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梁西医园地】中西医有所不同

邓正梁(正梁中西医园地)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现代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解剖学等现代自然科学,而中医学是神传医学,是构成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发展规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水乳交融。

中医学的人文属性要比现代医学应有的人文属性强烈得多,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易学、气学、道学、儒学、哲学、道德、养生等,与传统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时令、地理、生物(包括食物、药物)、形体,以及医疗实践等同时共同构成了中医药学庞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

可以说,没有传统,中医学就是无根的,强行将西方医学灌入中医学,只会破坏医学的体系,没有任何好处。

什么是科学?知识层面上的科学,应是广义的概念,人类各个方面的知识体系都包涵在其中,它应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同时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就是说,不仅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是科学,哲学、美学、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亦是科学;再往上说,宗教更是科学,是更高一层的科学;修炼也是科学,返本归真是做人最高的科学准则。

科学不同于科技。狭义的科学概念往往取代广义的科学概念,从而将人们导入科学即是科技,现在人们眼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即狭义的科学)正在成为真理的化身,久而久之,科学便泛化成了高度肯定的形容词,与迷信、谬误、愚昧、落后等贬义词相对应,科学与不科学逐渐变成了判断思想与理论正确与否的专用语。

西医与中医走的是不一样的路线,设想一下:如果现代医学中的病因学、病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全部改成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像学说、六淫七情学说、四气五味学说,那西医怎么看病?

清代名医吴瑭认为:“医也者,顺天应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代学者邵登瀛认为:“不涪天理,不可与言医;不解人情,不可与言医……明乎医,可以治国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从中医学的脏像学、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养生学等方面进行剖析,处处显露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思想。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认为:“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其他著名医家直言“医者,意也”的包括陶弘景、朱震亨、万全、张介宾、刘纯、程杏轩、赵学敏等多位。实际上古代医家作如是观者远远不止此数。

唯科学主义,是把对科学的崇拜推向极端。这些人强词夺理的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世界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只有采用这一方法获得的知识才能称得上科学。还有把人科学视为万能的,认为人和社会同物质世界一样可以按实验者的意图进行实验操作。

在西方,17世纪开始,科学把宗教从君临一切的神坛上拉了下来,可如今自己却占据了神坛,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科学已成为衡量、仲裁一切知识真伪的准绳。科学一词已变成了真理的同义词,变成了表示绝对正确的形容词,成了一种新的宗教。人们不再信奉上帝,科学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1914年袁世凯主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的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止中医中药,取缔中医教育。1929年汪精卫主持的国民政府通过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禁止开办中医学校和中医医院,停止中医个体行医。此时,唯科学主义认为中医学必须接受现代科学的洗礼与改造,必须脱胎换骨。自此,废止中医者视中医为阻碍现代科学发展之洪水猛兽,而主张把中医扼杀于科学殿堂之外;主张中医现代化者则把中医的空壳拉入现代科学殿堂,而把中医的灵魂实质拒之于科学殿堂之外;而为中医辩护者,则大多牵强附会,一厢情愿地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希望把中医拉进现代科学殿堂。◇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