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冠狀病毒感染加劇罕見膕動脈壓迫綜合症

文 / 王佳宜 總合報導

冠狀病毒感染加劇罕見膕動脈壓迫綜合症,圖為示意圖。(Yok_onepiece/Shutterstock)
人氣: 6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隨著冠狀病毒的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感染者出現動脈血栓。一項最新病例報告顯示,冠狀病毒感染加劇膕動脈壓迫綜合症患者的急性下肢缺血。

根據2024年2月《心血管醫學前沿》(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期刊發表的一份病例報告,一名31歲男子感染冠狀病毒康復後,出現膕動脈壓迫綜合症。

膕動脈是膝蓋以下腿部血液供應的主要來源。膕動脈壓迫綜合症是一種影響腿部的罕見血管疾病,通常由於小腿肌肉壓迫膝蓋後方的膕動脈而導致。當膕動脈受壓時,小腿血流量會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對動脈造成損傷。如果診斷和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殘疾甚至截肢等嚴重後果。

這名31歲男子是業餘足球運動員,他在冠狀病毒感染康復一週後參加足球比賽,出現間歇性跛行,並伴有左下肢疼痛和不適,跛行症狀持續2個月未緩解,左腳背動脈搏動減弱。在此期間,他輾轉多家醫院,都沒有得到明確的診斷。患者在感染前沒有任何相關症狀。

患者入院後,電腦斷層血管攝影顯示,患者左側下肢膕動脈出現血栓,管腔完全閉塞。此外,彩超檢測顯示在伸展位置時,患者雙側膕動脈受壓迫,管腔狹窄。

醫生為患者進行了左膕動脈病灶切除及血管搭橋手術。經過3個月的抗凝血治療後,患者開始踢足球,下肢沒有任何症狀。

該研究報告指出,冠狀病毒可能會增加動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從而進一步加重膕動脈壓迫綜合症患者的急性下肢缺血。這類患者應接受預防性抗凝血治療,避免截肢等嚴重並發症。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冠狀病毒會導致感染者出現動脈血栓症狀。一項納入了27項研究的綜合回顧性分析顯示,冠狀病毒重症患者的動脈血栓發病率為4.4%,死亡率約爲20%,大多數患者為老年人,並且有合併症。其中,涉及多條動脈的患者占18%,血栓發生在四肢動脈占39%,腦動脈占24%,大血管占19%,冠狀動脈占9%,上腸繫膜動脈占8%。

《血栓研究》(Thrombosis Research)期刊2022年刊登的一項研究,描述了動脈血栓形成的機制,通常是在血流受阻區域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完全閉塞性堆積或破裂。然而,在嚴重的冠狀病毒病例中,即使沒有動脈粥樣硬化或斑塊破裂,也會出現動脈血栓。此外,冠狀病毒引起的內皮細胞過度活化與主動脈、腎動脈和外周動脈等區域的動脈血栓有關。

冠狀病毒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穩態,導致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更大,隨後聚集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這是一種有助於血液凝結的蛋白質。此外,高凝血血液狀態以及冠狀病毒帶來的其他因素如高度炎症反應、血液黏度增加、內皮損傷導致出現大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也會加速血栓生成。

冠狀病毒不僅導致動脈血栓,還有研究發現,即使是輕症患者,也可能出現急性肢體缺血、靜脈血栓栓塞、血栓性中風等血栓病症。

冠狀病毒感染影響膕動脈瘤預後

一項觀察性隊列研究顯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間,35名膕動脈瘤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其中13名患者感染過冠狀病毒。

醫生對所有患者嘗試了血栓切除手術,10名患者出現術後併發症,包括大截肢、小截肢、神經運動障礙、神經感覺障礙,其中1名患者死亡。

研究發現,患者的7天無截肢存活率,冠狀病毒陰性患者為95.5%,而COVID-19陽性患者則為53.8%;至於患者7天時無肢體相關併發症的比例,陰性患者為95.5%,而陽性患者則為30.8%。

冠狀病毒疫苗導致下肢缺血

除了冠狀病毒感染會引發下肢缺血,mRNA疫苗也導致下肢缺血症狀。
《血管》(Vascular)雜誌發表了一份病例報告,一名43歲男子在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幾天後,右小腿和腳突然疼痛,並伴有面色蒼白和體溫過低,存在缺血的客觀證據。他在接種疫苗20天後,感染了冠狀病毒。他此前沒有任何跛行症狀或肢體外傷的病史,身體非常健康。

經過電腦斷層掃描及磁共振成像,患者確診為膕動脈外膜囊性疾病。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患者血管內膜和外膜處,有由淋巴細胞和罕見的多核巨細胞組成的斑片狀壁內炎症浸潤,符合巨細胞動脈炎的診斷。手術後第四天,患者出院。

研究人員認爲,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增強,是引發患者巨細胞動脈炎的誘因,並且該名患者是一名專業跑步運動員,膕窩部位反復出現微小創傷,也是誘發症狀的風險因素。@◇

責任編輯:吳宓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