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梁中西醫園地 神醫之說(下)

鄧正梁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若論中醫外科,華佗可稱為始祖。他發明麻沸散,比西方醫學界使用乙醚和笑氣進行全身麻醉早一千多年。他使用此藥的史料見於《後漢書》:「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即而縫合,付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陳壽《三國志‧魏書‧方伎傳》載有華佗做的一例剖腹手術:「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痛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乎,所患尋差。十年竟死。」華佗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剖腹手術,醫家對此深信不疑。但當時沒有X光,華佗怎知手術要切哪裡?生命攸關,內部血管神經密布,豈敢亂下刀剪?陳壽對此沒有說明,留下千古之謎。據理推測,華佗也有透視功夫,不然也做不了外科醫生。陳壽已肯定了華佗的能力,此文提及華佗對患者疾病和壽限的預測有十餘人,皆不幸一一言中。華佗的特異功能應首來源於他堅持修煉,效法古仙者為「導引之事」,並創五禽戲。《三國志》稱其「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曾否受「異人」點化呢?正史沒說,但《中藏經‧序》中說:「華先生諱佗,字元化,性好恬淡,喜味方書,多遊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於公宜山古洞前,忽聞人論療病之法,先生訝其異,潛過洞竊聽。須叟有人云,華生在邇,術可付焉。」華佗得「異人」公宜山洞主的點化,其習醫經歷奇特。此雖史不可考,但《中藏經》一書確實有。特異功能的開發不外兩途:高人點化和自我修煉。

《金史‧本傳》載:金代名醫張元素,考進士時因犯廟諱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自是洞徹其術。」

《陶氏本草經集注‧自序》云:「隱居先生在於茅山岩嶺之上,以吐納餘暇,頗游意方技。」

《後漢書‧郭玉傳》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涪水,因號涪翁。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鍼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鍼經診脈法》傳於世。」

《浙江通志》載:「淩漢章,名雲,號臥岩。歸安文學。以孝感遇泰山異人,授明堂鍼術。」

張仲景有『醫聖』之譽,史載:他和侍中王仲宣見面,時年20歲的張仲景已深悟醫道:「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而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王仲宣不悅,給藥也不服用,果如仲景所言,眉落後187日死去。

《唐書‧本傳》載:隋唐名醫孫思邈,「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他隱居太白山,隋文帝徵他做官,他稱疾不起,並預言:「過50年,當有聖人出,吾力助之以濟人。」他93歲時仍「神采甚茂」,「視聽不衰」,後人讚其是「古之聰明博達不死者也」。東台侍郎孫處約帶五個兒子去拜訪他,並問前程,孫思邈說:老三當先貴,老四當晚達,老五最名重,又說「禍在執兵」,後皆如其言。他死後「經月餘顏貌不改,舉屍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後人奉他為「藥王」,並享祀藥王廟,至今香火不絕。

以上例子,有信史,有傳聞,但從整體上悟一悟,就證了嵇康的論斷:古時那些超凡人物,或特受異氣,稟之自然,或深隱獨行,修真養性。神醫就神在他們有奇特的習醫經歷,有超常的醫技。看來,古代醫生不同於今之醫生,他們把氣功修煉視為必修科,並用之於診病、治病或預測吉凶。後世醫家鮮有集中醫和氣功於一身的人。古醫家淡泊寡慾,所以能寧靜致遠。靜能入定,定能生慧,才出高功夫。而後世醫家多落入慾界,萬劫不復,如張仲景所言:「當今居世之士,……兢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特別是近代,物質生活極大豐富, 慾壑難填,天下擾擾攘攘何能靜心練功?診治手段的科學化也逐漸使醫家診病功能退化。中醫使用聽診器、血壓計,借助X光、顯微鏡、超音波等等先進儀器,診斷迅速準確,「望而知之」漸成一句空話。中醫也如西醫一樣,動輒化驗透視。中西醫結合是個進步,但因有先進儀器代替,從另一方面看:中醫大夫的自身功夫必然退化,這是不可避免的。(全文畢)

文/鄧正梁(中西醫師,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