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擔嬰戲

李嵩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1日訊】
宋 李嵩
市擔嬰戲 冊
絹 淺設色
25.8 x 27.6公分
樸實的農村中,傳來了熟悉的「咚不隆咚...」聲。一位老貨郎手搖著撥浪鼓,費力地挑著百貨雜物走城串鄉來了。一名還在餵乳的村婦,聞聲趕上前來。大小娃兒們跟著圍在一旁,又是焦急又是歡喜:爭相向母親示意哪個玩具好玩新奇;性急的,索幸自個兒爬上攤子抓取了!

  南宋時,畫院曾流行描繪農村生活的情態,個中翹楚,首推李嵩(活動於1190-1264)。在這幅「市擔嬰戲」裡,我們可以親眼目賭這位老畫師畫技的不凡。只消看看貨郎擔上、身上所披掛的各式膏藥、雜貨與童玩(據畫上提示有「五百件」),就已足夠令人眼花撩亂,技藝的超群也就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畫中在描繪貨郎為生計辛勤奔波、村婦為家計費心盤量的同時,畫家能匠心地摹繪孩童的無邪天真,更在在顯示刻劃手法的獨到與細膩。

  李嵩出身民間工匠,對農村生活的觀察,體會尤深。在這幅「市擔嬰戲」圖中,他以精準、頓挫有致的筆法,既呈現出市井小民的情態,也展現鄉野濃厚的生命氣息,可說是一件傑出、令人動容的小品!
李嵩為南宋中期畫家,籍貫錢塘(今浙江杭州),生卒年份已不可考。年少時,以家境貧苦,曾從事過木工,後因個性不羈,又具繪畫稟賦,獲得紹興畫院名手李從順(約活動於西元1120-1160年)(註1)賞識,並納為養子,傳以畫藝。李嵩經由義父指授,兼習釋道、人物、山水、花卉。及長,又以界畫聞名,縱或不假界尺,亦能筆致細膩,神形兼備。歷任光、寧、理宗(1190-1233)畫院待詔,被時人尊為「三朝老畫師」。(註2)
  李嵩筆下人物,多屬錢塘一帶的農村風物與牧放題材。其中,尤以「貨郎圖」聲名最著。現存較可靠的畫作,計有臺北故宮的「市擔嬰戲」冊頁(1210)、北京故宮的「貨郎圖」卷(1211),和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的「貨郎圖」冊頁(1212)其三幅。

  臺北故宮的「市擔嬰戲」,畫秋日晴朗,古柳蕭疏,坡草初黃。一名滿載百貨什物的老貨郎,手搖著撥浪鼓,引來了成群童嬰,也為原本寧靜的鄉野,營造出極其活潑喧鬧的氣氛。且看畫中婦孺,有拉扯趨前的,也有圍繞打量的,更有索性攀爬攫取的,十足披露了宋代貨郎走城串鄉時的逼真形象。

  「市擔嬰戲」原為紈扇裝,清初改裝為冊頁,幅上加鈐安岐(1683-1742)鑑藏印一,文曰:「儀周珍藏」。對幅另有乾隆(1711-1799)御題,曰:「百物擔來一擔強,群嬰爭取價無償,貨郎爾亦知之否?原爾自家閒惹忙。」並鈐「含味經籍」一璽。

  畫幅右方,枝椏間的餘白部位,題有「嘉定庚午(1201)李嵩畫」一行款識。下方不遠處的樹幹上,復可見「五百件」三字。此數雖未知確實與否?但細審擔上所繪,誠可謂滿目琳瑯,不勝枚舉。譬如農具類有斧頭、鋸子、鋤頭、木耙之屬,日用品類則有掃帚、畚箕、瓦罐、杯盞、木桶、針線包、草帽、扇子、燈籠、號角、藥材等,吃食類可見菜蔬、魚肉、油鹽酒醋,和各式果餅,另外更有大量的童玩,像風箏、葫蘆、弓箭、小旗、鱷魚玩偶,甚至連喜鵲、八哥、青蛙等活的動物,也都在販賣之列。有些貨品,還標記了名稱,如「仙經、文字、神□、攻醫牛馬小兒、旦臨淄形吼、莫瑤紊前呈、山東黃米酒、酸醋」等,由字跡看來,與名款相符,理應出自同一人之手,亦即為李嵩親筆。(註3)

  處理如此繁複的內容,李嵩所使用的線條,殆採中鋒運腕,但於細勁之餘,猶能蘊涵豐富的提頓變化,充分臻於「紊而不亂」的境地。至於人物衣紋,為了表現農村婦孺粗衣葛服的特質,落筆多呈「釘頭」狀,中間復多見折曲,收筆時尖細如「鼠尾」,自成一派獨特的風格。以是,梁章鉅(1775-1849)《退庵題跋》曾形容他的人物畫「用筆細如毛髮,神氣奕奕欲動」(註4),良非虛語。

  本幅的構圖,若以畫幅中央,那支高掛著長串銅錢的竹竿為起點,朝兩側斜倚,做成連線,畫上的人物與貨郎擔,大致可以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註5)而背景部份,由畫面右方向左側出的楊樹枝幹,則與左下方朝右生長的小草,恰恰取得了平衡效果。作者所選擇的視點,也近乎於「平視」角度,致令全畫的感覺異常穩定。

  至於其餘兩幅「貨郎圖」,儘管構圖、形制與「市擔嬰戲」略有小異,但彼此間,「釘頭鼠尾」的線描特質,以及「色不掩墨」的賦彩手法,則並無二致。若詳加排比,三幅貨郎圖中,又以成作時間最早的「市擔嬰戲」水準較高。推究其原因,李嵩於首度描繪這類題材時,必定曾針對諸多細節,詳加觀察,因此刻劃地格外用心。日後再重複創作,由於已經充分掌握對象的特質,運筆使墨得以從心所欲,線條自然益趨流暢,反倒不如初次創作時,那般精謹和耐人尋味了。(註6)

  李嵩所置身的南宋朝廷,距離靖康之亂(1127)未遠,所幸幾番宋金議和,業已為當時社會,換得了一段休養生息的機會。自高宗以降的百餘年間,城鄉迅速崛起,各類手工業也競相開展。上述演變,順理成章地影響到欣賞者的品味,導致畫壇頻頻出現以平民、兒童為描繪素材的作品,民間甚至還流傳「一人、二嬰、三山、四花、五獸、六神佛」的諺語。(註7)

  除李嵩之外,南宋知名的「童嬰」畫家甚多,如蘇漢臣(12世紀)、蘇焯(12世紀後半)、閻次平(12世紀後半)等人,俱不乏同類型的創作。不過,一旦論及徹底破除貴族階層的審美藩籬,忠實展現基層老百姓的形貌,個中翹楚,仍推李嵩。而透過系列「貨郎圖」的描繪,南宋人物畫的發展主流,始廣披於民俗的、甚或較俚俗的層面。因此,儘管李嵩饒有多方面的繪畫才具,但若純就影響深遠論,仍舊要以他的風俗人物畫,蔚為代表。

(劉芳如)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