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玉山行旅》《寧靜的夜》雙主題水彩展

洪東標《創作的理念與實踐》(八)

2008年11月16日國父紀念館演講內容摘錄
洪東標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夜景系列

第二天早上我在芹壁村上四處逛,拍了這張照片。因為這個角度是在山的東北角,面對大陸,後面(東邊)是山,這個時候太陽還在山的背後,所以還沒有陽光。我覺得這張照片在『面』的結構上很漂亮:有朝東的面,有朝西的面,朝那邊、朝這邊,還有高高低低的台階。我自己對一幅『畫』的標準,是要讓人有走進畫中的感覺,我覺得這才是『美』——人可以感受、可以深入,才有意義。這張畫正好有這種效果。


芹壁山村實景

芹壁山村夜景

我把這畫面轉換成夜景,但是轉換成夜景必須設想兩個部分,一個是光線從哪裡來,也就是月光投射的營造。這個部份我很擅長;因為我以前畫光影重疊、分割表現的作品的時候,很多光都是自己設計的,是很理性的推想。因此我去思考﹕月光從這邊來,所以這面牆是亮的;這邊背光,會有影子投射過來;而這裏就會明亮;屋簷有影子,有一部分受光,所以保留一條明亮的線,也代表窗臺的厚度;最後再加上兩塊屋主忘記收進去的床單;用動飄的床單點出晚風在吹拂。

第二個要設想的就是畫中人手上拿的燈光,它會照到哪裡。我很難說明那個光會有多強,可以照多遠;只是設想這個燈光導引著人回家,溫暖的燈光照到路面、照到台階;還照到牆壁,特別是這一面石壁。這一面牆壁有來自月亮的冷光,也有來自於人物提燈的暖光。石頭上受光的部分,暗面部分被石頭反射光拉進去,會有什麼變化,這都需要經過冷靜的思考後,最後才呈現出這樣感性的畫面。要把一張照片轉換成夜景,一定要靠想像力。所以來看畫的朋友都說﹕『你怎麼畫的出月光下的夜景?黑暗中根本看不到什麼東西。』我說看不到東西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要詮釋自然,畫家就可以讓人在月光下看得到東西。

下面這張也是土樓系列的一部分。我們去土樓的途中經過這個小鎮,很多觀光客會在這裏停下來,它有一條小路經過,旁邊有一條小溪。我花了很多精神去思考要怎麼去表現它。我覺得這條路用水泥板鋪的這麼平,顯得太硬,不夠樸拙。所以在經營畫面的時候,我就思考麼改變,結果是這樣的。月光照在屋頂上和左邊的這面牆上,這個牆面很重要,我需要它形成一個畫面的深度。其實從照片中看不到這面牆,但是我必須把房子扭轉一下,讓月光在上面亮起來。因為這個屋簷、屋頂他有他的投影,所以這就有月光了,然後再加上走在草坡地上這個人的光,他走的現在是土路,不是水泥地了。這個溪流中有石頭,石頭上也有光、有影子,石頭上圓弧形的光是設想出來的,同時有投影。這面牆受光時也拉出來一個影子,往上的台階也受光,所以有一點暖光在這裡。


小鎮溪徑實景

小鎮溪徑夜景

很多夜景是靠生活經驗去推理而設想出來的。我一直在強調的是『畫一張理想的畫,不是在畫一張照片』,就是用心經營畫面,讓我們的生活經驗存在其中,成為一張你想要表現的畫,我不敢講完美,但至少符合我的理想美感。這畫中的近景,從石頭上的受光,到路面,包括人挑著扁擔的姿勢,扁擔上吊著燈,左手還抓著袋子怕它晃動…都是憑著累積的經驗設想完成的。

接下來這照片是土樓的一個景,在這個村莊我們待了一個下午跟一個早上。第二天早上我們四個人去拍照時,碰到一群客家人,因為土樓地區住的都是客家人。他們聽說我們是台灣來的,就很好奇的出來跟我們聊天,剛好一個水墨畫家的太太是客家人,會講客家話,就跟他們討論他們的客家話跟我們的有什麼不一樣。因為他們年輕人都到城裡面工作,所以留在村子裡面的都是老人,幫忙帶孫子、抱孫子的,每一個人都是白髮蒼蒼。鄉民非常純樸,講話都非常有趣,我們覺得是很好的人物畫的題材,和他們談熟了之後就很親切,也接受拍照,我們就拍了許多照片。


土樓門外實景

《等待》

這個圖片也被我營造成晚上的氣氛。我首先把前面的矮房子壓低了,然後把右邊去掉。因為這些土樓有三層樓、有四層樓的,比例相形之下顯得不夠高。我就把前面小房子壓低,讓這個土樓顯現得更雄偉,再把門稍微轉一下,讓牆稍微斜一點,不要那麼直,光線才能夠投射出來,再讓地面長一些草…這樣營造出一個夜間的氣氛。尤其是有人坐在門口的感覺,他可能在等著他的家人回來,所以我把這張作品叫《等待》。我這樣經營月色﹕月光在土樓的牆上拉出一個光影,這是屋簷的光影,雖然我們看不到月亮,但是月光顯現出月亮的位置。

下一張照片也是土樓的一個角落。土樓有兩種,一個是圓樓,有方樓,方樓比較好蓋,圓樓比較不好蓋,但是圓樓比較有特色。之前聽說有人從衛星照片上看到福建南部的很多圓樓,還以為是飛碟。那個造形的確是很特別,圓樓像城堡一樣,只不過是土做的,早期在治安很亂的時候,因為土匪很多,所以就蓋成那樣居住的方式,土樓的一樓牆最厚,然後越往上就越窄,所以很堅固,每一棟土樓大概都有兩三百年。


方形土樓

方形土樓夜景

這一張我怎麼畫呢?我第一個就把前面這個門樓縮小,再把這一條路做成彎曲的,直直的進去不好看,太單調了,如果有一個彎曲就會更好。月光我讓它從右上角下來,窗戶的燈就讓它亮起來。這個設計就包括那個人拿著燈,走階梯要回家,小徑成為一個有高度的曲線,旁邊有草。右下角就趁還沒有乾的時候刮出幾根可以晾衣服的竹竿。這個門樓我把他壓低了,就顯現這個土樓高起來了。

我在畫夜景的時候設想一定要有溫暖的光,它跟我們人的生活比較有關係,月光好像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是那種氣氛的營造是月光帶來的,它形成一種寧靜的感覺。

這也是土樓一角,本來一個圓形的土樓應該很完整,但是這個土樓施工的過程裡面大概碰到一些什麼問題吧,所以他沒有把左右兩邊銜接上來,蓋到這裡就斷掉了。這是一個樓梯間,上去可以上到三樓,這是一個三層樓,後面加蓋的矮房子跟水泥的房子我就不要了,那矮房子就堵住了去路,所以我就把他調整一下,所以我畫出來的完成作品是這樣的﹕屋簷下有一盞燈,樓梯間也有一點光,表示裡面有人住,但是門是關著。這個時候我稍微把這個房子調整一下,就讓一個人從屋角要轉過去,表示後面還有路。畫地面時就要思考,這個燈光會照到地面,月光也會照到,所以從屋子的暖光一直延伸出來,到外面就變成冷光,室內的燈光就減弱了,月光就出來了。在屋角會形成一個投影,是月光的投影,這些都需要去想像。


石頭上冷暖交替的光影

這照片是土樓的另一個場景,我畫出來的是這一張。我把石頭改變了一下,讓一個人正好走到那個石頭附近。這個人走的速度剛剛好,如果慢一點,他手上的燈光照不到那個石頭,畫起來不好看;他走快一點,超過那個石頭,燈光也不好看。那個人剛剛走到石頭的地方,我才能表現出石頭一邊是暖色調,一邊是冷調子的效果。這張畫幅比較小,趣味就在於燈光的表現。@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1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文正/桃園報導〕廢棄的競選旗幟,除了可變身為環保袋,也可以變成美美的風景畫!平鎮巿美術老師張翠吟就運用羅馬旗上具不同色塊、圖案、肌理的特色,剪貼成一幅幅風景畫,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水彩畫呢。
  • 本文摘譯自美國Daniel Smith 郵購畫材目錄。
    1993年8月 – 1995年8月,楊恩生與張靜在「水彩雜誌」中,合寫了「水彩材料學」專欄,曾將藝術用紙的專有名詞引介給水彩同好。如今,楊恩生再度試圖將水彩用紙的專有名詞標準化,請大伙參考、指正。
    本文特請林業試驗所木材纖維系的研究員-造紙專家王國財博士審稿。
    若需原文,請查詢:www.danielsmith.com
  • 認識紙張(下)

    ○本文摘譯自美國Daniel Smith 郵購畫材目錄。
    ○1993年8月 – 1995年8月,楊恩生與張靜在「水彩雜誌」中,合寫了「水彩材料學」專欄,曾將藝術用紙的專有名詞引介給水彩同好。如今,楊恩生再度試圖將水彩用紙的專有名詞標準化,請大伙參考、指正。
    ○本文特請林業試驗所木材纖維系的研究員-造紙專家王國財博士審稿。
    若需原文,請查詢:www.danielsmith.com

  • 2009年1月2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加拿大巡演在首都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隆重登場,拉開了加拿大31場巡演的帷幕。1月份的渥太華大雪紛飛,但在國家藝術中心上演的神韻演出讓場內溫暖如春,而一陣緊似一陣的掌聲似乎在表明:沐浴在春風中的人們是如何的喜悅。當演出結束時,為神韻藝術團精妙絕倫的文化藝術表演所感染的觀眾像事先約好了一樣,四樓、三樓、二樓、一樓,一層接著一層相繼站起來,以熱烈的掌聲感謝神韻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
  •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三日,結束了一場在耶魯大學語言學學院的演講之後,我回到宿舍二樓招待客席演講人住宿的地方與幾位研究生會面。我邀請他們上來一同使用我自己帶來的測謊儀,並讓他們將GSR電極連接到植物上,作一些非正式的測試。
  • 常聽在馬祖服兵役的兒子說,他在東引島站夜哨的時候,看到月亮從東方海平面上升起,銀色月光灑在平靜的海面上很美。他的描述引發了我去馬祖的動機。所以8月我去東引探望服兵役的兒子的時候,順便到海邊,發現東引的確很美,令我很感動,真的很值得去看看。過去那裏屬于國防部管轄,現在雖然村落已經改建了很多,但是還是很美,尤其是它的海岸線。《夜景系列》正是聽了兒子的描述,我到東引的實際感受而引發的創作。
  • 癌末病患邱褚秀枝利用從回收場撿來的蠟筆、水彩作畫,無師自通的她,前年還獲國際畫展優選獎,一直夢想能開個人畫展,即日起大林慈濟醫院在大廳舉辦「邱褚秀枝畫展」,幫她圓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