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音樂偏好相關感染HIV風險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龍在田編譯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偏愛福音(gospel)、泰嘉樂(techno)和流行樂(pop)的美國男青少年,感染愛滋病毒HIV的風險要高於喜愛其它音樂(包括有種金屬撞擊節奏的Bling-bling和街舞hip hop)的孩子。

法新社8月17日報導,在最近的國際愛滋病大會上,一項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拉保依(Miguel Munoz-Laboy)等,今年走訪了紐約三處居民區的幾百位16-12歲的男性青少年,瞭解他們對音樂的偏好以及對性生活使用避孕套的態度。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對音樂的品位或可用來評估感染HIV的風險。

拉保依說,「音樂製作界常說音樂與性無關,本研究結果證明不然。這些男孩子說,hip
hop音樂帶中那些衣著暴露的伴舞女郎的形象,確實對其性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
研究者分析男孩子的文化生活,以幫助制定針對這一人群的HIV預防計劃,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通常被健康計劃忽視的人群。雖然此項研究並不是證明聽某種音樂就會傳染HIV,但它說明音樂流派與HIV風險之間確實存在某種關聯。

拉保依說,「我們經常責備年輕人卻並未試圖瞭解他們。然而這其中因素很複雜,有性、陽剛之氣和文化。很顯然目前的做法不起作用。要讓非同性戀的男孩子參加HIV預防計劃是很困難的,即使他們在傳播性病給女伴和使女孩子懷孕方面劣跡昭彰。」

基於數學分析的原因,研究者將受訪者分成了兩類,一類人喜歡hip hop,牙買加音樂(reggae),融合reggae和西班牙語說唱的(reggaeton),說唱(Rap)和節奏布魯斯(Rhythm & Blues),另一類則喜歡搖滾,重金屬,pop,techno,電子樂和福音音樂。研究者還將hip hop進行了進一步的區分,一種是bling,bling hip hop,宣揚崇尚豪華車、金錢和多個女友;另一種是真正的hip hop描述沉溺於暴力、貧窮和毒品的都市青年。

結果發現聽hip hop的孩子更傾向於陰道性交、性行為頻度和多個性伴侶,但是他們多會用安全套;但是來自教會有宗教背景和紐約俱樂部背景(techno、流行樂和電子樂)的孩子性行為疾病的風險更大,因不能堅持一貫的使用安全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台中市交響樂團主辦的彩繪薩克斯風展,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在台中市役所展出,每週六下午3時,並將安排一系列的音樂會,典風從古典、流行到爵士音樂,愛好藝術或音樂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場藝術與音樂的絕美饗宴。
  • 周董上週六、日赴台中、高雄舉行新專輯「依然范特西」簽唱會,現場有多家電視媒體欲採訪他,據悉,包括幾家新聞台私底下都商量好要輪流逼問他的政治立場是「倒扁」還是「挺扁」?周董所屬阿爾發唱片獲知後,央求新聞台不要問政治問題,強調周董只懂音樂不懂政治。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