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殿:聯繫上天與地球的舞台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AMES HOWARD SMITH撰文/吳約翰編譯
從羅通達城市廣場 (Piazza della Rotonda) 放眼望去,典型的神廟立面造型映入眼簾,三角楣飾(pediment)(門楣或屋頂上方的裝飾結構)位於正面一排八根石柱門廊(portico)上方。後方高聳著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穹頂,穹頂內部由形似樂鼓的造型牆支撐,以厚磚和混凝土構成。(picturepixx/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近2千年來,萬神殿(The Pantheon)給君王和人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古典建築。萬神殿座落於羅馬市中心的羅通達城市廣場(the Piazza della Rotonda),於二世紀時由羅馬帝王哈德良(Emperor Hadrian)重建。

從廣場放眼望去,典型的神廟立面映入眼簾。三角楣飾(pediment)位於正面一排八根石柱門廊(portico)上方。石柱的底座是大型大理石,柱頂是科林斯柱頭(Corinthian capitals),而柱身則是以哈德良帝王從埃及進口的花崗岩建造。巨大的花崗岩石柱像樹幹般支撐著天篷(canopy),提供民眾遮雨避暑,以及聚會、碰面或休憩的場所。

立面石柱有大型的大理石底座,柱頂是科林斯柱頭(Corinthian capitals),柱身則是以花崗岩製成。(Taras Vychyna/Shutterstock)
巨大的花崗岩石柱像樹幹一樣支撐著天篷,提供民眾遮雨避暑,以及聚會、碰面或休憩的場所。(J.H. Smith/Cartiophotos)

正門入口後方高聳著一座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穹頂。通過門廊石柱後,可見兩扇巨大的青銅門通往室內。室內牆壁展示來自古羅馬帝國各地深淺不一的大理石,彰顯哈德良帝王的影響所及甚遠。

正門入口後方高聳著一座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穹頂。(Sean Pavone/Shutterstock)
穿過石柱後,可見兩扇巨大的青銅門(照片左邊)通向室內。(J.H. Smith/Cartiophotos)
室內牆壁展示古羅馬帝國各地的深淺不一的大理石,顯示哈德良帝王的影響深遠。(Shutterstock)

萬神殿內部空間之寬闊令人讚歎。直徑和高度皆是142英尺的球體,將室內空間呈現出完美的幾何造型。圓形象徵著精神的完美或神性,這樣的概念反覆出現在室內的設計。

直徑和高度皆是142英尺的球體,將室內空間呈現出完美的幾何造型。圓形象徵著精神的完美或神性,這樣的概念反覆出現在室內的設計。(J.H. Smith/Cartiophotos)

天花板向上延伸成一個巨大的穹頂,營造出寬闊的空間。穹頂頂端有一個直徑27英尺的圓形天窗(oculus),方便陽光進入室內,雨水也能灑落至大理石地板上,藉此強化與外部空間還有上方大氣層的聯繫。

隨著地球繞行太陽轉動,太陽光透過圓形天窗射進一道光束,投射成一個圓形光影在室內移動,就好像舞台上的聚光燈,提醒我們身處人世間這個舞台。

穹頂的圓孔天窗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燈,提醒我們身處人世間這個舞台。(Martijn Smeets/Shutterstock)

穹頂下的大廳可見許多石柱、壁龕。位於二樓環繞的窗戶似乎跟外部的空間相通,讓人猶如置身於城市廣場的建築物之中,不像是在室內的感覺。

廣闊的空間喚起一種連結和完整的意涵。萬神殿以供奉眾神而建造,歡迎有信仰的人來到神的面前。

萬神殿前方的碑文提到,羅馬將軍兼政治家馬庫斯‧阿格里帕(Marcus Agrippa)在更早以前曾於此處委託建造一座神廟,但後來遭焚毀。(J.H. Smith/Cartiophotos)

原文:The Pantheon: A Stage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詹姆斯‧霍華德·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是建築攝影師、設計師、建築攝影網站Cartio的創辦人。他鼓勵大家欣賞經典建築藝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