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明頓大歌劇院 舊時代的豪華體驗

Deena Bouknight撰文 吳約翰 譯
19世紀著名建築師托馬斯‧迪克森(Thomas Dixon)以巴黎歌劇院(the Paris Opera House)為靈感,設計特拉華州威明頓的大歌劇院,展現法蘭西第二帝國風格(French Second Empire style)以及融合不同時期的各種建築元素。建築立面以各式拱門、代表上帝之眼(the eye of providence)的共濟會符號、科林斯柱、齒狀造型裝飾等特色深獲好評。(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34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1871年,建造一座大歌劇院(the Grand Opera House)需要10萬美元,這個金額的確龐大。這棟四層樓建築物的外觀和內部裝潢是特拉華州威爾明頓(Wilmington, Delaware)居民從未見過的。巴爾的摩建築師托馬斯‧迪克森(Thomas Dixon)以法國第二帝國風格設計這棟建築,其中華麗的意大利式鑄鐵立面,由19世紀的一間建築鐵工廠「費城羅耶兄弟」(Royer Brothers of Philadelphia)打造。

大歌劇院的正門外觀令人憶起舊時代,裝飾性實木門上的玻璃上刻有歌劇院的名字,兩旁還有非常獨特的上了漆的鑄鐵雙柱。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與1871年當時相似的建築外觀。例如,弧形售票口、裝飾性人造圓柱、拱形售票窗,以及與禮堂內同款的玻璃球形黃銅吊燈。節目海報展示在有裝飾性簷口線板的玻璃櫃裡。

主要入口讓人懷念舊時光,裝飾性實木門上的玻璃上刻有歌劇院的名字,兩旁還有非常獨特的上了漆的鑄鐵雙柱。(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剛進大門會看到與1871年當時相仿的建築風格外觀。弧形售票口、裝飾性人造圓柱、拱形售票窗,以及玻璃球形黃銅吊燈。節目海報展示在有裝飾性簷口線板的玻璃櫃裡。(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大歌劇院的禮堂可容納一千四百多個座位,公認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美第三大舞台。近期禮堂已重新裝潢,可容納達1,208人。走進歌劇院大樓的正門,穿過狹小的大廳後即可進入禮堂。大樓裡還有會客室與會議室,不過禮堂仍是最大的空間,其彩繪天花板壁畫是焦點。表演者從舞台上望出去的畫面真是美不勝收,可欣賞到足以容納上千名觀眾的座位、二樓奢華風的欄杆由細長的小柱子組成,還有色彩豐富驚艷大眾的天花板壁畫。

從舞台上望出去的視角美不勝收,包括可容納1,208名觀眾的座位、二樓奢華風的欄杆由細長的小柱子組成,還有色彩豐富的天花板壁畫。(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大禮堂最早採煤氣燈照明。目前所見的玻璃球黃銅枝形吊燈是接電的複刻品。圓弧形胡桃木欄桿扶手、舞台邊框彩繪、經典的紅色布幕等,帶給觀眾真正舊時代歌劇院的體驗。舞台兩側曾設有預留給貴客和政要的兩個超大型維多利亞風座位包廂,但在1970年代翻修時遭拆除,以便於提供更開放的舞台視野。

坐在上層樓座區的觀眾,可欣賞到寬闊的天花板、枝形吊燈,還能鳥瞰整個舞台。(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費城著名的科爾維德兄弟(Charles and William Kehrwieder of Philadelphia)是1800年代末的藝術家和濕壁畫畫家,大歌劇院原始天花板彩繪是他們完成的,但後來紐約諾蘭景觀工作室(Nolan Scenery Studios of Brooklyn, N.Y)以更防火的做法重新描圖彩繪。壁畫描繪的是神話女神,她們正看照著禮堂內的表演者和觀眾。中央藍色背景畫滿星星的穹頂讓人聯想到天堂。

天花板壁畫描繪的是神話女神,她們正看照著禮堂內的表演者和觀眾。中央藍色背景畫滿星星的穹頂讓人聯想到天堂。(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宏偉的禮堂不僅擁抱古典元素,更彰顯歷史建築之輝煌。然而,舞台的燈光、音效卻完全是現代高科技。這些現代設備隱藏在主座位區後方,盡可能在不太顯眼處。

舞台的燈光音效完全採現代高科技。而這些現代設備隱藏在主座位區後方不顯眼處。(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大歌劇院與現代建築並列,其古典風格的山形牆(pediments)和枕梁(corbels)均以手工製作,裝飾立面令人印象深刻。對比周圍線條乾淨的當代建築,讓位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場街(Market Street)上的大歌劇院鋒芒畢露。

大歌劇院對比周圍線條乾淨的當代建築,其古典風格的山形牆(pediments)和枕梁(corbels)等立面裝飾風格讓它盡顯鋒芒。(TheGrandWilmington提供)

數千位表演者,如「水牛比爾」‧科迪(Buffalo Bill Cody)或約翰‧菲利普‧蘇薩(John Philip Sousa)等都曾在寬闊的舞台上亮相。多年來無數觀眾欣賞了幾乎所有類型的娛樂節目,包括歌劇、交響樂、吟遊詩人表演(minstrel shows)和展覽。眾所皆知,大歌劇院在1909年變身成一家電影院,直到1960年代末才再次推出各種表演。1970年代初期進行了翻修,每年舉辦多達80場表演,內容涵蓋音樂、舞蹈、戲劇和喜劇等等。觀眾可體驗回到過去時光,享受宏偉的空間氛圍。

原文:Delaware’s Grand Opera Hous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