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藝海漫遊】千變紙雕 — 翁參隆

黃子嫣 黃美麗 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因緣際會 插柳成蔭

紙雕家翁參隆是台灣紙雕界的前輩創作家,甚至被推崇為台灣的紙雕鼻祖。

說起翁參隆和紙雕的淵源,從早期的廣告設計的紙模型,到後來工藝教學中用紙板代替鐵板翻模(板金),學生自由造形的結果令人驚艷。就把它拍成照片成一本書。於是在民國六十四年出版第一本紙雕的書,不料在當時掀起了一股紙雕的潮流,不但各方邀請的展出不斷,而且還接受政府單位的邀約做了兩次長達一、兩個月的全省巡迴展。忽然間被重視起來,就陸陸續續趕快出書啊,如此一本一本的出,就這樣共出版了八本書。

教學認真的他,在1982年時得到「師鐸獎」,這是受到政府單位肯定而頌發給特殊優良教師的獎章,這個獎對於身為教師的人是一項非常高的榮譽。

紙雕鼻祖 執著於藝

翁參隆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活潑、生動的工藝課,他嘗試使用可塑性高、容易操作的紙張,代替堅硬的鐵板,沒想到,對於紙藝,學生們很容易的玩出興趣來,而他自己更是冒出火花來,就此在三十六年的時間裡,樂此不疲的浸淫其中。而他在教學上也毫不保留,在師生的互動中,激發他一直不斷的開發新的創意出來,他也不吝於對學生好創意的誇獎,他說看到學生的作品比他做得還要好的時候,自己也會非常的高興。

他是一位台灣紙雕界的前輩創作家,甚至於有的報章雜誌報導他是台灣的紙雕鼻祖;他的紙雕作品包羅萬象,具有千變萬化的豐富面�。從簡單的花卉,或者可愛的動物造型,更有逗趣的人物造型,還有極具逼真寫實的建築模型,甚至有精緻柔美的古典人物造型,作品的種類繁多,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甚至名聲遠播海外,香港等也批發去做。貿易商還要他把他的產品做成目錄,要去外銷。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擅長做生意,也不想做,就把產品賣給他們,讓他們去生產。

鶼鰈情深 和樂融融

融在紙雕世界中,這一路走來翁參隆一點也不寂寞,不但有翁太太陪著,還有兩個兒子當助教,真是一個和樂融洽的紙雕家庭。尤其從翁參隆幽默逗趣的口吻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夫妻如何的鶼鰈情深,到現在,他們對那一段,夫唱婦隨的紙雕推廣路程還是回味無窮。

翁太太陳蕙蘭:「我們兩個都是老師,他教工藝,我教美術,紙雕在美術上也可以做造型的運用,還有雕塑的雛形、造型,像板狀雕塑,因為只是一個板狀的東西,可以用紙板來做雕塑。

所以我在美術課程也有兩個禮拜介紹紙板雕塑。可以說是在教學是夫妻兩個齊心努力的結果,但是實際製作都是我先生在做,我是光說不練的。」

紙雕家翁參隆:「以前,她不在,我心就慌了。創作時遇到瓶頸,她一講就通了。有時候做了半天,她說好就好,她說不好就麻煩,依賴太深。我們性向不同,但興趣相同。她很粗線條,英雄氣概,我比較小氣,囉哩囉唆的。」「我的小朋友,每天看我們在那裡做,我沒有叫他們做。他們可能是看的啦,有時候像教師研習營,人忙不過來啦,他們從小學開始當助教。兩個小朋友手都像我-樣手很巧,腦筋也不錯。如果手像她就不好啦。我口才不行,講不清楚,就把步驟擺好,圖表講解畫好,她一看就看懂了。要怎麼做,我講半天講不出來,我把它陳列出來,一看就好了,這個操作的東西也比較實際啦,不是文學用感性去敘述。」

長子從小學四年級,就上民生報的兒童節目,他們來拍做紙雕,他是主角,於是他在一個禮拜前就做了很多作品,等著上電視拍。老二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也參與做,因為那時候他們在寫紙雕的書,他也參與不少。

教師研習營,他們從小學就開始當助教。到初中,什麼地方要開兒童班,有時候一下子好幾個班,孩子們也去開班。可是他們兩個都不學藝術,一個是學經濟,一個是學建築。但因為翁參隆他自己著迷於的建築模型系列的作品,致使從小就是翁參隆小小助教的兒子,有一個也投入了建築的行業,變成了建築師,從小小的紙藝模型玩到真正的建築世界,這是翁參隆所始料未及的。

夫唱婦隨 樂此不疲

民國六十四年,他們第一本紙雕的書出版,獲得了熱烈的回響。當時大專院校,淡江大學、女師專、師大的紙藝社團看到這本書,就要求翁參龍介紹紙雕。同時他們也三校聯合發表他們的作品,跟翁先生一起聯合展出。因為這是第一次紙藝作品展出,雖然只是在大專學校裡面,但還是吸引很多媒體報導。從此就受到大家的關愛,國語日報、國民小學,陸續來邀請演講介紹製作方法。翁參隆也想不到那本書出來,一下子 所有的學校,師大都來請他去講演、去教,很多中小學就用那個去做教材,甚至美工科也用那個去做教材。從此,他為台灣開啟了一扇精采的紙雕世界的大門。

翁先生在這種鼓勵下就繼續做,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文化中心開始陸續成立,教育廳就開始邀請翁先生,在省立博物館,及各個縣市的文化中心,去做聯合巡迴展。順便開研習會,邀請當地的中小學老師來研習紙雕,造成不小的轟動。因此他們每次去研習的時候,在禮堂上至少有一、兩百個人或兩三百個人來學習。

翁先生一直樂在其中,因為得到掌聲蠻多的,所以他就不斷的做,做自己想要做的。從動物、小孩子的東西到人物、花、建築物、古堡,他幻想要做什麼,就全力以赴的做,很快就有作品出來,他想像的都可以實現出來,很多的夢,就這樣很快做出來。。因為得到肯定,所以不孤獨也不覺得辛苦,做得還蠻有樂趣的。

翁太太也跟著他陶醉,因為他去舉辦展覽、研習的時候,開始是他講,後來就變成翁太太在台上講,因為他比較喜歡做,認為自己不善於用言詞表達,所以為了要讓學生很快的瞭解製作方法,往往在課前做了很充足的準備,他常常為了兩個小時的教學,花掉一、兩個月的時間準備,從構思、畫草圖、解剖圖、側面圖、實物製作、到最後的成品示範無不力求詳盡細膩,讓學生看一眼就瞭解。每一種教材都量身打造,而且為了推疊存取方便,翁參隆自己動手製作了同樣尺寸的木盒子,單看積累了一屋子的教具,就可以感受到他投入多少心血了。

雖然已經從學校教師的職場中退休,喜歡陶醉在教學相長的樂趣之中的翁參隆,還是陸續在文化中心或社區大學中教課,教導紙雕和繪畫課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鶯歌陶瓷博物館」首次舉辦這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展出的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縱橫三百多年歐洲瓷器的發展史,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的瓷器,可以說是一場丰富的展覽;歐洲名窯瓷器的細致精美,讓參觀的民眾看得惊訝不已。
  • 留學義大利的聲樂家吳宏璋,從新加坡來的郭進財嗩吶的吹奏家,客家歌謠劉清香演唱,國際知名的鋼琴家陳瑞斌,和高雄市立國樂團共同演奏。
  • 德國的麥森、法國的塞弗爾、英國的瑋致活,三個名窯擺在一起,就是歐洲瓷器史的縮影;「鶯歌陶瓷博物館」策展人親自到歐洲造訪這些名窯時,發覺他們共同堅持傳承前人的藝術表現,持續以古法制作瓷器,他們對於傳統的自豪,認為先人所遺留的智慧,使他們受益無窮。
  • 林智信老師在完成全世界最大的版畫作品「迎媽祖」之后,轉向油畫的創作空間,已經七十歲的他在2006年舉行一場大型油畫展,將九年時間創作品加以呈現。邀請林智信辦理展覽的台中市前文化局局長林輝堂,看了展出成果后被林智信老師給嚇了一跳,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
  • 義大利作曲家浦契尼所創作的歌劇「蝴蝶夫人」,是當今最常被演出的歌劇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以日本為題材的歌劇。
  • 莫札特幻想曲K397幻想曲的創作,佐證的莫札特不斷涌出的樂思,是他卓越的即興式作品。此曲的曲風應是受大巴赫与韓德爾等的影響。創作於1881年維也納。
  • 莫札特的作品以協奏曲作品為數最多,他的小提琴協奏曲都是在1775年所創作的,當時他年僅19歲。少年莫札特歷經了許多長久的旅行之后,在這些小提琴協奏曲的音響中,不但反映了故鄉為始的德國南方的音樂,也含有在旅途上獲得的丰富印象。
  • 2006年6月一場盛大的水彩畫大展,在台北歷史博物館隆重舉行,這場展覽以單一媒材-水彩為主題,邀請來自全球四大洲的六十几位杰出華人藝術家共同參与,堪稱歷年來全球首見,一場內容極為丰富、精采的展覽
  • 由高雄市立國樂團及鋼琴家陳瑞斌合奏,在2005年廣受歡迎的「愛河協奏曲」的樂聲,才剛畫上休止符,緊接著又響起了,為2006年而作的新曲調,取名叫「西子灣之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