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曬太陽更致癌還是更抗癌?這樣曬太陽才安全

文/李路明

曬太陽可致皮膚癌,但曬得適量可抗癌。(MaeManee/Shutterstock)
人氣: 29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普遍認識到過度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有風險——比如導致皮膚癌和光老化,還有白內障等。

但適當的太陽光照射帶來的益處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曬太陽不僅可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太陽晒得不夠,甚至提高癌症風險。

曬太陽雖增皮膚癌,卻抗其它癌症

說到陽光和癌症,可能大部分人的反應是,過度曬太陽導致皮膚癌。但研究發現,紫外線照射太少,卻可能和其它癌症有關。

在探討這件事之前,要了解陽光、紫外線和維生素D的關係。

來自太陽的能量以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的形式到達地球。而紫外線又分為三種,UVA、UVB和UVC——其中只有UVA和UVB紫外線到達地球表面,而UVC被大氣層吸收。

陽光中的UVB被皮膚中的膽固醇吸收,轉化為維生素D3,維生素D3在肝臟中代謝為25-羥基維生素D3(也就是骨化二醇),然後進一步在腎臟中代謝為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維生素 D3(骨化三醇)。

確定一個人體內維生素D水平的唯一方法,是測量血液中骨化二醇的濃度。骨化二醇在身體中的半衰期約為2週,也是維生素D的主要循環形式。

2022年發表在《營養素》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基於太陽輻射的癌症生態學的發現,曬太陽可以使大約 23 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風險降低。與生活在有更長日照時間地區的人相比,生活在日照時間更短的高緯度地區,人死於霍奇金淋巴瘤以及乳腺癌、卵巢癌、結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其它癌症的風險增加

基於對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血液中骨化二醇的濃度被認為與12種不同類型癌症的發病率存在顯著負相關,即骨化二醇濃度越高,癌症發病率越低。

美國的研究人員對兩項隨機臨床試驗和一項前瞻性實驗進行數組匯總,結果發現,5038名女性中,與血漿中骨化二醇濃度最低的組(<20 ng/ml)相比,最高的組(≥60ng/ml)乳腺癌發病率降低82%。而且當排除了年齡、體重、吸煙狀況、鈣補充劑攝入量的影響後,這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比血漿中骨化二醇濃度最低的組要低80%。

還有一項薈萃分析指出,血清中骨化二醇最高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大約是最低者的一半。在一項臨床試驗研究中,居住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55歲及以上婦女每天攝入2000IU維生素D3(這是維生素D3每日膳食參考攝入量的2~4 倍)和1500毫克鈣,結果顯示,在隨後的2至4年間,與血液中骨化二醇濃度是30ng/mL的人相比,骨化二醇達到55 ng/mL的人癌症發病率要低35%。

一項包括了5項研究的薈萃分析認為,與血液中骨化二醇濃度小於等於12ng/mL的人相比,骨化二醇濃度大於等於33ng/mL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50%。

曬太陽為何會抗癌?

「我們認為,維生素 D 在幫助降低許多致命癌症的風險方面發揮著多種作用。」美國波士頓大學喬巴尼安和阿維迪斯安醫學院藥理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邁克爾·F·霍利克(Michael F. Holick)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研究證明,活性維生素D3具有廣泛的抗癌作用,可抑制癌細胞生長,誘導癌細胞成熟和細胞凋亡,並減少血管生成以及減少癌細胞的轉移

「活性維生素 D可以防止細胞的癌變,如果細胞出現了癌變,它還可以通過阻止血管生成,從而使癌細胞無法得到營養和死亡」,霍利克教授解釋。

活性維生素D3是一種激素,可通過作用於各種免疫細胞來調節免疫系統

此外,維生素D水平低,通常身體會呈現低度炎症,這反映在C反應蛋白水平高上。而慢性炎症是一個重要的癌症危險因素。薈萃分析表明,C反應蛋白的水平與多種癌症相關。細胞實驗表明,活性維生素D3可以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可能會減少慢性炎症。

● 少量紫外線也對抗癌有益

除了紫外線生成的維生素D,紫外線本身也有益處。較低強度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保護作用,超過了其致DNA突變的作用。

動物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或暴露於紫外線下的老鼠結直腸中腫瘤覆蓋區域減少

● 太陽光照調節晝夜節律,生成其它活性物質

定期接受太陽光的照射,可以調節晝夜節律並影響人體一系列激素的分泌。

一些研究表明,褪黑激素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而白天的光照增強了夜間褪黑激素對前列腺癌、肝癌和乳腺癌生長的抑製作用。褪黑素的前體——血清素受到日光照射的影響,血清素通常在白天產生,並在黑暗中才會轉化為褪黑素。當人們在早晨接受陽光的照射時,促進了血清素的分泌,夜間褪黑素分泌會更快

夜班工人的癌症風險水平更高,有可能是因為其晝夜節律的顛倒,使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影響。

陽光的照射,不僅使皮膚中產生維生素D3,還會產生前維生素D3的其它光產物,它們具有另外的獨特生物活性。「生成的物質有一大堆」,霍利克教授介紹。

綜述研究具體指出,如果太陽照射不足會帶來很多其它風險:包括全因死亡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徵、2 型糖尿病、肥胖症、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此外,還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1 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非酒精性脂肪肝、他汀類藥物不耐受、黃斑變性和近視。

如何安全高效曬太陽

醫學界一直在提倡合理地曬太陽,「這個建議不是沒有道理的」,霍利克表示,「(靠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的)解決方案很簡單」。

正常情況下人體大約90%的必需維生素D是通過曬太陽得到的。但現在人曬太陽時間大幅減少,疫情後更甚。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血漿中骨化二醇的標準是不低於20ng/mL,那麼,事實上有32%的美國人患有維生素 D 不足症。如果使用內分泌學會對於維生素D充足的標準(30ng/mL),則維生素不足症患者的比例還會上升

據估計,每攝入100IU的維生素 D,血液中的骨化二醇水平僅增加1ng/ml(2.5nmol/L)。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定期短暫地暴露在陽光下,就可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其效果勝過每天服用1000IU的維生素D3。而且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避免了過量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中毒可能。

霍利克認為,血清中骨化二醇應達到75nmol/L(即30ng/ml)的水平,而理想狀態是40至60ng/ml,「就像馬賽族那樣」。——馬塞族人生活在東部非洲,他們過著傳統的遊牧生活。

一般的建議是,在春夏季節的中午前後,太陽光強度非常理想的時間,每天露出胳膊大腿等部位,曬10至15分鐘太陽。不過,這可不是絕對的。要知道,季節、緯度、天氣、時間、皮膚顏色深淺、穿衣多少、老化、防曬霜和玻璃等因素都會影響維生素D3在皮膚中的生成。

比如說,冬天,太陽光線以更傾斜的角度進入大氣層,更多的UVB光子被臭氧層吸收。北半球的11月到2月,在北緯度37°以上的地區,到達地球表面的UVB光子數量的減少程度可以達到80%至100%(取決於緯度)。

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的照射角度都非常傾斜,以至於即使在夏天,這些地區的人們皮膚中產生的維生素D3的速度也極慢。

膚色淺的人只需要較短時間的陽光就能獲得足夠維生素D,膚色較深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在陽光下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穿著泳衣在夏日的陽光下曬半小時,對於大多數白人,這可以在之後連續的24小時內將50,000IU(1.25 毫克)維生素D釋放到循環系統中;小麥膚色的人會產生20,000至30,000IU的維生素D;而深色皮膚的人會產生8,000至10,000IU的維生素D。

根據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在春夏季節,裸露22%的皮膚在太陽光下10至15分鐘,就可合成1000IU的維生素 D。而在秋冬季節,單純靠曬太陽獲得充足維生素D比較困難——人們一般只裸露8%至10%的皮膚,可能需要6.5個小時的太陽照射才能獲得相應量的維生素D。

2022年發表在《前沿》上的對2360名美國成年人的研究顯示,現實生活中,每天早九點至晚五點間,大概有35分鐘可以接觸到日光,也可使血液中維生素D達到較為理想的狀態(以>50 nmol/L為標準)。

曬太陽時,應注意保護臉部。(Doucefleur/Shutterstock)

霍利克介紹了其參與開發的一款軟件D Minder,通過使用這款軟件,人們可以實時清楚地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地區,應該曬多少太陽能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

霍利克提醒,曬太陽時,仍應注意保護臉部,因為臉部是最容易曬傷的。而在合理的且較短的時間內,將胳膊、腿、腹部、背部等部位暴露在陽光下,而不採取防曬措施,就可以產生大量的維生素D。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34年頑疾痊癒!維生素D護腸道增免疫 3招高效補充

· 不讓糖尿病前期變成糖尿病!有5個方法

· 出現5個徵兆 當心皮膚癌 痣的大小也是警訊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