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文藝復興盛期(16)-《聖母子與聖安娜》油畫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4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約在1507-08年,法王路易十二委託達芬奇將《聖安娜》草圖再修改完成,因為法王想要以此畫獻給他名叫安娜的第二任妻子。因此達芬奇重拾1501年的構圖,開始以油畫著手《聖母子和聖安娜》,可惜這件作品一直到他臨終時尚未全部完成,目前收藏於盧浮宮。

這幅《聖母子、聖安娜和施洗約翰》構思和前述《伯靈頓學院大型草圖》相近,但題材上更接近達芬奇1501年在佛羅倫斯繪製的那一幅,因為達芬奇以羔羊代替了施洗約翰的位置。



《聖母子與聖安娜》局部

圖中人物的安排更加集中,形成一個以安娜為頂點的三角形構圖。為了達到這個結構,達芬奇甚至讓瑪利亞不合常理的疊坐在安娜腿上,使二人緊密結合成的重心有力的凝聚了畫面,平衡著畫面聚、散兩種力量— 左邊的聖安娜、瑪利亞和右邊的聖嬰和羔羊。人物的安排十分特別﹕安娜懷中坐著瑪利亞,而瑪利亞向前欲意抱回聖嬰,聖嬰則緊抓著象徵犧牲的羔羊﹕四個人物成串似的一個抱著一個,而其中卻包含了嚴肅的宗教意涵和複雜的人類情感。抱著羔羊的年幼耶穌儼然已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為人受難的未來;身體前傾意欲拉回孩子的瑪利亞表現出作為慈母的人性,似乎不忍孩子犧牲的命運而意圖阻止。聖安娜安詳而超然地望著眼前的景象,她的容貌令人想起蒙娜麗莎,臉上微笑卻是歡喜而慈悲的。



《聖母子與聖安娜》油畫於木板, 168 x 130 cm,巴黎盧浮宮藏

從聖母的衣袍和手部的簡略來看,作品顯然尚未完成。背景仍然採用了空氣遠近法,除了右後方的一棵樹之外,達芬奇嘗試以單純化的素材—山岩結構和水流—來營造背景空間,結果造就了一個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山川氤氳的世界(只是略顯荒涼),乍看之下頗像中國山水畫。不論這幅《聖安娜》油畫,還是前述的《伯靈頓草圖》,其巧思都間接印證了達芬奇1501年在佛羅倫創作的草圖之所以引起轟動是有道理的。



聖母習作

1510年左右,達芬奇構思了以希臘神話為主題的《麗達與天鵝》(1510-15),在他的筆記中可見到完整的草圖和麗達髮式的習作。可惜達芬奇的原作已經遺失,目前流傳下來的幾幅油畫只是學生和後人的仿作。

在米蘭期間,達芬奇也結識了兩個對他影響深遠的年輕人,一是為達芬奇的解剖研究開啟了新方向的帕維亞大學解剖學教授托爾(Marcantonio della Torre);一個是房東兒子也是年輕畫家的梅濟(Francesco Melzi),後來成為達芬奇的入室弟子,並在他晚年如親人般照顧他,繼承了他的大量手稿。

達芬奇在1511年受米蘭傭兵吉安.特里夫吉歐 (Gian G.Trivulzio)之托製作一座騎馬雕像。不過這件作品又因為1512年米蘭遭瑞士、西班牙、威尼斯和教宗國組成的聯軍攻入而無法繼續。法國人被逐的同時,達芬奇也再次失去了雇主。而此時已經六十歲的達芬奇,亟需一個安定的生活和穩定的收入。所幸在1513年達芬奇受教宗邀請,一行人離開米蘭前往羅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目前來自紐約的神韻藝術團正在歐洲大陸巡演。歐洲大陸是本次人類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和文化遺產的保存地。這裡曾孕育了古希臘文明,在十四世紀——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人類的藝術又是在這裡達到了頂峰,現在在巴黎等地的博物館裡保存著本次人類文明中最頂峰的藝術作品。無疑,歐洲的觀眾將具有更高的品味、藝術修養和鑑賞能力。
  • 借「神韻藝術團」在這片孕育過「文藝復興」的土地上巡演之際,回顧人類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或許會使我們能夠理清思路,看清我們今天所處的狀態。今天人類所處的狀態與當初「文藝復興」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 擁有千塔之城美譽的布拉格有許多歷史建築得以保存,從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古典式、新藝術風格,到當代建築,都可以在布拉格找到蹤跡,整個城市可說是座大型的建築博物館。
    布拉格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老城區與對岸的布拉格堡。
  • 然而,儘管不乏來自方方面面的捧場,那天花亂墜般的口水畢竟掩蓋不住精神的痿靡和思想的貧乏,而無知和淺薄在人造的光環下更不時露出可笑的馬腳。其實,我們這個時代並不缺乏滿腹經綸之輩,在僻靜的角落,在孤獨的書齋裡,耐得住寂寞潛心學問者仍以令人欽佩的方式奮力耕耘著,這是那些簇擁在聚光燈下的演員們無法望其項背的。但迄今為止。那種震聾發憒之聲為何仍然沉寂?而那極富創造性天才的文藝復興式巨人更沓無蹤跡呢?
  • 【大紀元3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五日專電)包括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達文西等四位知名藝術家所創作,英國王室珍藏的一百三十幅以自然歷史為主題的珍貴畫作,今天起在白金漢宮女王畫廊展出,帶領參觀者一睹十五世紀末到十七世紀自然生物演進的歷史。
  • 人類最古老的信念之一就是靈魂與靈魂不朽的信念。據信,靈魂是存在於每個人身

      上的精神實體,是能感知,能思維、有夢想的精神存在。根據這樣的信念,人是由

      肉體和靈魂構成的有形複合體。健全的個體是靈魂與肉體的完美組合。靈魂是人的

      本質,也是人的尺度,是不朽的精神實體。它掌控人的肉體,賦予人以自我意識。

      易而言之,人不僅僅是肉體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堆器官的組合,而且是精神的存在,

      是道德的存在。從這種意義上講,靈魂與靈魂不朽不是科學,而是信念。

  • 《數學與蒙娜麗莎》中文版的推出讓我感到十分榮幸,也非常感謝時報出版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原書英文版於2004年4月15日(即達文西誕辰日)由史密森尼出版社(Smithsonian Books)出版,在美國短短14個月內,精裝本便已重印7刷;而在甫出版兩年內,平裝版即於2006年3月面世;此外還出現多種語言譯本。
  • 達芬奇的第一次米蘭生涯以法國軍隊入侵而告終。他和弟子隨從等人離開米蘭後經過了曼都瓦、威尼斯等地。經過曼都瓦時,應女侯爵依莎貝拉.德斯特所求畫了一幅肖像素描;在威尼斯停留的三個月期間,對吉奧喬尼等威尼斯畫家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1506達芬奇受法國統治者Charles d'Amboise的徵召再次回到米蘭為其宮廷效命,然而同時佛羅倫斯的市議會也不斷催促達芬奇回到佛羅倫斯完成《安加里》壁畫。最後在法國駐佛羅倫斯大使的介入之下,達芬奇得以留在米蘭並且受命成為法王路易十二世的宮廷畫師。達芬奇首先為了解決與聖母無原罪胎始兄弟會的畫作紛爭而畫了第二幅《岩窟聖母》,並且在法王的要求下重拾佛羅倫斯曾經創作的題材《聖母子與聖安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