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佩‧德‧里韋拉的《聖家族》

作為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胡塞佩·德·里韋拉的成就在藝術史上被卡拉瓦喬等同時代巴洛克藝術家的光芒掩蓋了。
作者: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蘇雯 譯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648年創作的《聖家族與聖安妮和亞歷山大城的凱瑟琳》(The Holy Family with Saints Anne and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對多種繪畫語言的融通,造就了里韋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在他的晚期作品、現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聖家族與聖人安妮和亞歷山大城的凱薩琳》(The Holy Family With Saints Anne and Catherine of Alexandria)中得到了精彩的展現。這幅畫曾在美劇《黑道家族》(The Sopranos)2001年播出的某一集中出現,它同時體現了理想美與寫實、神聖與世俗,反映了對立的概念。

西班牙的黃金時代

17世紀是西班牙巴洛克藝術的輝煌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黃金時代,擁有四位著名畫家。生活在西班牙的有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迭戈‧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和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里韋拉出生於瓦倫西亞省一個鞋匠家庭,於1606年移居意大利。他早年主要在羅馬和帕爾馬從事創作。1616年,里韋拉在那不勒斯永久定居,娶了當地著名畫家的女兒為妻,成為該市最重要的畫家,並且聞名遐邇,影響了一代藝術家。

當時那不勒斯是西班牙帝國的一部分,由帝國任命的總督統治。王公貴族們傾向於贊助西班牙人才,而不是外國藝術家。這種偏好幫助了里韋拉在他的第二故鄉取得成功。他接到眾多官員和西班牙貴族的委託,其中包括奧蘇納公爵(Duke of Osuna)、阿爾卡拉公爵(Duke of Alcalá)、蒙特雷伯爵(Count of Monterrey)和梅迪納‧德拉斯‧托雷斯公爵(Duke of Medina de las Torres)。這些人都將里韋拉的作品運回了西班牙。大部分作品最終進入王室收藏,國王腓力四世購買了約一百幅里韋拉畫作。此外,里韋拉在那不勒斯以外也有著名贊助人,如托斯卡納大公科西莫二世‧德‧美第奇(Cosimo II de’ Medici)。

里韋拉是17世紀西班牙藝術界的稀有人物,因為他精通多種媒介。他是一位多產的畫家,同時也在版畫和素描方面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其繪畫題材多樣,雖以宗教場景為主,但一些最著名的作品卻逼真展現了暴力主題;他也畫風俗畫、肖像畫、神話故事、靜物和風景畫,甚至創造了獨有的畫種——「乞丐先哲」(beggar-philosophers)。

《一位哲學家》(A Philosopher,可能是歐幾里得),胡塞佩‧德‧里韋拉1637年作,布面油畫,124.7 × 98.7 cm,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里韋拉的傑作

《聖家族與聖安妮及亞歷山大城的聖凱瑟琳》(創作於1648年)是一幅色調豐富的大型畫作,描繪了聖母瑪利亞、耶穌、聖約瑟、聖安妮(瑪利亞的雙親)和聖徒凱瑟琳。前景中,聖母瑪利亞身著藍紅兩色的衣袍,懷抱嬰孩基督,兩人的頭部相互依偎。聖凱瑟琳親吻著耶穌伸出的右手,這一動人細節,用前大都會博物館策展人哈維爾‧F‧薩洛蒙(Xavier F. Salomon)的話說,「令人難以置信地感人」。這三個人物的頭部都描繪得非常理想化。

《聖家族與聖安妮及亞歷山大城的聖凱瑟琳》,胡塞佩‧德‧里韋拉1648年作,布面油畫,209 × 154 cm,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從1630年代末期開始,里韋拉創作了多幅描繪基督早年生活的畫作,包括收藏在盧浮宮的《牧人來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和費城藝術博物館的私人祈禱畫作(devotional work,即小型聖像畫)《聖母與聖嬰》(Virgin and Child)。後者的瑪利亞形象與大都會博物館收藏里韋拉畫作中的女性出自同一模特。

(左)胡塞佩‧德‧里韋拉1650年的布面油畫《牧人來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局部,全畫尺寸為239 × 181 cm,藏於巴黎盧浮宮。(右)胡塞佩‧德‧里韋拉約1646年創作的《聖母與聖嬰》(Virgin and Child),布面油畫,69.5 × 59.5 cm,費城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在里韋拉的這幅聖家族畫作中,背景中的老年聖約瑟和聖安妮是根據真人描繪的。在此之前,卡拉瓦喬就以用工人階層做模特出名,背離了文藝復興時期強調理想美的準則。里韋拉在藝術生涯中始終採用這種寫實手法。這幅畫作融入了許多日常生活元素,背景是平凡無奇的家庭室內場景。儘管所有人物身上都沒有光環或神性的標誌,但藝術家在畫中探索了金色和銀色的光線。

里韋拉在靜物畫方面的技巧,在左上方和右下角兩個精美的籃子中得以體現:一個盛有葡萄和桃子的籃子捧在聖安妮手中,她的右手拿著一朵玫瑰;另一個籃子放在陶土地板上,裡面放著刺繡用的枕頭。

胡塞佩‧德‧里韋拉1648年的油畫《聖家族與聖安妮及亞歷山大城的聖凱瑟琳》中的籃子局部。(公有領域)

在里韋拉這幅畫中可以看到特定的藝術影響,包括色彩運用和構圖,其特徵見於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Raphael)和巴洛克時期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里韋拉對於拉斐爾及其人物畫技巧仰慕備至,正如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所描述的那樣,拉斐爾善於表現「不朽的人物形象」;雷尼優雅且具雕塑感的風格也影響了里韋拉整個創作生涯。這兩位大師都從古希臘羅馬的古典雕塑中汲取了靈感。

《椅中聖母》(The Virgin of the Chair),圭多‧雷尼(Guido Reni)1624–1625年作,布面油畫,213.8 × 137.5 cm,現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公有領域)

《聖家族與聖安妮和亞歷山大城的凱瑟琳》最早陳設在何處、擁有者是誰人,至今仍不得而知。考慮到畫面尺寸,學者們認為這幅畫可能是教堂或私人禮拜堂的祭壇畫。據推測,這件作品與一位西班牙藝術家1602年創作的聖約瑟生平詩歌有關。

雖然里韋拉生前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藝術史上卻被卡拉瓦喬和其他同時代的巴洛克畫家的光芒所掩蓋。不過,這種趨勢近年來開始發生變化。2012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極大的熱忱購買了第二幅里韋拉的畫作,以充實其收藏。此外,還有六家大型藝術博物館先後舉辦了里韋拉油畫和素描展,以探討他的繪畫天才。儘管里韋拉的其它畫作也備受關注,學界仍然公認《聖家族與聖安妮和亞歷山大城的凱薩琳》為其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原文Jusepe de Ribera’s ‘Holy Family’刊載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一位藝術顧問,居住在紐約。她撰寫的文章涉及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和特別展覽等一系列主題。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托爾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詩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後一部,內容雖直面黑暗,結局卻充滿光明。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故事,無論有多少黑暗跡象,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無望的時刻,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 舞蹈是藝術史上最美、最受人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一些名畫以不同風格描繪這一主題,其中包括歷史畫、肖像畫和風俗畫;它們展示神話人物、貴族和平民肢體的律動,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