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治病的掌故─《少腹逐瘀湯》

文/李應達(桃園慈航中醫診所醫師)

人氣: 13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8日訊】【出典】
此方由清代名醫˙王清任首創,見載於《醫林改錯》。

【組成】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赤芍二錢、蒲黃三錢、五靈脂二錢炒、
延胡索一錢、沒藥一錢研、肉桂一錢、小茴香二分炒、乾薑二分炒

【功能】
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方義】
本方適用於瘀血內阻在少腹部位,方中以當歸、川芎、赤芍、蒲黃、五靈脂,補血通經、活血化瘀為主要藥物;配合延胡索、沒藥,行血利氣兼止痛;肉桂、小茴香、乾薑,溫經散寒,溫暖下焦。

【主治】
●主治下焦虛寒、少腹瘀血,少腹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疼痛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月經不調,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帶下。
●主治血瘀有寒(子宮虛寒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小腹脹痛、腰痛、白帶。

【臨床經驗】
中醫的瘀血病證非常之多,任何疾病,凡是見到有面色瘀黯、舌有瘀斑、疼痛且痛有定處或刺痛者,都屬於瘀血病證。

少腹逐瘀湯主要應用在下焦有寒而瘀血,該方自問世以來,受到了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肯定,經過近二百年的臨床應用,發現該方對婦科疾病的治療是多方面的,只要是因「寒」和「瘀」引起的各種病證,例如痛經或經來有血塊,或經血一月見三、五次,少腹痛、經色或紫或黑;或治不孕症屬子宮虛寒者;或治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習慣性流產、白帶等,用之治療均可取得良好療效。

【禁忌與預防保健】 
1.經期不可過勞,因為勞則耗氣動血,可致經期延長,或致經量過多。

2.經期不可惱怒,因為怒則肝失疏泄,肝氣鬱結,常可導致月經紊亂,或閉經,形成瘀血腹痛等證。

3.經期不可過食生冷及坐臥冷處,因為寒性凝滯,若經期受寒,可致血為寒凝,瘀滯不通,都能引起月經疾病。

4.不宜痛時服藥,這樣效果不明顯,應以經前5~7天服藥為佳。

5.最好在月經過後,服用2-3帖四物湯,能使體力迅速補充。◇(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