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EO和IQ進步的大關鍵(4)

約翰.瑞提醫師、艾瑞克.海格曼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c:我們如何變老

@b:老,是無法避免的事,形毀體衰則否。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活到一百歲身體還很硬朗,有些人卻飽受病痛折磨,失去正常的心智和生理功能?從細胞的層面看待生死,或許可以協助我們了解如此南轅北轍的老化現象。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全身上下的細胞都會逐漸失去適應壓力的能力。雖然還不清楚這種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但科學家已經知道老舊的細胞對於自由基、過度能量需求和過度興奮所帶來的分子壓力,有比較低的抵抗門檻。當負責製造蛋白質以便清除廢物的基因停止運作,它們就會步入科學家稱作「細胞凋亡」(apoptosis)的死亡循環。

如果廢物不斷堆積,免疫系統就會啟動,調派白血球和其他因子去吞噬死亡細胞,進而造成細胞發炎:若發炎狀況長久持續下去,更多受損的蛋白質就會被製造出來,成為與阿茲海默症直接相關的危險因子。

當腦神經元受到細胞壓力的磨損,突觸就會被侵蝕,最後對神經連結形成破壞,隨著活動的減少,樹突也會開始回縮凋萎。雖然訊息的漏失一開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按照大腦的設計,資訊流會繞過神經網路的失效區塊,重新調集其他區塊繼續傳遞下去,但它肯定會為系統帶來負擔。別忘了,我們在這裡談的是一千億個神經元,而它們每個都可能有多達一萬筆的輸入資訊。

這是個需要靠建立新的連結才能蓬勃發展的聯繫網絡,而且如同我之前提到的,它會不斷重新配置自己的線路,以適應各種狀況──前提是大腦能獲得足夠的刺激,產生新的神經連結。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需要更多腦容量以執行所有被賦予的功能,我想,智慧應該就是大腦對補救這種資訊流失有多大適應力的一種反映。

如果突觸衰敗得比神經新生的速度更快,你就會開始發現自己的心智或生理功能出了問題,從阿茲海默症到帕金森氏症(取決於神經退化發生的位置)都有可能發生。在根本層面上,認知功能的退化和所有神經退化性疾病都會從機能異常和瀕死的神經元中發展出來,這是一種溝通的崩解,科學上關於老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都環繞在「保存神經細胞的溝通能力及活性」的努力上,麥特森指出:「如果能做到這點,你就能防止它們退化,進而防止那些疾病發生。」

當突觸的活動減少、樹突萎縮時,輸送養分給腦部的微血管也會縮回,導致血流量受限;這個現象反過來也成立:如果你因為沒有經常讓血液湧流全身,導致微血管縮回,那麼樹突也會隨之萎縮。不管怎麼說,它都是殺手──如果沒有血液帶來氧氣、熱量、養分和修復分子,細胞就會死亡。

當你愈來愈老,神經滋養因子(諸如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含量會跟著減少,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生成也會減緩,對運動功能和動機造成損害:同時,海馬回會愈來愈沒有新的神經元可以運作。根據一些針對大鼠所做的研究顯示,神經新生的速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幅減緩:並不是幹細胞生成的不夠多,而是它們的分裂減少,無法繼續形成機能完整的神經元(有可能是因為VEGF不足)。

雖然大部分的神經幹細胞最終都會凋亡,但在大鼠實驗裡,牠們可用的細胞數從中年期(大約是人類的五十歲)的百分之二十五銳減到百分之八,然後再減少到老年期(也就是六十五歲以上)的百分之四;也就是說,我們大腦裡沒有一個區域不因為神經新生而受益。大約從四十歲起,我們每十年就會損失平均百分之五的腦容量,大約直到七十歲,那時任何狀況都可能加速這種退化過程。

不過,像我母親這樣保有活躍生活的人,可以減緩這種退化過程。在一項針對退休不久者所做的研究裡,研究人員發現經常運動的人,過了四年後腦部還能保持幾乎相同的血流量,但缺乏運動組的腦部血流量卻有明顯減少的現象。如果你的大腦沒有積極地生長,它就在死亡。運動是少數能夠逆轉老化過程的方法之一,因為它能減緩壓力閾值的自然衰減。「矛盾的是,」麥特森說:「讓細胞定期承受輕微壓力反而是好事,因為它可以提升細胞適應重大壓力的能力。」

不僅如此,運動還會像我在前幾章提到的那樣,能增加血流,調節熱量,促進神經活動和神經新生刺激腦細胞的連結與生長。由於老化的大腦比較禁不起損害,你做的任何強化,效果都比作用於年輕成人的大腦更為深遠。

這並不是說提早開始不重要──如果你有一個比較好、比較強壯、連結性比較高的大腦,它肯定會更有復原力,更能減緩神經的衰敗。運動不但是解藥,也是一劑預防針,每個人都會老,雖然無法理解它為何發生,但你絕對可以對它如何發生以及何時發生做出一些改變。@

摘 自 《運動改造大腦》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