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藝苑:蠟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蠟染,古稱「蠟頻(xie)」,是中國南方部份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 染工藝之一。

蠟染大約起源於漢代,今在布依、苗、瑤、億佬等民族地區流傳。很多婦女從十二三歲就開始學習蠟染,蠟染織品常用做衣裙、被毯、包單等。蠟染方法是「先用蠟刀蘸上熔化的蠟液,在白布上繪畫出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便投入靛缸(以藍色為主,內浸染,後用水煮脫蠟,布面即現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花紋。結構嚴謹,線條流暢,富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蠟染織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此項工藝很早就流傳到國外,成為國內外暢銷的民族工藝品。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6世紀瓷磚畫藝術進入西班牙、葡萄牙時,因工藝複雜,價格昂貴,只裝飾在教堂、修道院、王宮和貴族宅邸的建築物上,成為身份、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後來這種裝飾藝術日漸普及,開始出現在各類建築上,如今在這兩個國家很多普通居所中都能看到。
  • 宋景德年間,宋真宗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隨著宋的南渡,北方許多著名窯場的優秀工匠紛紛來到景德鎮,
    把當時北方先進的制瓷工藝帶了過來,從而使景德鎮的制瓷技術力量得以充實,景德鎮也因獨創青白瓷而名揚天下。
  • 景德鎮瓷業發展到元代,工藝上出現了劃時代的變革。在短短的一個世紀裡, 繼宋代創青白瓷之後,又創燒成功具有高鋁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等新品種,結束了我國瓷器以單色釉為主的局面,把瓷器裝飾推進到釉下彩的新時代,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瓷器之特色。從而把景德鎮瓷業推向遙遙領先的地位。  
  • 明代是景德鎮的鼎盛階段的開始,陶瓷藝術集歷代瓷藝之精華,取得了更高的發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種,此時應有盡有;大量新工藝、新的裝飾手法,也先後湧現。如清新優雅,氣韻生動,足與水墨畫並駕齊驅的永樂、宣德青花;鮮紅瑩亮,色若朝霞,燦如霽日宣德霽紅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紙、瑩如玉、吹之慾飛的永樂薄胎甜白;金碧輝煌,雍容華貴的嘉靖、萬曆五彩;還有黃、綠、紫相間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綠、深沉幽淨的霽青,嬌艷柔美的淺黃,呈色穩定的礬紅等等,都創始於明代,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盡態極妍。
  • 清代的前期,景德鎮的瓷業與明代一樣,代表著時代的高水平,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景德鎮瓷業的鼎盛時期,鎮內人口逾十萬,瓷業發達,商賈如雲,有「絕妙花瓷動四方,半里長街半窯戶」之說。當時的瓷業工藝達全國最高水平,創造了聞名遐邇的古彩、粉彩、琺琅彩和各種名貴色釉。造型精巧、裝飾絢麗、瓷質瑩潤,著三者兼備,構成了康雍乾三朝的輝煌成就。
  • 青花是中國陶瓷裝飾中發明較早的方法之一,在窯器「以青如尚」,單色青釉為主的基礎上,景德鎮的陶工們創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經驗,改革了色釉,並且不滿足於刻花,印花紋飾。他們丟掉了使用過許多多世紀的刻花刀,印花模,把中國人最善於駕馭的毛筆用到瓷器上,使它顯示出獨特的功能。歷史上,在景德鎮所創造的豐富多采的陶瓷裝飾中,尤以「青花」的影響為大。它是中國瓷器中突出的產品,在陶瓷工藝美術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 宜興紫砂陶生產始於北宋,盛於明清,是中國獨特的陶瓷工藝品。素以製作技藝精湛,造型豐富多彩,色澤古雅淳樸而著稱於世。
  • 全台灣傳統匠師約有五萬人,但大部分都處於失業狀態,台南市傳統藝術薪傳學會監事魏俊邦老師,今天呼籲相關單位給他們一個維護古蹟的機會,使古蹟維修更完美。十一歲就從事廟宇修護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四、五十年的魏俊邦,今天上午很感慨的表示,台灣目前的傳統匠師約有五萬人,但有很多師傅目前都沒工作,包括他自己的徒弟二十名,不是在夜市擺攤,就是在當保全人員,原來所學傳統工藝已無用武之地。
  •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琅,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琅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 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制,谷雨至立夏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的一半,品質最好。安溪鐵觀音的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鐵觀音的品飲,目前在福建泉州、漳州以及廈門、潮汕一帶和台灣,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陶壺置茶,沖以沸水,此時即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正是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有朋自遠方來,饗以功夫茶,確是一種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藝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