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感覺不適卻診斷不出?現代「病」該如何治

作者: 張書陸

亞健康最顯著的症狀是易疲勞。(Shutterstock)
人氣: 134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者按:你是不是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人明明不舒服,卻檢查不出有什麼病,醫生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給這類狀態起了一些新名稱,比如:亞健康。

因為用現代醫學檢測它們不是「病」,所以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這些現代「病」到底是如何出現的,能治好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

現代醫學依賴檢驗數據的弊端

現代醫學有一個盲點,那就是無論任何疾病,一切都必須依靠檢查(檢驗)數據,脫離了檢查(檢驗)數據,就不會治病了(尤其是那些剛畢業的醫科生)。以高血壓病為例:某甲平常沒有不適的感覺,但在體檢時發現血壓為一六○/九五毫米汞柱(參考範圍為九○~一四○/六○~九○毫米汞柱),於是就被診斷為高血壓病,可是當使用常規降壓藥物將血壓降至正常值一二○/七五毫米汞柱後,卻出現頭暈乏力、四肢倦怠、昏蒙等症狀,生活品質反而大為降低。某乙自覺身體非常不舒服,感到明顯的無力、頭暈、疲倦、納差(即食欲不振)、心煩、失眠,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化驗結果都顯示為正常。因為得不到一個明確的診斷,這時醫生也常常束手無策,於是就把自主神經失調、症(即歇斯底里)、亞健康等醫學名詞套用在這些病人身上,治療上也無良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因為在現代醫學概念中,化驗和檢查的結果是診斷疾病的唯一依據,它只注重單個指標的數值大小或某一器官的形態變化,如果你在檢查中發現某個指標出現異常,或是某個臟器形態發生變化,不管這種異常對你的正常生理狀身體會不會出現不適,西醫就不管了,他們認為只要指標正常了,治療目的也就達到了。而當人體生理狀態受到影響,產生了各種不適,但在化驗檢查中又發現不了異常的時候,西醫就不承認這是疾病,化驗不是好好的嗎?怎麼會有病?肯定是心理因素。既然不是病,那當然也沒有治療的手段,這就是只注重化驗檢查而不注重人體內在平衡在疾病中的意義所造成的。

現代醫學所做的各種化驗指標或檢查結果只是表明一種存在,當它們有異於正常的參考數值範圍時,我們需要將這些異常資料和人體整體平衡結合起來考慮。如果這些化驗、檢查結果的異常對人體整體平衡造成了破壞,人體出現了一系列不適的症狀,我們才能診斷為疾病。反之,如果這些化驗、檢查的結果只是人體在某一特定生理狀態下的一種特定表現,它的異常並沒有造成機體內在平衡破壞的,那就不能稱之為疾病。比如說,人在受到驚嚇時,由於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但這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是和人受到驚嚇時的狀態相適應的,當外界刺激消除後,心跳和血壓又會恢復到正常狀態,所以在受到驚嚇時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就不能認為是疾病。

中醫並不是排斥現代檢查,而是強調把檢查和人體內在平衡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人體內在平衡作為判斷健康與疾病的最終依據。中醫把這種以機體內在平衡為著眼點的健康狀態稱為「陰平陽秘」,當「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就產生了疾病。

瞭解了這一點,再回過頭來看前面的例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了。第一個病例中,某甲雖然有血壓值偏高的事實,但他的「高血壓」有可能是緊張、驚嚇、熬夜等一時的情緒或生理反應,也就是說,他內在各系統是處於平衡健康狀態的。在本例中,一六○/九五毫米汞柱的血壓狀態就是人體自身調節的結果,而且這個調節是適度的,它並未破壞人體的內在平衡,所以人體感覺舒適,沒有疾病的徵象表現出來。相反,如果低於這個血壓水準,那就會導致大腦和全身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這就是服用降壓藥後人體反而出現頭暈乏力、四肢倦怠、黑蒙等疾病症狀的原因。

第二個病例中,某乙雖然在檢查中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但他體內的「陰平陽秘」狀態已經受到破壞(至於是什麼破壞,我們可以透過望、聞、問、切等手段來獲知),但對於這種破壞現代儀器又無法檢測出來,所以雖然化驗檢查正常,但人體卻感覺不適。

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知,人體內在平衡的破壞才是疾病根源。

現代疾病預防學的三大新概念

在古人的防疫智慧中,有一重要思想體現了中醫的精髓,那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有效阻止病毒傳播,也可用提升自身免疫力這種方法降低病毒的感染率。

中醫防病治病的思想最早見於《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顯然是強調在人體未發病之前,就應採取積極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

現代疾病預防學明確提出了三級預防的新概念: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癒後防復。

第一級預防─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之前,採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及時消除或阻斷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累積影響,以防止疾病的發生。這是中醫學預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體現,也是最積極、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疫病發展迅速、症狀重、流行快,對病人要儘早診斷和及時治療,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強體質、提高正氣的抗邪能力外,還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譬如隔離檢疫醫事制度的實施,以及加強防止環境、水源和食物污染,講究飲食和個人衛生,對六淫、疫癘等應避其毒氣,就能對預防疫病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第二級預防─既病防變

既病防變是在發病期,及早、有效地進行治療,減輕疾病的危害,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疾病初期,病情輕淺,正氣未衰,所以比較易治。倘若不及時治療,病邪就會由表入裡,病情加重,正氣受到嚴重耗損,以致病情危重。因此既病之後,就要爭取時間及早診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局部到整體,防微杜漸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則。

第三級預防─癒後防復

所謂癒後防復,是在發病後期,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暫緩或避免疾病惡化、致殘或死亡,使機體逐步恢復健康。疾病初癒,雖症狀消失,但此時邪氣未盡,正氣未癒,氣血未定,陰陽未平,必待調整方能漸趨康復。所以在患病之後,可適當用藥物鞏固療效,同時配合飲食調養,注意勞逸得當,生活起居有規律,以期早日康復,從而避免疾病復發。

所謂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方面,這既是對《內經》學術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後世醫家防病、治病很好的啟迪。隨著社會進步,現代醫學又賦予它新的內容,使治未病思想更具科學性及實用價值。《金匱.臟腑經絡先後篇》中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觀點,接著又先後提出「若五臟元氣通暢,人即安和」,以及「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和「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等論述,說明了疾病是可以預防的,能否預防疾病發生的關鍵就是「五臟元氣是否通暢」。更可貴的是,張仲景還進一步提出了病邪「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的有病早治思想,並具體提出了一系列「五臟元氣通暢」的防治措施,即「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他也告誡要「房室勿令竭乏」和「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並注意到四時節令和氣候應相適應,節令先至、不至、太過或不及,都會使人的機體不通暢而導致發病,因此必須注意調攝以防病。

中醫疫病的辨證要點可歸納為:寒疫按六經辨證,溫熱類疫按衛氣營血辨證,濕熱類疫按三焦辨證,雜疫按臟腑辨證。

現代學用接種疫苗來預防病毒性傳感染病,如前所述,這種方法常滯後於病毒變異的速度。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癒後防復是中醫藥應對重大疫情的有力武器。

「亞健康」的自我保健

醫學家根據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分為三種:健康的人、患病的人、介乎其間稱為「亞健康」的人。

「亞健康」的身體狀況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又稱為第三狀態。中外醫學家調查發現,大約半數以上的人程度不同、時間或長或短地處於第三狀態。

一般可在嗜菸酒者、夜間工作者、生活或工作環境常轉變者中見到亞健康者,處於性成熟期、更年期、妊娠或產後期的人,身體狀況也易處於第三狀態。當人過於肥胖,或患有齲齒、低血壓、低血糖等症狀時,身體更易進入第三狀態。

「亞健康」既可說是健康的,也可說是有病的,當人處於這種似病非病的第三狀態時,其工作能力、精神狀態及體能都將受到很大影響。在工作上表現為缺乏朝氣、辦事效率低、缺乏創造性,自我感覺是容易疲勞、精力不足、目澀耳鳴、頭暈失眠、神經衰弱、皮膚乾燥等,但體檢又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常令人莫名其妙。許多人往往不在乎,殊不知這是很多疾病的起源。

研究指出,造成人的身體狀況進入第三狀態的原因屬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等多種綜合性因素,尤其是環境污染、飲食不當、某些職業因素、個人生活習慣,對身體第三狀態的形成更有直接影響。

  • 治病治本

「回歸大自然」是近年來醫學家對人們的忠告。長期在都市、居室內生活的人,受大氣、聲光、電磁污染機會多,身體極易呈第三狀態。因而亞健康者應經常到郊外、戶外進行日光、空氣,水浴鍛鍊,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以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經常改變的適應力,增強體質和自身免疫力,還能刺激大腦活力、振奮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利於改善睡眠狀況、消除身體疲勞。

  • 飲食治療

亞健康最顯著的症狀是易疲勞。要消除疲勞首先要確保一日三餐吃飽吃好,特別是早餐要吃好,要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蝦、豆製品等,充足的蛋白質不僅可以幫助消除疲勞,還可避免發生齲齒。

當亞健康者出現失眠、頭暈、心頓時,要多吃養心安神食品,如煎服龍眼肉、酸棗仁、柏子仁,也可單食龍眼肉。當神經衰弱、皮膚乾燥時,可食用健腦益精、滋膚潤肌的食品,如蓮肉、龍眼肉、百合、大棗、豬骨、糯米等煮粥食效果更佳。若是血虛、緊張引起的神經衰弱,可吃桑椹,也可配熟地、白芍煎服。

如果出現目澀耳鳴等症狀,應進食明目利耳的食品,多吃些動物的肝、腎,如牛肝、豬肝、牛腎、豬腎等,此外枸杞肉末、銀耳枸杞湯等,對消除雙目疲勞效果很好,芹菜、菊花、松子、芝麻也是明目利耳的食品。

  • 藥物治療

主要是對症下藥,控制症狀,如食欲不振可口服保合丸、山楂丸等健胃藥。對頑固性失眠者,最好交替或輪換服用安眠藥,避免成癮。要記住「是藥三分毒」,亞健康者千萬不可濫服藥。

  • 體育鍛鍊

亞健康尤其要重視體育鍛鍊,要多參加團體活動和公益事業,戒除不良的菸酒嗜好,不要強迫自己去應酬。⊙◇

書封。(出色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提升免疫力,抗病毒,防疫:和國醫張步桃學習固本扶正抗毒邪的智慧》,出色文化提供>

.這些病不用吃藥 吃對食物就會好!
.日本名醫親授 如何讓腸內益菌增殖
.自我做淋巴按摩入門知識 11要點須牢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