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的遊樂園:德國波茨坦的無憂宮

文/阿麗亞娜‧特里布韋特(ARIANE TRIEBSWETTER) 翻譯/陳遇
無憂宮最著名的景致就是宮殿面向花園的這一側,有六層大階梯組成的葡萄園,階梯頂端可以看到單層樓高的無憂宮立面。(© SPSG / Hans Bach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沒有其它宮殿比無憂宮更能代表普魯士最著名的國王腓特烈大帝的性格了。無憂宮原先設計為波茨坦(Potsdam,現為德國)附近的夏季行宮,優雅的洛可可建築樣式展現著腓特烈大帝的理想。

無憂宮(Sanssouci)的名字直譯就是無憂無慮的意思,這座宮殿不僅是腓特烈大帝最喜歡的住所,也是他休息和放鬆的地方,興建於1745至1747之間。建築師格奧爾格‧文策斯勞斯‧馮‧克諾貝爾斯多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依據國王的草圖完成了這座宮殿,此外,宮殿還有一座非常美麗的花園以及獨特的裝飾。

無憂宮花園細部,宮殿主入口與葡萄園露台的上半部。( © SPSG/Leo Seidel提供)

為什麼普魯士國王要選擇這種特殊的風格而不是華麗的巴洛克來建造這座夏季行宮呢?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優雅、輕盈、活潑,以當時貴族生活和浪漫傳奇等輕鬆的主題為基礎。

在無憂宮中四處可見從大自然取材的圖案。宮殿內部裝飾覆滿了樹葉、花朵、藤蔓、水果和鳥類的裝飾。大自然彷彿成了宮殿的一部分,像天堂般地美麗。優雅的室內空間再再彰顯了腓特烈大帝對自然的喜愛,多數房間都直接朝向花園。

無憂宮以面向花園這一側的景致最為著名,花園入口有六層大階梯組成的葡萄園,階梯頂端可以看到單層樓高的無憂宮立面。這些階梯像是一座舞台,充分展現了洛可可式貼近大自然的生活風格。這樣的設計方式和強調高度奢華、展示權力的巴洛克宮殿顯得分外不同。

無憂宮花園的鳥瞰圖。這座世界知名的花園有著階梯式的露台,在宮殿一側的花壇種有超過23萬種不同的植物。(© SPSG/Reinhardt und Sommer提供)

在階梯露台下方的花園中還有一座壯觀的大噴泉,周圍環繞著大理石長凳和代表奧林匹斯諸神的雕像。

無憂宮的中央圓頂下刻有宮殿的座右銘:「Sans Souci」(無憂無慮)。在面向花園的每座窗戶旁還有36座成雙成對的希臘酒神巴克斯(Bacchus)和其信徒的雕像。這些雕像是由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格魯姆(Friedrich Christian Glume)雕刻的,他同時也雕刻了圓頂窗戶上方的天使雕像,以及屋頂欄杆上的花瓶雕像。

無憂宮的主入口也設計在面向花園的這一側。北側立面半圓形的主中庭有88根科林斯柱,是權力的象徵。腓特烈大帝偏好活潑的立面設計,由於可以直接通往花園露台,讓他感到更貼近大自然。

無憂宮的主入口,面向[ascii]著[/ascii]名的宮殿花園。(© Bildarchiv Foto Marburg/Stiftung Preußis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erlin-Brandenburg/Andreas Lechtape提供)
宮殿最著名的空間包含有著精緻華麗洛可可裝飾的音樂廳;方形的碧玉廳(Jasper Hall),由珍貴的碧玉裝飾著牆面和地板;以及受到古希臘羅馬繪畫啟發的大理石廳(Marble Hall)。

富麗堂皇的大理石廳是無憂宮中唯一以古典主義風格裝飾的房間。這間房間的牆壁和地板都覆滿了意大利卡拉拉(Carrara)進口的白色大理石。在雄偉的柱子上方、圓屋頂的下緣有著代表著天文、建築、音樂、繪畫和雕刻等學科的人物雕像。

富麗堂皇的大理石廳是無憂宮中唯一以古典主義風格裝飾的房間。(© SPSG/Hillert Ibbeken提供)

音樂廳是無憂宮其中一間著名的房間。腓特烈大帝喜歡在這間裝飾華麗的房間吹長笛、舉辦音樂會。這間房間有著精美的洛可可風格裝飾,以C字型貝殼為主要元素。牆上懸掛六幅由安托萬‧佩內(Antoine Pesne)繪製的大型圖畫,皆由洛可可風格的畫框裝裱著,描繪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所著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的故事。

音樂廳是無憂宮最著名的房間之一。腓特烈大帝喜歡在這間裝飾華麗的房間吹長笛、舉辦音樂會。(© SPSG/Leo Seidel提供)

和歡樂喜慶的音樂廳相比,無憂宮的圖書館是較為私密的地方,由鏡子、木浮雕和鍍金的粉飾灰泥裝飾。這間鑲有木板牆壁的圖書館收藏著2000多本腓特烈大帝的藏書。

無憂宮的圖書館收藏著2000多本腓特烈大帝的藏書。(© SPSG/Leo Seidel提供)

位於無憂新宮的碧玉廳是一間富麗堂皇的大廳,這裡的建材使用珍貴的粉紅色碧玉和大理石地板,牆面以古希臘羅馬的半身雕像作為裝飾,在牆邊還有優雅高貴的鍍金點綴。

無憂新宮的碧玉廳使用珍貴的粉紅色碧玉和大理石地板,牆面以古希臘羅馬的半身雕像作為裝飾。(© SPSG/Reinhardt und Sommer提供)

以洛可可晚期風格建成的無憂新宮也相當值得參觀,位於主宮殿建築的左右側。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Frederick William IV)將無憂宮擴建,並且又將原先的巴洛克花園重新設計成一座景觀花園,新增了橘園宮(the Orangery Palace)和一座羅馬浴池,將意大利元素帶到普魯士。不過在風格上還是保留了大部份宮殿原先的風格,以向腓特烈大帝和他當初的構想致敬。

無憂宮新宮還包含了一座畫廊,是德國最古老的獨立美術館。這座長型大廳的天花板有著鍍金的粉飾灰泥雕刻,地板則鋪滿了白色和黃色的大理石磚。這裡展示著來自意大利、荷蘭和法蘭德斯地區的傑出畫作,包含卡拉瓦喬和魯本斯的作品。

新宮還包含了一座畫廊,是德國最古老的獨立美術館。(© SPSG/Celia Rogge提供)

中國樓(the Chinese House,又譯「中國茶亭」)是無憂宮花園的瑰寶之一。這座小茶樓的外觀有著許多真人大小的鍍金人物雕像,有的是吹奏著樂器的中國音樂家,有的是正在飲茶的男女。這些人物都是基於腓特烈大帝親手繪製的草圖製成的。這個活潑俏皮的青綠色洛可可建築是非常著名的中國風建築。中國風是18世紀重要的歐洲宮廷文化之一,代表了歐洲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嚮往和遠東世界的想像,不一定是精準的呈現。

中國樓(又譯「中國茶亭」)是無憂宮花園的瑰寶之一。這座茶樓也象徵著一個奇幻世界,是國王在無憂宮休憩時的小避風港。(© SPSG/Hans Bach提供)

中國樓的室內有著非常好的採光和通風,是洛可可風格建築的典範。牆面上釘著鍍金的邊櫃,上面展示著珍貴的瓷器。天花板上的中國風壁畫描繪了歐洲人對中國人社交聚會的想像。

中國樓的室內有著非常好的採光和通風,是洛可可風格建築的典範。(© Bildarchiv Foto Marburg, SPSG/Andreas Lechtape提供)

這座茶樓也象徵著一個奇幻世界,是國王在無憂宮休憩時的小避風港。

至今,有著「無憂宮的哲學家」暱稱的腓特烈大帝仍長眠於他心愛的夏季行宮中。

原文Sanctuary of a Prussian King: Germany’s Palace of Sanssouci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國際自由記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