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他跌落水中不死 因註定要死在獄中

作者:泰源整理
冬天的海,暗藏玄機。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772
【字號】    
   標籤: tags: , ,

康熙初年,揚州東關渡口,人們上船過渡,往來擁擠。有一艘渡船,載的人太多,船行到河中心時,撐船人手一滑,船忽然向一邊傾斜,站在上層平板上的人,有十多個人墜水。其時正是冬寒,後來雖然將人撈救起來,但都死了。

只有一位姓葛的老人,六十多歲,他說跌落河中時,但見水底光如白晝,堂上有一官員,在查點人數。點至葛老時,就高聲說:「此人陽壽尚有二年,應當死於蘇州監獄內,不該死在此處,快叫人推他上岸去。」葛老聽得明白,牢記在心,因而被救活。

命中註定

過了半年,有艘官船由揚州經過,派人四處尋找葛老來面會。他們將葛老拉至船上,只見一少年官員,說道:「本府乃蘇州府知府,因太夫人常常說起本府年幼時,是你小心將本府撫抱成人,又因為念你年老單身,時時掛念。今本府生有小公子,年方周歲,特意來尋找你,跟隨本府至官署內,撫養小公子。每年給你豐厚的酬金,以為養老之用,又可報答當年之情。」葛老跪下,力辭不去。

府官再三詢問不去的原因,葛老才將在東關落河,死而復生,以及聽到將來死於蘇州監獄內之話細稟。知府笑道:「本府現任蘇州府,下獄不下獄都在本府執掌之內。況你年老,既不為盜,又不作惡,怎麼會犯法,會讓你下獄呢?這些都是荒謬之言,切不可信。」對方再三強勸同行,葛老只得答應,於是收拾行裝,隨著船到了蘇州府署。夫人和太夫人喜極,小公子一見他如同舊相識,極相親愛,葛老便留在府署內小心撫抱小公子。

大約一年多後,督院傳蘇府知府赴江寧會審。有一天,葛老帶著小公子在署內玩耍,小公子要解大便,便鬆開褲頭蹲在地上,旁邊突然衝出來一狗吃糞。葛老未曾提防,狗竟一口將小公子的陰囊連同糞便吞下,公子即時疼死。夫人哭得死去活來,急呼家丁:「將狗立刻打死。將葛老送獄,候老爺回署發落。」葛老到了監獄,仰天大哭道:「二年前東關落水時,我就知道蘇州監獄是我命盡之處,既然是註定的,又怎麼能活呢?」於是當晚就在獄中自縊了。

知府回到府署後,悲嘆不已,方知凡事皆是前生積業註定,各有來因,俱非人力可以逃避也。

然大數雖已註定,但轉移的權柄在人。但凡人心中起善念,當愈進於善,精進修行,世上能出劫長壽之人,亦大有人在。

改變命運的人

順治末年,揚州小東門有個叫錢廣生的商人,開了一間茶葉鋪,每年從霍山等處買入茶葉,販與各鋪零賣。他為人性極刻薄,積得現銀五六千兩,因生得相貌胖厚魁梧,人們皆以大富翁稱呼他。

當時有個相士,名叫「余鬼眼」,生得兩目碧綠。從淮上(今安徽蚌埠)來,住在揚州府東旌忠寺內。談相論命,決斷如神,遠近向他請教的人極多。錢廣生憑著自己相貌生得好,亦帶著錢財去找他看。到了旌忠寺相士住處,只見先有一人在裡面談相,原來是昔日相識的趙朋友,大家見面行禮坐下。只見相士向趙友愁眉地說:「尊相生得頭皮寬厚,山根高直,原是福壽之相。但現見黑氣侵入天庭,不知今下做了何等壞事?只在一月內,壽數難逃,且主凶死。」其人大惱而去。

隨著就輪到錢廣生了,他即向前請教。相士將他相貌細細觀看,道:「尊相身體敦厚,準頭豐大,一生積財富餘。只是人中短縮,兩眼露神,更加面皮虛薄。訣云:『面皮虛薄,雖人中長而壽亦虧。』又云:『面皮急如鼓,壽只三十五。』請問多大年紀?」錢廣生答道:「今年正是三十五歲。」相士又道:「莫怪我直說,壽算只在百日內歸天,身後之事,須要早為料理。」

錢廣生送了相金,回家著實煩惱。自想:「先前相過命的趙朋友,說他只在一月內必死,我尚遠有百日,且先細細詢問趙朋友應與不應。」

原來,這趙某是江都縣書吏。其年旱荒,奉上司命令發賑米賑濟,是他經管。他自己就虛假捏造多戶,侵蝕賑米五十餘石肥己,不料讓上官察出處死,果然在一月之內。錢廣生見趙某已經神驗,更加憂慮。

一日,錢廣生坐在茶葉店後半間屋內納悶,忽見已故的某僕來說道:「奴因生平忠直,城隍尊神收奴充差役,勾拘人犯赴冥。今見票上人犯四名,內有主人名字,特來報知。我先往丹陽等處拘人,挨拘到一同前往,可速些料理家務。我三日後必到,一到刻不能緩。」說完,不見了。

錢廣生聽得明切,且在白晝,非同夢寐可比。自想:「夫妻恩愛,難割難捨;兒女幼小,不曾成立。許多未了事件,不知料理哪一件。」心緒如麻,只是嚎陶痛哭,聲驚鄰舍。旁有老翁來問原因,然後說道:「生死大事,無法可作,痛哭苦惱,俱有何益?聽聞天寧寺巨渤大和尚,是個得道高僧,你急速去求他指點,或有可生之路,亦不可知。」

錢廣生依照他的話,即往天寧寺,找到巨渤法師,說明了相士所算、故僕報知的原委,痛哭跪求指點。巨渤法師道:「人之死生定數,何能脫逃?」錢廣生更是哭求不已。巨渤法師道:「要依僧人兩件事,或可回天保護。」錢廣生答道:「若能不死,無不遵從。」巨渤法師道:「第一先要焚香,對佛發誓,將平日刻毒盡改為仁慈。第二要將所積現銀,分一半做實在救濟人的功德,只留一半遺與子孫。」

錢廣生聽完,滿口答應。巨渤法師又問道:「你積銀多少?須要實說。」錢廣生答道:「實有現鈔六千餘兩,今蒙吩咐,情願將三千兩積德。」巨渤法師又說道:「此二件是以德行為主,又要二件功夫為之助。所謂功夫:堅持正覺,須當力行。虔誠多念佛,功德無量。雖遇俗事極忙,每日亦要堅持,只要不間斷,福壽必然全備。」錢廣生信心喜授。

巨渤法師又問道:「你用三千金做功德,意思是要做什麼樣的功德呢?」錢廣生說道:「弟子親見有人冒侵賑米五十餘石,即促壽凶死。目今歲大荒,米價貴至每石一兩八、九錢,草根樹皮俱盡,飢民遍野。弟子情願將此銀買米賑饑,這功德豈不實在?」巨渤法師大喜道:「如此用心,普救民命,深為大德。但須即日買米,堆貯起來呈上縣府,遲則就會後悔,而財難捨矣。」

錢廣生即派人帶著三千兩銀,飛快往產米處買米送縣,接濟賑饑。巨渤法師又吩咐錢廣生:「在僧人方丈法座旁,將我日用的念珠,專心念佛。過十日回家,則難劫去而壽命可保延長矣。」錢廣生俱皆依從,果然並無災殃。

自此以後,他存心寬厚,力行善事,每日誠誦神咒,並不隔間。後來生子三人,孫七人,曾孫二人,玄孫一人。子孫又體會祖父之志,存心慈厚,持咒不懈。其子同心合力,乃販茶貿易,又增開一大布店,十分興旺。最難得者,夫婦結髮齊眉,廣翁壽至一百零六歲,康健少壯,鶴髮童顏。

過百歲生日祝壽時,只見滿城內外,人眾幾千,擁擠不開。但他不過是貿易之人,本城府縣、大小各官紳衿,俱親自到門恭賀。又見親友,鼓樂齊鳴,眾人送上壽軸、壽禮,金字對聯。

又過了六年,忽一日,廣翁並無病痛,遍呼子孫至前,說道:「我壽命只該三十五歲,遇巨渤法師指教,今已百六歲,可謂增延七十多歲,且又子孫滿堂,財穀饒餘,感念神天祖宗保佑,兼之自己專意栽培,所以致此。今日早晨見故僕某來告:『昔日勾攝之行,為有功德,中途撤銷,午刻就有西方神聖,長幡寶蓋,接引主人前往極樂世界,永享福果,並不由閻王地府。奴因感主人寬待恩惠,知此消息,特來預報。』說畢而去,是以呼汝等子孫來,當面吩咐,各要依我,常存天良,不可違悖。」說完,念佛數聲,閉目端坐而逝。

由此看來,可見延壽享福之法,都在各人自己為持,絲毫不爽。

資料來源:《雨花香》@*#◇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何醫生給兩人病情相似的人開了同樣的藥,結果卻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說:「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藥的功效,也不在醫生的技術啊。」從此閉門謝客,許多年不再談醫術了。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成公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邊建了一座茅廬,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有個穿著濕衣服的人,哭泣著走來,成公以為他是個掉落水中而爬上來的人,於是就叫他進來,準備辦了酒飯,要招待他吃一頓,暖暖身子。後來這兩「人」發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親欠下巨債憂悶喪命導致家庭變故,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和母親被騙入「瘦馬家」,等待她的是養肥後被出售的命運。直到「買主」來「挑貨」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對艱苦餘生,她怎樣選擇?屈從偷生?還是「寧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貪不取、一塵不染的人,對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經歷人生坎坷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請看本文講的兩個這樣的故事。
  • 亂世中,有人看似強盜,卻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卻是真正的強盜。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詩文作家王猷定說:「古往今來,因為琵琶彈得好而聞名於世的人多了,可沒有一個人能與湯(應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沒有至性,情感就不會深入專一,那怎麼能流傳後世呢?」湯應曾彈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