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趣談

曉芸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6日訊】在古代封建的社會裡,「避諱」作為宗法制度、卑尊貴賤等級觀念的產物,是一種社會制度,當時的古人是必須要遵守這原則的,具體的說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文書往來,或遇上當代的帝王,聖人或本人祖上的名子,都必須要迴避,不能直接的稱呼皇帝、聖人或尊長的名,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被殺頭,這就是避諱。

談到「避諱」,有這麼一則趣事。古時候有個叫賈良臣的人,有一天他的兒子在讀《孟子》,當要讀到「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時,兒子心想:「不對啊,良臣可是父親的名字,我若能直接讀出豈不犯忌?」

一旁的父親見兒子停了下來,以為兒子書不熟,不高興的瞪了兒子一眼。兒子見狀,一時情急,就大聲的唸到:「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那賈良臣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卻也難以指責兒子不是。

有關於避諱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在《公羊傳閔西元年》有曰:「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提出了封建宗法社會中避諱的原則,逐漸形成了一種避諱制度和體系,凡事違反這一制度的是要受到懲罰的。

在〈唐律疏議〉規定,故意犯諱者為「大不敬」,即是「十惡不赦」之罪,在宋代科舉考試中,考生如有失諱就會被申斥黜落,斷送前程;清代時更為廣泛,常以犯忌為由,大興「文字獄」,因此「避諱」之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古人的避諱方法很多,大致上可分為空字、缺筆、改字、改讀、換說等五種方法,由於避諱的須要,在古代書籍中許多的人名、地名、官名被無理的更改,給研究歷史者帶來相當的影響,但同時避諱成為歷史一種的現象,但是具有鮮明朝代的特徵,是有助於判斷史料的時代,確定古籍的真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