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拜占庭建築瑰寶: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編譯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於希臘維奧蒂亞區(Boeotia)小鎮迪斯托莫(Distomo)附近。自然美景環繞,符合古代典型神廟的樣貌。牆壁採用「景泰藍磚石工藝」砌成,搭配紅磚飾品裝飾。拱形窗戶、突出的半圓形後殿(apses)以及各種各樣的屋頂線條,顯得紋理牆壁的設計獨到之處。(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這座帶城牆的修道院涵蓋許多建築,包括幾棟樓房、一座鐘樓、一間食堂和位居中央兩座相鄰的教堂。十世紀初由當地隱士聖路加(St. Luke)創建。聖路加因預言羅曼努斯二世征服克里特島而聞名。中央兩座東正教(Orthodox)教堂並排而立,地下室有座禮拜堂(Crypt)是安葬聖人與存放遺物之處。

聖母瑪利亞教堂(Church of the Theotokos)外觀宏偉,有著希臘正十字形(cross-in-square)的平面設計,是建築群中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建於聖路加在世時,以景泰藍磚石風格的牆壁(Cloisonné Masonry-style Walls)為特色。此種裝飾技術混合深紅色磚頭與質量較輕的石塊形塑裝飾性圖案,公認為拜占庭建築的傑作,希臘南部的教堂外觀也多仿此風格。

卡托利孔教堂(Katholikon Church)的室內設計是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的一大亮點,平面也採希臘正十字形,與聖母瑪利亞教堂相同。教堂內是典型的中世紀拜占庭風格,例如金色背景的雕刻壁畫和馬賽克磚圖樣;還有彩色大理石板、絲綢窗簾、祭壇布與宏偉的枝形吊燈等設計。教堂裡有許多令人讚歎的圖像,代表拜占庭風格的豐富和多樣。

卡托利孔教堂西面磚牆的半圓形凹進處,有一顯眼的馬賽克磚圖樣,描繪史泰里斯的聖路加(St. Luke of Steiris),或俗稱「俄西俄斯‧羅卡斯」(Hosios Loukas),聖人的墓就安葬在附近。鍍金的馬賽克圖樣是修道院的創始人,也是中世紀拜占庭圖像的代表人物。

卡托利孔教堂西面磚牆的半圓形凹進處,有一顯眼的鍍金馬賽克,呈現修道院創始人聖路加圖像。他也是中世紀拜占庭圖像的代表人物。(Shutterstock)

卡托利孔教堂是修道院建築群裡的主教堂,內部裝飾華麗。教堂建於十一世紀,特色是巨大的八角形圓頂設計,以八個點支撐著圓頂。牆壁下半區有五彩繽紛的大理石板裝飾,上半部則是美麗的馬賽克磚圖樣。鍍金馬賽克磚是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建築群中最知名的特色,不僅美麗耀眼,更是中世紀拜占庭建築獨特的風格,呈現多位宗教人物。

卡托利孔主教堂內部裝飾華麗,大型的八角形圓頂設計為其特色。牆壁下半區域以五彩繽紛的大理石板裝飾,上半部則是美麗的馬賽克磚圖樣。(Shutterstock)

走進卡托利孔教堂,你會先經過一座大型的鍍金馬賽克基督像,拜占庭人稱之為Pantocrator,意思是「全能的統治者」或「所有人的統治者」(all-powerful ruler or ruler of all)。馬賽克以黃金鑲嵌(gold tesserae),呈現基督身穿藍色披風抱著一本翻開的書,宣稱自己是「世界之光」(約翰福音8:12)的圖像。中世紀拜占庭教堂經常用黃金做鑲嵌,以非常細緻的金箔貼在兩塊透明或淺色玻璃中間。

造訪者進入卡托利孔教堂時,會經過巨大鍍金基督馬賽克,圖案以黃金鑲嵌,基督穿著藍色披風,抱著一本翻開的書,宣稱自己是「世界之光」。(Shutterstock)

金色馬賽克是卡托利孔教堂另一個亮點,尤其表現拜占庭風格的豐饒和富裕。還有一些特別的馬賽克圖樣位在教堂西側的前廳(Narthex),構圖呈現基督為門徒洗腳,以優雅的大理石片與鍍金拱門裝飾。此外,鍍金馬賽克也有幾何圖樣和花卉造型,這些都是典型中世紀拜占庭風格的主要元素。

此照片是教堂西側的前廳。金色馬賽克構圖呈現基督為門徒洗腳,以優雅的大理石片與鍍金拱門裝飾。鍍金馬賽克還可見幾何圖樣和花卉造型。(Shutterstock)

中央穹頂位在卡托利孔教堂的內殿(Naos),是整座修道院最引人注目之處。內殿是拜占庭教堂最主要和空間占比最大的部分。中央穹頂是一幅巨大的基督壁畫,周圍有天使和修道院聖人環繞。據說這裡的壁畫是仿製早先遺失的穹頂馬賽克真跡。穹頂由四座內角拱(four squinches)支撐,角落形成三角以托住穹頂基座。每座內角拱各自以馬賽克圖案裝飾,描繪基督的一生:《天使報喜》(Annunciation)、《耶穌誕生》(Nativity)、《耶穌顯現》(Presentation)和《耶穌受洗》(Baptism)。

中央穹頂是一幅巨大的基督壁畫,周圍有天使和修道院聖人環繞。穹頂的四座內角拱也以馬賽克裝飾,描繪基督的一生:《天使報喜》《耶穌誕生》《耶穌顯現》和《耶穌洗禮》。(Shutterstock)

在準備穿過主教堂的內殿時,會看見祭壇後的上方有另一座穹頂描繪聖母子,再往上的穹頂則可見五旬節(Pentecost)聖靈降臨使徒身上的圖樣。這座較小的聖母子穹頂有簡樸優雅的石牆環伺。石牆上的飾帶以簡約的植物圖案裝飾,突顯鍍金穹頂天花板的華麗。天花板上還裝飾著仿古阿拉伯庫法文字(Pseudo-Kufic Writing)、幾何圖案和宗教圖像等設計。

照片裡可見下方的穹頂描繪聖母子,而上方的穹頂則呈現五旬節聖靈降臨使徒身上的圖樣。(Shutterstock)

註釋:
景泰藍(法語:Cloisonné):景泰藍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而成的作品。此項工藝又稱掐絲琺瑯,於元代(1271-1368)自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文:Middle Byzantine Splendor in Greece: The Hosios Loukas Monaster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聖但尼修道院位於巴黎近郊,是法國最早、最古老、也最重要的修道院。聖但尼(St. Denis)是位早期的基督教殉道者,他在修道院附近遇害,於是成為法國的守護聖徒(patron saint of France)。聖但尼修道院與法國王室之間關係緊密。殉道者聖但尼和歷屆法國國王都安葬於此。
  • 想像有一個地方,其中寄託了航海大國海員和探險家們的希望與祈願,這就是哲羅姆派修道院(Hieronymites Monastery,葡萄牙語為「Mosteiro dos Jerónimos」,又譯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它是16世紀葡萄牙最[ascii]著[/ascii]名的修道院。
  • 所有前往埃塞俄比亞北部,高出谷底400英尺的單體洞穴教堂Abuna Yemata Guh朝聖的人,都會面臨信仰的考驗。
  • 一座富麗堂皇的兩層洛可可式(rococo style)大廳位於一座11世紀的修道院內,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圖書館之一。
  • 巴斯修道院教堂(Bath Abbey)矗立在英格蘭西南區域古羅馬城市巴斯(Bath )的中心,是公認的英國建築瑰寶,以中世紀晚期建築聞名。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