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 — 倫勃朗(林布蘭)作品觀感

卡蒂 • 特庫 (Kati Turcu) / 戴林 譯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 ,

阿爾佈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曾寫下這段話:『一位參透人生、技藝精湛的藝術家可以在細小的事物中充分展現出偉大的力量及其藝術才能。作品看似粗曠而原始,其境界卻遠超出衆多名人在其名作中所展現的。偉大的藝術家將會領略這番怪論背後的真實內涵。這一天賦是美妙無比的。有時,上帝賜予某個人的天才在其生活的那個時代是舉世無雙的。』400年後的今天,達到倫勃朗的境界的作品仍難以覓見。

正如人是不能被單單看作是部分的整合的,倫勃朗令人振奮的繪畫技巧只不過是他隨心而用的工具而已,僅從這一角度去欣賞他的作品無異於把他局限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天才過人之處在於,他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與觀賞者進行心靈深層的溝通,其效果遠勝於他本人在現場交流,因爲作品就在表達他的心聲。

爲紀念倫勃朗誕辰400周年,維多利亞省國立展覽館今年5月-9月間展出近百幅倫勃朗的蝕刻畫作品,占他此類作品總數的近三分之一。這位藝術史上偉大的巨人不僅以油畫享譽畫壇,他的版畫和素描作品也同樣引人矚目。

在此次的展覽中,倫勃朗的蝕刻畫爲我們與藝術家的交談烘托出親密的氛圍,這些作品尺寸較小,一幅幅仿佛在召喚著我們更靠近些、給予它們全部的注意力,隨後即可以與我們輕聲耳語。

畫家母親的肖像

走近一步,細細觀賞《藝術家的母親》這幅畫, 整幅畫變成了不規則的波形和其他線條的組合。然而,畫中的人物是如此栩栩如生,她正陷入沈思。在非常顯眼的白色空白背景的映襯下,她的形象格外突出。白色背景中再添加任何東西都不會爲她此時此地的存在增添任何意義。僅僅勾勒出人物此刻的神態,卻充分展現出倫勃朗對她的那份善心和一片赤誠。在藝術家傾注全部精神的作品中,畫中的人物獲得了最可寶貴的東西,即生命的活力。

恪守《認識自己》這一人生格言的倫勃朗一直秉持著不屈的真理至上的信念,在不懈的追求、探索著繪畫的更高境界。真理雖不在人世顯形,卻比它所再現的形體更爲真實,顯露著精神的爍爍光華。

他爲自己畫過的數量衆多的自畫像即是他對真理不懈追求的明證。難道還有比以自身爲物件作畫更直接便利的方式嗎?他在作品中通過服飾和人物造型的變化,光線明暗的交替運用,人物的目光透過畫布,每幅作品都展現出對超脫于短暫人生之外的永恒和持久的真理的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再現自然。例如在著名的蝕刻畫《三棵樹》中,倫勃朗賦予風景如詩的美感,以輕柔、有形的筆觸,超越了蝕刻畫中線條精准的限制,渲染出陣雨過後空氣中蘊含的潮濕以及時刻變化著的天氣。

倫勃朗以聖經場景爲題材的作品是他精神和畫技達到成熟期的標誌。他對場景的選擇正表明了他自己的境界。

《三個十字架》

當面對著《三個十字架》這幅作品時,我們被眼前的那令人內心震撼的場面驚呆了。尖銳的豎線劃空而落,天空似乎不堪疼痛與極度痛苦的重負。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閃亮的身體在中間,兩個賊在兩側,凝重的空氣壓下來,如同“籠罩著整個地球的黑暗”在降臨人間。
倫勃朗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資訊就是,認識自己就是認識萬物。在這個紛紛擾擾、悲歡同在的世界上,當我們靜心內省時就可以領略到世間萬物的真諦。倫勃朗本人也是曆盡人間悲苦。

另一幅蝕刻畫《在讀書的聖哲羅姆》描繪了一位厭棄人世生活的聖徒。他脫掉了拖鞋,好讓疲勞的雙腳休息一下。在他的身後是豪華的府第,他卻寧願捨棄舒適的生活而坐在石頭上。這幅畫要表達的是聖徒哲羅姆與自然融爲一體的主旨,然而一頭獅子出現在義大利風景中卻稱不上“和諧自然”。在整個畫面中,平靜的風景與獅子象徵著激情與危險,暗示著所有的自然的力量,內在的抑或外在的,都安順的照看著聖徒對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2006年5月24日-9月24日,倫勃朗(1606-1669)版畫與繪畫展在維多利亞省國立展覽館舉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