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秋分:彼岸日 天地陰陽調和

作者:容乃加
秋分,天地和合之時。(容乃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456
【字號】    
   標籤: tags: ,

秋分是「中秋」

「秋分」是八月中氣,處在年中晝夜均、寒暑平的平衡點上,每年在陽曆9月23日前後跨入這一節氣。秋季到秋分日而平分,所以秋分日也是「中秋」之點,秋天之中的標誌。傳統的中華文化中的大節日「中秋節」就在秋分前後到來。2023年是置閏之年,所以今年中秋節要比平常年晚到。

春分、秋分「二分日」,都是處在一年中節氣的轉捩點。從地球上觀察,就是太陽視運行路線(黃道)與天球赤道相交之時,太陽由北向南穿越天球赤道的交點就是「秋分點」,反之,由南向北運行時的交點就是「春分點」。歲時在春分,此去陽盛陰衰;歲時到秋分,此後陰盛陽衰,黑夜比白天一天長於一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說道:「至於中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陽日損而隨陰,陰日益而鴻。」

秋分,天地和合,展開生命閃亮的樂章。(容乃加/大紀元)

春秋二分日  天地陰陽調和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國古文化中視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罰,以免攪擾天地陰陽調和。《淮南子.氾論訓》道:「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唐代的刑法,重視天地陰陽調和的精神,並且修法實踐,《通典.刑法八.寬恕》記載,唐太宗在位之初,制定:「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又見《唐律.卷三十》)。

春分秋分 彼岸日

春分、秋分「二分日」別稱「彼岸日」,來源於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講,於彼岸期間——春分、秋分日,善行、惡行都會增大果報,勸告人要避免惡行,精進於善行。(日蓮《彼岸抄》)

日本到現在民間仍多以「彼岸」稱春分、秋分日,並在「春之彼岸」和「秋之彼岸」此二分日感謝先祖、掃墓祭拜。此外,有的修行者,將二分日前後為期七日的期間,視為修身行善的精進週。

「彼岸」:生死、永生的議題

太陽視運行路線在春分、秋分日穿越天體赤道到「彼岸」,而人間的「彼岸」有他界的含意。人離開此岸的人間,死後去了「彼岸」那個世界,佛家則指人悟道到達淨土彼岸。唐詩僧皎然懷故人詩吟:「脫身投彼岸,弔影念生涯。」(《早春書懷寄李少府仲宣》)。

佛家將有生有死的人間稱為「此岸」,超脫生死的涅槃境界稱為「彼岸」: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在唐代初年,於今之河南省漯河市有「彼岸寺」盛名傳遍全國,乃當時人崇拜的佛教聖地。可見從古至今,「彼岸」直指生命的核心——生死、永生的議題。

彼岸花  陰陽兩隔

「秋彼岸」的掃墓期間,常見火紅或是素白的石蒜花在墓地盛開。(葉妙音/大紀元)

「秋彼岸」的掃墓期間,常見火紅或是素白的石蒜花盛開。石蒜花就是龍爪花,在日本叫「曼珠沙華」,源自梵文Mañjusaka,而它有個令人難忘的別名——「彼岸花」,因為它在「秋彼岸日」前後盛開。

石蒜叫「彼岸花」真的非常貼切。不僅它的盛開期在「秋彼岸日」,而且常見這種花群聚開在墓地。石蒜有花、葉不兩生的特性,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岸」與「彼岸」不相見的特徵。「彼岸花」葉落花開、花盡葉生,花葉總是兩不相見,恰恰似陰陽兩界相隔,生死茫茫兩不知。

常見曼珠沙華有紅色赤團花、白色雪白花兩種,赤團花一心火紅,好像為故人送暖一般;雪白花潔淨素白恰似忘情花、絕世而空寧。

日本埼玉縣日高市內的「巾著田」,擁有500萬株曼珠沙華,堪稱日本最大級別的曼珠沙華群生地。常見曼珠沙華有紅色赤團花、白色雪白花兩種。(葉妙音/大紀元)

此岸彼岸度迷津

秋分、春分循著天地和合之氣而生、而成;此岸、彼岸,依著生死輪迴的定律而住、而往。人生有生老病死之哀隔,有成住壞滅之難超,鴻飛遠逝,只留得雪泥鴻爪,瞬間消融無痕。脫此凡律有仙方妙法乎?歷代多少帝王、名士和修行人都一直在追尋著登彼岸永生之道!儼然是生命的最大課題。

明代胡應麟詩中有語:「迷津航易度,彼岸筏難尋。」(《結夏西山諸佛剎效初盛體為排律十首 其七》)誠然也!又非然也!人生迷深難自覺,解彼岸的迷津,更是難倒千秋萬代人。如今,世上已有度人回天的大法開傳!

人間善、惡二分,而修持行善不僅止於二分日時。秋分之後,陽日損而隨陰,故而行善以煉精神勿隨陰日損。爭分奪秒內省修持,修去後天的觀念、執著,若白色彼岸花之歸本真,彼岸不亦近矣!@*#

─點閱【二十四節氣】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從夏到秋、從熱轉涼的轉折點。中醫養生注重順應天時,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白露節氣時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順應天時的大變化來收斂陰精,以養生呢?秋天養生調護重點在於照護心神與呼吸系統,要怎樣進行呢? 中醫的養生一般從日常生活的起居、運動、飲食和身心各方面齊步進行調護: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教稱「盂蘭盆節」,從南北朝時代就有以「盂蘭盆會」超度的作法,後來的歷代也很盛大。「盂蘭盆會」怎樣慈悲救贖?怎樣探涉了生命遭業報時的救贖呢?
  • 從立秋節氣應節的成語中,能否學得應變的處世智慧?
    自然界的「先知」梧桐一葉落,迎來立秋節氣!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也是多變的季節!古人從秋天的節氣物候,得到許多感觸,化作成語,也教給後人許多應變預防的功課。在這多事之秋的世局中,我們要如何應變保安呢?
  • 中華文化自來就發現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陰陽生剋之道表現在天地人間,表現在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節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該當端午節莫屬了!讓我們來輕輕揭開這道綿延幾千年的文化面紗,找找端午節俗中蘊含哪些陰陽五行的道理?
  • 說到艾草,你可能會好奇它和端午節的關聯。艾草一直都是端午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摘了艾草要幹嘛用呢?
  • 平日寂靜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來村內最盛大的節日——觀音寶誕,遠遠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製的大戲棚,滿掛賀誕花牌,十分吸睛。穿過閃耀的大花牌,伴隨著喧天的「查篤撐」鑼鼓聲,大幕拉開,六位台柱閃耀登場,上演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
  • 歷朝歷代的中華古人對於節氣相當重視,相應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隱含養生觀念與作法,展現民俗養生的內涵。關於立夏的食補、禁忌和養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