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林堡宮:歷史悠久的丹麥王室官邸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編譯
阿馬林堡宮(Amalienborg)建築群是丹麥建築的傑作,坐落於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城市和港口中間。據說設計靈感來自巴黎協和廣場(the Place de la Concorde),包含四座色彩繽紛的宮殿和一座大理石教堂,圍繞在八角形的中庭四周。阿馬林堡宮創始人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King Frederick V)雄偉的騎馬雕像傲然聳立在廣場中央,公認是世界上精美的馬術雕像之一。(Arcady/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哥本哈根的阿馬林堡宮(Amalienborg)建築群腹地廣闊,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室的官邸,讓人們得以深入了解丹麥王室豐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

早期的阿馬林堡宮建築群有四棟同屬洛可可風格的宮殿分屬四戶貴族家庭,這四座宮殿圍成一個八角形廣場彼此相對。宮殿群是1750年丹麥著名建築師尼古拉·埃格特韋德(Nicolai Eigtved)受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委託設計。當時王室居住了50年的克里斯蒂安堡宮(Christiansborg Palace)不幸遭焚毀,於是國王克里斯蒂安七世(King Christian VII)買下四座宮殿其中一座作為官邸,其他王室成員最終也買下其餘的宮殿。

儘管至今阿馬林堡宮的洛可可風室內裝潢所剩無幾,它仍然是王室官邸所在,也是公認的丹麥規模最大、最出色的洛可可建築範例。

每座宮殿均以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的繼位者命名:克里斯蒂安七世(Christian VII)、克里斯蒂安八世(Christian VIII)、孫女婿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IX)和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兒子弗雷德里克八世(Frederick VIII)。其中三棟建築仍作為丹麥王室官邸,而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宮殿如今設有博物館,即著名的阿馬林堡宮博物館(the Amalienborg Museum)。

阿馬林堡宮博物館展示歐洲最古老的君主制度內幕。豐富多樣的室內裝潢體現丹麥經歷多年衍生出的不同風格,還有丹麥國王和王后的個人品味。宮殿房間的歷史可追溯回150年前有「歐洲岳父母」稱號的克里斯蒂安九世和路易絲王后(Queen Louise),當時他們的四個孩子分別登基成為英國、希臘、俄羅斯和丹麥的國王。

許多房間都有其特定的主題,例如:充滿軍事風布置的房間是弗雷德里克八世的軍事學院;以融合多元主義為特色的維多利亞風格房;以及採用中世紀風格的深色木質調和石紋壁紙或石牆壁的騎士主題房。其中著名的房間包括克里斯蒂安十世書房(Christian X’s study)、路易絲王后接待室(Queen Louise’s salon)、藍色櫥櫃(the Blue Cabinet)、花園房(the Garden Room)、晚宴廳(the Gala Hall)和費伯奇廳(the Fabergé Chamber)。

雖然建築群中某些廳房仍用於處理國家事務,但大多數都改設為博物館,好讓遊客一睹過去和現在的王室風采。

克里斯蒂安八世宮殿(Christian VIII’s Palace)

雄偉的克里斯蒂安八世宮,也叫萊維佐宮殿(Levetzau’s Palace),正面外觀呈洛可可風格。宮殿的一部分仍作為王室家族住所,另設有私人和公眾接待室,以及開放給遊客參觀的阿馬林堡宮博物館。優雅的石材立面帶有德、法風格的元素;與傳統洛可可簡約的外觀設計相仿,形塑典型輕快的洛可可外觀,只有少許裝飾物與精緻雕刻點綴在法式窗戶周圍,屋頂還有一些雕像。

克里斯蒂安八世宮殿,外觀雄偉呈洛可可風格。優雅的石材立面帶有德、法風格的元素;與傳統洛可可簡約的外觀設計相仿,形塑典型輕快的洛可可外觀,只有少許裝飾物與精緻雕刻點綴在法式窗戶周圍,屋頂還有一些雕像。(Anton_Ivanov/Shutterstock)

路易絲王后接待室(Queen Louise’s salon)

路易絲王后接待室位於宮殿一樓的鋼琴大廳。房間以維多利亞風格布置,融合昂貴和便宜的典型風格物品。丹麥王室的肖像畫懸掛在粉紅色絲綢沙發和扶手椅後方;當中最著名的是1857年奧古斯特·希奧特(August Schiott)為王后的女兒提拉公主(Princess Thyra)繪製的肖像。此外還有一盞由德國王室瓷器廠(the German Royal Porcelain Factory)製造的吊燈,是1892年德意志帝王威廉二世(German Emperor Wilhelm II)贈送的禮物。

路易絲王后接待室以維多利亞風格布置,混合昂貴和便宜的典型風格物品。丹麥王室的肖像畫懸掛在粉紅色絲綢沙發和扶手椅後方,當中最著名的是提拉公主的肖像。還有一盞德國製造的吊燈。(Kit Leong/Shutterstock)

弗雷德里克八世書房(Frederick VIII’s study

弗雷德里克八世書房,位於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宮殿內,採新文藝復興風格(the Renaissance Revival style)設計。所有家飾直到1860年代後期才配置完成,以19世紀流行的室內設計為特色,包括深色木質家具、掛毯、雕花層板和格子天花板設計。厚重家俱與金色皮革牆面也是當時室內設計以男士為主的一個絕佳範例。掛毯是用仿鍍金皮革製成的,這種由紙張而不是皮革製成的仿鍍金皮革,是以1850年代流行的機器製成。

弗雷德里克八世書房,位於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宮殿內,採新文藝復興風格設計。特色以19世紀流行的內飾為主,例如深色木質家具、掛毯、雕花層板和格子天花板設計。厚重家俱與金色皮革牆面的設計是以男士為主的一個絕佳範例。掛毯採紙張而不是皮革製成的仿鍍金皮革製作而成。(Dr. Victor Yong/Shutterstock)

新哥特式圖書館(the Gothic Library)

王后卡羅琳‧阿瑪莉埃(Queen Caroline Amalie)的哥特式圖書館(the Gothic Library)於1852年布置完成,公認為丹麥唯一的新哥特式房間,收藏約1,600冊圖書。王后曾在圖書館裡接待19世紀知名的知識分子。

王后卡羅琳‧阿瑪莉埃的哥特式圖書館是丹麥唯一的新哥特式房間,收藏約1,600冊圖書。(Lenush/Shutterstock)

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亞歷山大餐廳

優雅的餐廳可追溯至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亞歷山大(Christian X and Queen Alexandrine)時代,他們分別於1899至1947年和1952年居住在宮殿中。大部分家具,包括餐桌、椅子、櫥櫃、吊燈和金色牆壁都維持原樣。牆上的裝飾盤是獻給這對王室夫妻的結婚禮物,呈現丹麥小鎮蘭德斯(Randers)的景色。

優雅的餐廳可追溯到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亞歷山大時代。大部分家具,包括餐桌、椅子、櫥櫃、吊燈和金色牆壁均未變動。牆上的裝飾盤是獻給這對王室夫妻的結婚禮物,呈現丹麥小鎮蘭德斯(Randers)的景色。(Dr. Victor Yong/Shutterstock)

晚宴廳(the Gala Hall)

晚宴廳是宮殿中最大、最美麗的房間,儼然是新古典主義風格(古典希臘和羅馬建築風格的復興)的傑作。牆壁和格子雕刻天花板呈黃色和藍色。裝飾柱沿著牆面漆成金色,襯托出丹麥雕塑家貝特爾‧托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設計的兩座希臘女神繆斯雕像。雕像上方的樑上飾帶有很多跳舞姿勢的構圖,突顯晚宴廳歡慶的主軸。

晚宴廳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傑作。牆壁和雕花格子天花板漆成黃色和藍色。裝飾柱沿著牆面漆成金色,襯托兩座希臘女神繆斯雕像。雕像上方的樑上飾帶有很多跳舞姿勢的構圖,突顯晚宴廳歡慶的主軸。(Lenush/Shutterstock)

原文:Amalienborg: Historic Residence of Danish Royal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