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

作者: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3487
【字號】    
   標籤: tags: , ,

冬至又稱為「冬節」,民間習俗認為不必等到中國新年,吃過冬節湯圓就表示增加一歲。因此,有人打趣說,冬節不要吃湯圓就不會老一歲了。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添加年歲的節日;那麼,為甚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令,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冬至這天太陽漸由南回歸線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長。南半球正好相反,所以冬至又稱為「南至」,如《左傳‧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冬至之後,白日漸長,古人稱冬至為「一陽生」。唐代孔穎達《正義》疏《易經》「后不省方」句曰:「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古人認為冬至適逢陰陽交替時刻,是陰(夜)氣盛極轉衰,陽(日)氣剛要萌生,是冬盡春來的前兆。因此,古人非常重視冬至這個節日。

冬至也是傳統節慶之一。周朝時,天子就選冬至日舉行盛大的郊祀典禮,認為冬至是祭天最好的日子;漢朝時冬至稱為「冬節」,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神明的節慶活動。

冬至又稱為「至節」,因為冬至有日行南至,及陰氣之至、陽氣始至的涵意。冬至這天,北方吃的應節食物為餛飩,南方為湯圓。冬至日的前一天,又叫作「小至」,家家戶戶搗米作湯圓,以作為冬至日團圓圍桌食用。過了冬至,就將迎接新年,所以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就是冬至的歡慶禮俗和中國新年都差不多少。如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 民間習俗上,冬至有小過年的意味,吃過了冬至湯圓,人人就又都添了一歲。冬至過節源於漢代,《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 在農村的小巷裡,到了冬至之日,就可以看到當地的風俗人情。(按:吳人最重冬至節,餽贈交賀,有「冬至大如年」之諺語。)隔壁的老者,非常講究禮節,敲叩我家的粗門,特意前來拜訪,讓我驚喜異常;平常衣服簡樸的老者,今天穿了一襲質地潔白如雪的長衫,他並且很得意的向我表示,這簇新的布料兒,是自己家中那台老舊的紡織機所織成的哪!
  • 傳統上冬至節風俗很多,如迎日、戴一陽巾、薦黍糕、吃百味餛飩、獻冬至盤和冬至糰等。
  • 古人稱冬至為入九,數足九九,則春風送暖,寒意全消,所以俗話有「九九消寒」之說。而為了度過漫漫嚴冬,古人想出了各種娛樂來進行九九消寒..................................
  • 12月22日是2010年的冬至。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冬至起開始「數九」,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絕不亞於新年。中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 不要認為中國黃曆十一月的冬至只是一個節氣,其實在古代它更是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 (大紀元記者穆清綜合報導)2013年12月22日 01:10:59為今年冬至時間。冬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代表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古時「冬至大如年」隆重慶賀。這一日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祈求平安。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 (大紀元記者王文君報道)12月22日是冬至,香港人講「冬大過年」,在這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人們或趕著出街與親友聚餐,或在家煮食慶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