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自然
氧化鐵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鐵銹」,沉澱在岩石縫隙彷彿為岩石染了顏色,所以才會有「鏽染紋」如此具特別的名稱。
風箱樹早期是先民重要的護堤植物、他們將其種在溪流土堤邊,穩定堤岸防止崩塌和侵蝕。同時也是昆蟲的食草和蜜源,也庇護溝渠裡魚和兩生類。
相傳在二次大戰期間,日軍為長期在台灣作戰,特地以飛機在寶島上空撒播其種子,時為昭和年間,因此得名。其為不錯的野菜,味道有如茼蒿,所以在山產店又稱山茼蒿。
紫背草嫩莖葉可當野菜煮食,帶有苦味,應先用沸水汆燙過或用鹽水泡過後,再煮或炒來吃。花可油炸或煮湯,莖葉可醃漬成泡菜。全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利水、涼血。
孩子戶外學習裨益多
格雷多年專注於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她發現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社會與自然疏離,其原因不外乎城市的密集化及人們對技術設備的依戀。但人與大自然接觸可以增強創造力、提振情緒、降低壓力、改善精神健康、增強幸福感、強化社會關係、促進身體健康等等。
諾麗果成熟的果實具有強烈的獨特味道,又被稱為「乳酪果」,果實雖然味道不太好,不過在作物欠收食物缺乏的荒年,仍然可以做為救荒的食物。新鮮或煮過的果實在某些太平洋島嶼也被當地人拿來當做主食食用。
傳說公主等待王子死後化成草海桐半邊花的淒美故事。海邊防風、定沙、綠化、美化、園藝觀賞。草海桐的嫩葉及多汁而美味的果實可供緊急救荒食用。
孩子參加戶外自由玩耍裨益多
在戶外自由玩耍曾經是最珍貴的成長記憶,但對越來越多的現代都市兒童來說,戶外活動正漸漸淡出日常生活。新建的遊樂場裡空蕩蕩,漫步在公園裡時也聽不到笑聲,這在很大程度歸咎於環境缺乏創意、沒有挑戰,也因此失去讓孩子們渴望戶外玩耍的動力。
厚葉石斑木因葉形雅緻,質地優美,常被選為庭園植物或行道樹、綠籬,用來作為庭園美化、防風、地被或盆栽等用途。樹皮含鞣質,可萃取。根具有袪風、利濕、活血化淤、收斂、止血功效。
扛板歸的汁液可以洗痔瘡、解熱消炎。將全草搗汁敷治毒蛇傷,並且可以治蜜蜂螫傷,有止痛解毒之效。全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消腫利尿。
珊瑚樹是著名的園林植物,紅豔的果實,形狀像珊瑚珠串。果實是鳥類很喜歡的食物。終年常綠,對汙染空氣抵抗力強。
雨落大地 灑落的是甘霖點點 小草頭低 萬物欣然受洗
中醫以水飛薊的果實入藥,性涼,味苦,具清熱利溼及疏肝利膽功效,用於肝膽溼熱和治療黃疸。據傳聖母瑪利亞在餵乳的時候不小心滴了一滴在這種植物上,所以其汁液才會變成乳白色,故名乳薊。
它的藥效甚多,如涼血、消瘡毒、治蛇傷,又能催吐、緩瀉、健胃、強壯、利尿、治神經痛、結石、風溼等,不勝枚舉,是十分可貴的野生植物。
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葉子分成3~10個圓形、心形或尖槍形的小葉,小葉成螺旋形排列,大小一致。大部分的物種都是三塊小葉。
天堂鳥花又稱天堂鳥蕉、極樂鳥花、鶴望蘭等。橘紅色的花辦、藍色的花蕊,顏色非常鮮豔,花形奇特。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喜歡群棲在砂質較重的泥灘或紅樹林沼澤,相當容易辨認,洞口邊常會有牠們覓食後遺留的粒狀擬糞。揮螯的動作頻繁,好像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在忙著指揮交通,是最不怕人的招潮蟹。
大波斯菊由於繁殖力強,常被大片栽植成花海,非常壯觀、美麗。大波斯菊的花朵對蟲蝶都很有吸引力,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全草、花序、種子可清熱解毒,明目化溼。
  作者的話:文史背景卻喜愛攝影的我,在好友的設計下,無意間闖入了色彩繽紛的生態世界。20多年來透過攝影觀察、紀錄,在許多生態專家好友的指導與協助下,發現了更多生態的無窮魅力,原來我們身邊處處充滿動人的驚奇。 但,這些...
小琉球驚為天人的生態之美,感受人文風情的多采多姿;感謝這個美麗的地方,讓我的記憶相簿又多儲存了一份美好回憶。
一個BBC生態攝影師在樹梢上的探險筆記(2)
攀樹到底為什麼會如此吸引人、喚起這麼深沉的情感?而我究竟又是如何能以攀樹維生?爬上樹時,我覺得自己被賦予一個機會,得以窺見一個半遭遺忘的古老世界,而基於某種原因,這讓我覺得很棒,幫助我記住自己在宇宙安排下身處的位置。
一個BBC生態攝影師在樹梢上的探險筆記(1)
攀爬的關鍵在於節奏,和繩子自然的彈跳同步永遠是很有用的,但這仍舊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的手臂在一開始把細線往上拋的階段就已經耗盡力氣了,因此用雙腿把自己往上推,希望能夠減輕二頭肌的負擔。
鳥友散記
許多鳥友喜歡為拍照而餵食、放鳥音,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真不該這麼做,美麗照片的背後,如果夾帶著破壞鳥類生態的情事,這樣拍來的照片還稱得上「美」嗎?大自然並不以人類為主,蟲魚鳥獸都應該擁有牠們本來的樣貌,維持牠們原生的狀態,這才是令人陶醉的大自然!
扎根環境教育 高師大帶勝利學童遊走山林
為了讓學童對家鄉的環境、土地有更深的認同感,高雄師範大學與屏東勝利國小攜手合作,透過生態、文化與生活的新型態在地戶外教學體驗課程,培育孩子成為守護地球環境的小尖兵。
越過絲路的摩登探險家──鍾孫霖的地質調查之路(2)
鍾孫霖說明,他的專長領域地球化學,是透過推知岩漿活動的年紀,以及火成岩的成分、地球化學特性,來反推當初發生事件的時代,或者是地質動力的過程。
越過絲路的摩登探險家──鍾孫霖的地質調查之路(1)
中研院地球所所長鍾孫霖院士,在 1997 年展開「東亞地體構造演化整合型研究計畫 (CREATE) 」,二十年間到西藏、高加索、伊朗、東南亞等地做地質調查。利用火成岩樣本的地球化學分析結果,重新詮釋東亞地體構造的歷史,揭開山脈形成的奧秘,也有助於人們了解臺灣周圍的板塊活動。
英倫隨筆:相傳英國人對知更鳥情有獨鍾
一轉眼,我們已經在英國生活五年有餘。其間搬過兩次家,第二次是搬到了自己買的房子裡。在我們的三個家裏,最令孩子大人開心的就是花園。三處花園都有一片綠地,幾株灌木、花樹,還有三兩棵大樹。這樣的居處,總能使生活多出好幾番情趣來。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五)
給孩子們一片森林原野,讓孩子們在大自然裡開心做自己,發揮無限創意與想像力,並且擁有那一段自由快樂的時間,這是最好的生命禮物。
漫遊中研院自然生態樂園,拜訪野生好朋友
導覽行程通常從中研院大門口開始,一直深入森林步道及生態池,院區內的植物、昆蟲與動物,對生態志工而言如同老朋友,路邊的一花一草都可以說個故事,一蟲一鳥都是令人駐足流連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