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古代的緊急信又稱為「雞毛文書」?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都知道戰爭或重大災難發生時,訊息的傳遞是最重要的。現代的通訊工具五花八門,我們可以靠電腦、手機、快遞、傳真等來傳送訊息。但是,在古代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傳遞緊急書信呢?其實,古代最快捷的通訊方式就是靠「雞毛文書」來傳遞。

雞毛文書,是指古代傳送緊急文書,在封套上插雞毛為記,又稱為雞毛信,源自於秦漢時代的羽檄。檄,即檄文、檄書,是指古代官方用於徵召、聲討等的文書。據顏師古《漢書注》:「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疾速也。」大意是說,檄文是寫在木簡上的文書,長一尺二寸,是官方於徵召時所用的文書。如果戰事緊急,就在檄文插上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另據《史記.盧綰傳》中載︰「陳豨反,邯鄲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曰︰「魏武帝《奏事》曰:『今邊有小警,輒露檄插羽,飛羽檄之意也。』駰按推其言,則以鳥羽插檄書,謂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飛鳥也。」

因此,必須迅速傳遞的緊急軍事文書就稱為羽檄。即表示信件的傳遞應如鳥疾飛般的迅速,又稱為羽毛書、羽書。如《文選.左思.詠史》詩:「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此外,據清朝顧張思《土風錄.卷二.雞毛文書》記載︰「《漢書.光武紀》注引魏武《奏事》曰:『有急,以雞羽插木檄,謂之羽檄。』此今雞毛文書所祖。」由此可知,雞毛文書的前身即為羽檄,檄文上所插的羽毛,除鳥類羽毛外,也有使用雞毛。

那麼,古代緊急軍事書信,除了用鳥羽為標誌,為甚麼還選用雞毛呢?究其原因,應是古人對雞有很高評價,如西漢韓嬰《韓詩外傳》中載︰「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文中讚美雞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也因此雞被視為「五德之禽」。除此之外,古人一向視雞為吉祥的象徵,寓意逢凶化吉。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雞毛的取得往往比鳥類羽毛更容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用書信作為往來溝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如《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書札就是信函﹚後來漸漸的古人在寫信時,往往總會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寫上「某某頓首再拜」,那為甚麼要用「頓首」二字呢?
  • 在形容男女之間關係很親密時,人們常常會用「卿卿我我」,而往往有時也會把「卿卿」作為夫妻之間親昵的稱呼。那為甚麼夫妻之間的愛稱用「卿卿」呢?
  • 象棋是一種鬥智有趣且老少咸宜的活動。兩人相對而坐,面對「楚河漢界」盡情的調兵遣將廝殺一番,這對棋迷來說可真是其樂無窮。但是,為甚麼棋盤上黑紅棋雙方的分界點要用「楚河」、「漢界」分呢?
  • 中國早期的傳統婚禮習俗中,我們常會看到新娘帶著大箱小箱的嫁妝,這些嫁妝不僅代表女家的身份,也是財富的象徵。通常嫁妝裏除了較珍貴的首飾外,主要都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比如嫁被裏放滿了花生、豆子、紅棗、柏子……等東西,為甚麼要放這些東西呢?
  • 我國婚嫁習俗中,男女訂婚或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財物就叫作聘禮,也稱彩禮、聘財、財禮。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禮稱為「花紅」,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又《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紅羊酒鼓樂,送到他家。」但是,彩禮為甚麼又稱花紅呢?
  • 在《晉書‧卷四十五‧劉毅傳》上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又《漢‧蔡邕‧陳實碑》載有:「及文書赦宥,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四門備禮,閉心靜居。」另有《漢‧班固‧白虎通道德論‧卷四‧致仕》上說:「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這些古文裏的「懸車」之年、「懸車」告老、「懸車」致仕,意思都是指年老﹙通常為七十歲﹚辭官退休。那麼,為甚麼用「懸車」來表示退休呢?
  • 目前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學位,我們稱為「博士」,如哲學博士、醫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等。但是,為甚麼賣茶賣酒的人也被稱為「茶博士」、「酒博士」呢?
  • 「吹牛」、「吹牛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口頭禪之一,就是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或信口開河說大話的人。那麼,為甚麼用「吹牛」來形容呢?
  • 唐朝詩人白居易盛讚荔枝是「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蘇東坡也稱讚︰「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蘇東坡為了能常吃荔枝,竟然願意辭官做嶺南人。但最喜歡吃新鮮荔枝的,莫過於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可是,楊貴妃身在長安,為甚麼還能吃到遠在嶺南的新鮮荔枝呢?
  • 在浩瀚如海的史料、古籍、詩詞、繪畫中遺有許多屏風的痕跡。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詩中因有屏風的陪襯,將嫦娥的寂寞和悔恨更深刻的表現出來。再如五代時顧閎中所繪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共分五段。畫中就是用屏風將畫面分隔為聽樂、觀舞、休息、清吹、散宴五段。那麼,為甚麼古人總喜歡在房子裡放置屏風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