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典範研討會 論文研析宋代繪畫畫題源流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5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五日電)「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今天舉行第二場論文發表,堪薩斯市納爾遜-阿金斯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楊曉能曾任職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的獨立學者姜斐德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板倉聖哲分別發表論文,研析討論宋代繪畫的「畫題與源流」。

國立故宮博物院「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分四天舉行,共安排了七場精彩的主題演講,論文發表分成九個場次:分別是一、形式與風格,二、畫題與源流,三、宋徽宗,四、宮廷藝術,五、文人藝術,六、書為心畫,七、青瓷之魁,八、典範的形象,九、造作與消費。

今天第二場論文發表,分別由堪薩斯市納爾遜-阿金斯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楊曉能發表「北宋繪畫淵源的考古學觀察」,獨立學者姜斐德發表「畫題-北宋的典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板倉聖哲發表「睢陽五老圖像的成立與開展:北宋時代知識人的繪畫表象」等三篇論文。

楊曉能在「北宋繪畫淵源的考古學觀察」論文中,致力北宋繪畫淵源的考古學觀察,是根據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形式、內涵、手法和特徵,以考古發現的北宋以前的關鍵繪畫實例入手,從筆法、構圖、體裁、題材、美學觀、風格等角度出發,追溯早期中國繪畫的發展軌跡,試圖梳理出北宋繪畫淵源的大致框架。

楊曉能將考古學的分析排比法和美術史的傳統研究途徑相結合,舉重要的考古發現為綱,以點帶面,在典型個案的觀察和研究中汲取出種種的資訊和物證,以求對北宋繪畫淵源有所啟示。他指出,從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沒有北宋以前的繪畫實踐與成就,也就沒有北宋繪畫藝術的輝煌。

獨立學者姜斐德發表「畫題-北宋的典範」論文指出,繪畫作品命名的實踐,在十一世紀產生重大的改變。在北宋之前,繪畫作品並沒有標題或以內容來命名。由現存材料來看,畫名通常採用最簡潔的描述,諸如「佛」或「山水」。

當這種簡化、描述性標題沿用下來,特別在著錄裡,一種更具啟發性的畫題在北宋時出現,這個新現象與有教養的文人對繪畫產生興趣有關。姜斐德透過檢查存世的唐宋繪畫著錄以及文學資料,追溯這樣的發展。

四個字畫題的出現,與山水畫的興起以及脫離人物題材的趨勢平行。姜斐德說,有人質疑這是否暗示對人文的興趣減少,證據顯示恰好相反,因為大量的自然現象提供可以滿足人類事物的隱喻,以運用典故的方式,與這個時代的美學和禮儀相符一致。

北宋時代具代表性的肖像畫「睢陽五老圖」畫的是杜衍、王渙、畢世長、朱貫、馮平,這五位真宗至仁宗時期的官員。為首的宰相杜衍在慶曆年間(西元一0四一至一0四八年)范仲淹等人實施的改革活動「慶曆新政」裡扮演改革派的後盾。板倉聖哲發表「睢陽五老圖像的成立與開展:北宋時代知識人的繪畫表象」論文,主要是以後人的接受度為觀點出發,重新探討此類文人肖像畫擁有的功用,及其開展與轉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四日電)國立故宮博物院慶祝正館重新啟用,推出「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並將於五日至八日舉辦「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邀請四十餘位海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從典範性的角度探討宋代的書法、繪畫、工藝美術和出版事業等各種面向。
  • 【大紀元2月5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五日電)鑽研美術史的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方聞 (Wen Fong),今天在故宮博物院「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發表「宋元繪畫典範的解構:『形似再現』終結後中國繪畫的再生」專題演講,他從美術史的觀點,分析宋元繪畫從「狀物形」向「表我意」模式的轉換和流變。
  • 【大紀元2月5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五日電)「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今天舉行第一場論文發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小川裕充、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分別發表論文,研析討論宋代繪畫的「形式與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