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名人傳》:佛羅倫薩的雕刻大師多那太羅(三)

文/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 翻譯/陳遇
多那太羅的銅像作品《加塔梅拉塔將軍像》佇立在帕多瓦的聖安多尼聖殿廣場上。(sailko/Wikimedia Commons)
font print 人氣: 256
【字號】    

(接上文

(前文回顧:多纳托(Donato)於1403年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又譯:佛羅倫斯),他的親友都稱他多那太羅(Donatello)。他一生致力於藝術,不僅是一名卓越的雕刻家,也善於粉飾灰泥、透視技巧和建築設計。多那太羅的作品量非常龐大,展現出高度的優雅、設計巧思與卓越的技藝,公認他的作品比其任何工匠的作品都更接近經典的古希臘羅馬藝術。)

多那太羅的銅像作品《加塔梅拉塔將軍像》(General Gattamelata)。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廣場。(公有領域)

多那太羅的名聲一天比一天響亮,甚至連威尼斯的領主也聽說了,便請他為帕多瓦(Padua,譯註:威尼斯附近的城市)製作一座加塔梅拉塔將軍的雕像。多納太羅很高興地接下了這份委託,前往帕多瓦,在聖安多尼聖殿廣場(the Piazza di S. Antonio)上立起了騎在馬上的將軍銅像。將軍的坐騎活靈活現,隱約間還可以感受到馬的喘息和嘶鳴,而將軍則精神抖擻,充滿了自信。多那太羅在這件作品上證明了他的確是比例和鑄造銅像的大師,作品人物的動作、設計、藝術造詣、比例以及他的勤奮,都和古希臘羅馬的大師們可說是相提並論。不僅所有當時看到這件作品的人都感到驚奇,甚至到好幾代以後的人們看到這座雕像也一樣驚歎。帕多瓦市民更是為此感動至極,希望多那太羅能成為他們的榮譽市民,並竭盡可能地挽留他。

為了讓多那太羅留下來,他們又請他在方濟各教堂的主祭壇台座上製作淺浮雕,描述帕多瓦聖安多尼的事蹟。多那太羅對這幅浮雕也運用了相當準確的空間感,連該領域最優秀的大師們也對這件作品的藝術造詣、多變的組成,以及大量精美的人物和透視技巧而讚歎不已。

多那太羅在帕多瓦留下了許多作品,數不勝數,因此被當地市民稱為一場奇蹟,他在那裡也受到所有有識之士的賞識。不過,他還是決定要回到佛羅倫薩,因為他認為如果繼續待在帕多瓦,受到所有人如此高度的讚揚會讓他忘記自己的所學。所以他很高興再度回到自己的家鄉,在那裡他更常受到批評而非讚揚,但就因為這樣嚴厲的批評會促使他不斷學習,以達到更高的成就。

回到家鄉的托斯卡納地區後,他為蒙特普齊亞諾的教區教堂製作了一個大理石棺槨,上面有著非常美麗的場景雕刻。然後又和雕刻家安德烈·委羅基奧(Andrea Verrochio,譯註:達芬奇的老師)合作,為佛羅倫薩聖老楞佐大殿的聖器室做了一個洗禮盆。不久後,他又離開了佛羅倫薩前往羅馬,在那裡盡可能地臨摹古代的大師作品。

多那太羅的銅像作品《聖母與聖嬰》(Madonna and Child)。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公有領域)

若我們要對多那太羅的生活和所有作品進行完整描述,那將超出這本書原先規劃的篇幅,因為他不僅用雙手創造了無數偉大的作品,也做了許多小型的作品,像是替煙囪加上家族徽章或幫忙裝飾民宅的立面。

多那太羅的浮雕作品《入殮儀式》(The Entombment)。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公有領域)

據說,多那太羅的弟弟西蒙曾為教宗瑪爾定五世(Pope Martin V)製作一個棺具模型,在正式鑄造前,他希望多那太羅幫他看一下模型成品。因此,多那太羅便前往羅馬,那時正好遇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接受教宗安日納四世(Pope Eugenius IV)加冕的慶典。多那太羅和西蒙不得不一起投入在這場慶典的籌備工作上,不過也因此在那裡獲得了極大的名譽與榮耀。

簡而言之,多那太羅的舉手投足都令人欽佩,他的工藝技巧、藝術眼光、知識都是當今雕刻藝術和設計方面的第一把手。他值得更多的讚揚,因為在他的年代,除了柱子、石棺和凱旋門外,並沒有其它的古希臘羅馬雕刻出土。因為他的緣故,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開始將古代藝術引進佛羅倫薩,由多那太羅親自修復後,便一直收藏在美第奇家族的屋子裡,直至今天。

他是最開明、親切又有禮貌的人,對朋友比對自己還要細心;他從不在意錢,將錢放在一個籃子裡,用繩子吊在天花板下。他的所有工人和朋友都不用事先和他說就可以直接拿走他們需要的金額。他的晚年過得相當愉快,當他老到無法工作時,科西莫和他的其他朋友們都前來幫助他。

據說,在科西莫臨死前將多那太羅引薦給兒子皮耶羅,而皮耶羅也盡全力實現了父親的遺願,贈送了多那太羅一座農場,以農場豐富的產量供給他晚年的生活。多那太羅非常高興,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免於飢餓。不過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將農場還給了皮耶羅,並表示自己不想要為了處理農場的行政事物和農民的問題而犧牲自己內心的平靜,他們每天都煩著他。多那太羅對這一切事物感到厭煩,寧可餓死也不要煩惱那麼多事情。

皮耶羅嘲笑多那太羅的單純,但還是收回了農場,改以每週從自己的銀行撥出同等金額的津貼,以現金支付給他。多那太羅對此非常滿足。因此,他以美第奇家族的工匠與朋友身分度過了快樂的晚年生活。1466年12月13日,多那太羅永別於世,就如在身前一直相伴在科西莫身邊一樣,他被安葬在科西莫墓附近的聖羅倫佐教堂裡。

世界各地留下了無數多那太羅的作品,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個工匠比他更辛勤工作。由於他對各種工作都樂在其中,對任何東西都願意嘗試,不會顧慮它的價值大小。尤其在雕刻藝術方面,他製作的大量浮雕、各式深淺的浮雕,對其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在他之後的所有優秀的雕刻家都可視為是他的子弟。在古希臘羅馬的黃金年代,藝術品都是透過許多人的共同合作才達到完美的,而在此時期,多那太羅是藉由他大量的作品,將藝術帶回到過去的完美水平。在他眾多的作品中,都結合了創新、設計、實踐、判斷力,以及天才所具有的種種品質。多那太羅有著高度的決心,總是準備好全心投入在所有工作中,而完成的作品總是比他原先的承諾要多得多。(全文完)

本文(《藝苑名人傳》)作者簡介: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是意大利畫家、建築師及作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藝術史學家,他最有名也經常被引用的著作:《最優秀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的生平》「The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1550)」,又稱為《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Artists)。這本書描述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跟北歐,傑出畫家、建築師跟雕刻家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原文Life of Donatello, Sculptor of Floren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點閱【佛羅倫薩的雕刻大師多那太羅】系列文章。)

(藝術專用)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說道:「看哪,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 1:29)。基督教藝術經常用羔羊來描繪基督。
  • 馬德里王宮(Royal Palace of Madrid)位於西班牙首都中心,可說是西班牙王室傳統的代表。這座宮殿來自18世紀中葉改建古老的摩爾人堡壘(Moorish fortress),呈現法國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風格,佔地超過100萬平方英尺,擁有近3,500個房間。王宮是西班牙王室的官邸,至今仍用於國家慶典。馬德里王宮以躋身歐洲最大宮殿之一而聞名。
  • 當我告訴別人我還在用書信與朋友聯絡時,大多數人都覺得那是一種雅興,好像我們只是喜歡那些漂亮的羊皮紙和羽毛筆。平心而論,我確實喜歡使用漂亮的信紙和蠟封,但這並不是我最重視的因素。我認為,手寫信這種傳播媒介是數位訊息無法比擬的。
  • 《青銅騎士》,由葉卡捷琳娜大帝訂製,用來宣示她暨俄羅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後成功地統治了俄羅斯。彼得出生後一個世紀,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僅展現對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藉此鞏固自己身為俄羅斯偉大統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題詞「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馬」對人類的貢獻也許更甚於其它動物,馬協助人類維持生存、繁榮以及征戰沙場。馬也提供我們運輸、犁田耕耘、機械動力,甚至跟我們勇敢地衝鋒作戰。
  • 遊客不僅能在凡爾賽宮「戰馬輝煌—人類文明的重要夥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覽中欣賞到克雷格的畫作與騎馬藝術,還可以從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藝術品中看到輝煌的歷史,甚至還能欣賞到罕見的馬術或騎兵盔甲。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