對所知極少,不過公爵許多後代都相當喜歡這座宮殿和其周圍豐富的自然環境。(Staatli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法沃里特宫。(Staatli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aden-Württemberg提供)

原文Germany’s Oldest Porcelain Palace: Rastatt Favorite Pala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悠久的中世紀小鎮維斯比(Visby),位在瑞典的哥特蘭島(Gotland)上。因為鄰近波羅的海,曾是歐洲商人的戰略要地。鎮上優美的建築比比皆是,維斯比大教堂(the Visby Cathedral)尤其引人注目。
  • 您或許沒聽過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但是受到他影響的建築物卻隨處可見。帕拉第奧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大師,他的風格影響了整個西歐和美洲的古典建築。
  • 具有歷史意義、神話色彩、美不勝收。用這三個詞用形容德國慕尼黑(Munich)西部的建築瑰寶「寧芬堡宮」(the Nymphenburg Palace)再適合不過了。過去,它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避暑勝地(夏宮)。
  • 比爾特摩莊園占地12萬5000英畝,在奧姆斯特德與平肖的指導下成為莊園管理典範。附近居民因為照料這些美麗的花園而獲得工作機會,村莊也因此富裕起來。范德比爾特聘請知名建築師理查‧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設計莊園建築。兩人更偕同前往歐洲尋找靈感和家具擺飾。
  • 走在羅馬市區的磚石街道上,很難不被這裡古蹟的密度之高、保存之完好所驚歎。這座被譽為「永恆之城」的城市,與另一座名城——佛羅倫薩,是承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雙姝。在這裡,超凡脫俗的大理石與青銅雕塑數不勝數,大小教堂與修道院更是星羅棋布。
  •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國家隱士廬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沙王羅曼諾夫(Romanov czars)的故居,位於聖彼得堡的歷史中心。隱士廬博物館有五棟建築,琳琅滿目的收藏品從石器時代到現代大約300萬件,其中不乏古代大師畫作。然而,隱士廬博物館不僅是座博物館,建築物本身更是一件藝術品。
  • 霍夫堡宮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宮殿建築群,包含18棟建築物、19個庭院和2,600間房間,簡直就是一座城中之城。1275年,宮殿原本是波希米亞國王奧託卡二世(King Ottokar II of Bohemia)建造的一座中世紀城堡,後來不斷擴建成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到了1918年成為奧地利統治者的居所和王權中心。
  •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1508年–1580年)是文藝復興至20世紀以前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在他設計的皮薩尼別墅(Villa Pisani)裡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在不使用豪華的裝飾和建材之下,通過簡單的幾何比例和做工來達到一個好的建築設計。皮薩尼別墅座落於巴尼奥洛(Bagnolo),位在意大利東北部的威內拖地區,是帕拉第奧早期的別墅作品,建於意大利文藝復興高峰的1540年代。
  • 「處死他!」「放了他!」當上千人在舞台上對吼時,可謂驚天動地。這是德國巴伐利亞州上阿梅高村(Oberammergau)上演的耶穌受難劇中的一幕。當時筆者觀看的那一幕,是2022年10月2日第42屆耶穌受難劇中第110場,也是最後一場演出。「耶穌受難劇」分上下半場,各2.5小時,加上中間3小時休息,一共8小時,演出从5月到10月要演出一百多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