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资深安宁护士的温暖叮咛(3)

玛姬.克拉兰&派翠西亚.克莉(Maggie Callanan & Patricia Kelley )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临死觉知:实战手册

这一切到底是什么? 这些“临死觉知”和临终者发生的各种情况,在现在和以后,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请从自我检视开始。当你遇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困境时,你通常用什么方式对抗压力? 你有什么强项和弱点?

你的这些反应,对于临终者,会有什么影响?你害怕死亡吗?如果是,你知道原因为何吗?你有没有恶劣的关系?你对死亡的恐惧是否因为电视电影把它描绘得过度夸张、暴力?你是不是不敢面对未知的世界?

值得深思的生命体悟

最重要的是:

‧你接触某人的临终状况,是想完成什么吗?

‧你是否出于义务而做,还是为了实现自我,或为了其他?

‧你想从这个临终经验,尽全力帮助临终者,而得到圆满的感觉吗?

‧你的目标和临终者的目标一致吗?

‧你有没有试着帮助他,利用剩余时间,挽救他的某些关系?

‧你是否愿意传递这些重要的讯息:爱、感谢和告别?

‧你想学到一些足以面对自己有限生命的体悟吗?

请把你的情绪记录下来。

假如某个至亲即将离去让你感到愤怒,你能否找出愤怒的症结呢?你可以如何平缓呢?若你对于照顾临终者感到紧张,请试着厘清恐惧的起源。

是否因为要谈到死亡?你是否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你是否不想流泪、不想表现出难过? 是因为悲伤和沮丧抑止你做出任何反应吗?保持疏离是想要逃避现实?忽视事实,就能躲掉它吗?

面对死亡,的确很难:无论生理或心理都非常难熬,很容易让人痛苦到无法自拔,最后欲哭无泪,体能耗尽,完全被击垮。

当你能照顾好自己,才能把别人照顾得比较好。容许其他人帮你分摊重担与责任,分享那小小的成就和大大的悲哀。要充分休息,享受饮食,规律运动。每天都要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活动。

定期走出户外,做一些和民生家务无关的事。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或是吃喝玩乐。

和支持你的朋友去享用一顿大餐,参加一个同好聚会,尝试各种放松身心的方法,例如,音乐、冥想、观心象imagary、祈祷。如果需要,也可以找心理咨商师谈一谈。

做完自我检测之后,环顾四周,你会寻求他人的帮忙吗?

在这个艰困时刻,有人支持你的情绪起伏吗?有没有人让你不怕向他坦露伤痛与沮丧,例如,家人、朋友或咨商师?

你是否信任医护专业人员?他们是否乐意回答你的问题,并提供资讯和建议,在现实面和精神面帮你处理这个困境?

你有无足够资源帮助临终者得到实际层面的照顾? 如果没有,需从何处取得协助呢?

而现实生活的事项,诸如医疗保险的理赔、遗嘱、可靠律师、偿还账款、产权移转和股权移转,应如何在死者与生者之间,圆满解决呢?

当你分析了自己的意愿、处理技巧、目标和资源之后,将之与涉入此事的其他人(包括临终者)相比。

每一个参与此事的人有什么习惯行为、反应和目标? 他们和你的目标一致或冲突? 这些激荡作用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它们对临终者最需要的照护团队带来什么冲击呢?

具体提醒与建议

回想一下临终者面对死亡的的反应──否认、愤怒、协商、沮丧、接受;还要记住,这些情绪会出现在临终者身上,也会出现在相关人等身上,他们正挣扎着要正视诊断的事实,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这个疾病和平共处,并且为那个即将来临的死亡作好准备。

你愈早厘清这些问题,就愈早作好准备,以面对这些变化的出现,而不只出现在临终者的表现,也会出现在你的感觉,和与人应对的状况。请记住,需要是会改变的,试着保持弹性。

以下为详细的提醒,将有助于你辨认、理解和回应临死觉知:

‧仔细聆听临终者所说的话。你可以在床边放一枝笔和一本活页簿,让任何人都能记下临终者的手势、对话,或任何不寻常的言语,然后和别人讨论。

‧务必记住:无论多么模糊或混乱,每一个沟通都包含一些重要讯息。临终者所说的话并非全是意义重大,却值得你稍加留意,以免错失重要的讯息。

‧注意主要迹象:放空的眼神;焦点在你身后的视线;心烦意乱或隐匿的表现;看起来不合宜的笑容或举止,例如,指着某物、伸手触碰某个别人见不到的人或物,或挥开他们;没有明显理由,却一直挑剔床单或想要下床;当你不明白这些表达时,会被惹恼或觉得苦恼。

‧对于你所不明白的事,请温柔追问,例如:“能否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以展开对话,或问:“你今天好像不太一样,可以告诉我原因吗?”

‧你应该采用开放的、鼓励的问法。例如,某个临终者的母亲早就逝世,却说:“我母亲在等着我。”你则用那句话反问他:“你母亲在等你?”或说:“我很高兴你和母亲这么亲,愿意多谈一些吗?”

‧对临终者所说的话,接受它、相信它吧。如果他说:“我见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回答:“我很替你高兴,我可以看出那让你多么快乐”。或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真的很想知道,你最近情况如何? 愿意跟我多说一些吗?”

‧别争辩或挑衅。若你说:“你不可能见到你母亲的,她已经过世十年了。”将会加重临终者的沮丧和孤立感,甚至使他不愿意进一步与你沟通。

‧临终者可能运用一些来自他人生经验的意象,例如,和他的工作或嗜好有关。飞行员会说他已经准备好下一段航程了。顺着这个隐喻,问他:“你知道会在何时离开吗?”或“机上有没有你认识的人?”或“我可以做什么,帮助你顺利起飞吗?”

‧若你无法了解,就承认吧。你可以说:“我猜你是想告诉我某件重要的事,但是我想破了头,还是不懂你的意思。请别对我失去耐性。”

‧别催促他。让临终者自己控制这次谈话的广度与深度。他们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经验。当你催促他说,会让他更加灰心,不知所措。

‧别让临终者有失败的感觉。若他提供的资讯,实在太混乱,或是表达得太过模糊,请让他明白你感激他的努力,可以说:“我可以看出你难以描述这个经验,但是我很感谢你愿意和我分享。”或“我看出你有点累了(或有点生气了、有点灰心了),我们晚一点再谈,会不会比较好?”或“不必担心,我们继续努力,可能会成功的。”

‧若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别说话。有的时候,最好的回应,只需碰着他的手就好,再或者对他微笑、抚摸他的额头。触碰,往往表示出非常重要的意思:“我陪着你。”再不然,你也可以说:“真有趣,让我想一想。”

‧有时候,临终者会选一个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人,去吐露心事。临终者常想对他们觉得安全的人,表达重要讯息,他们不会因为他的坦白而感到不舒服或想要躲开。

若你是外人,却被选来担任这个角色,请尽可能温柔且完整地将讯息转述给适当亲友。他们可能更能听出讯息里的真意,因为他们很了解他。

若你得到的讯息,落在“我现在的感知经验”的范畴,他们可能会让你知道:临终之路并不孤单,正前往另一个地方,预见自己将去向何处,所以觉得很自在;而且他们有可能知道离去的确切时刻。

当这种临死觉知愈来愈强,他们的焦虑和恐惧会转化成安宁与舒适。所有见证这种转化的人,同样会感到宁静。

若你听到的讯息,落在“我需要什么才能安宁离去”那一类,他就是在请求你帮他完成意义重大的事。

如果情况恰当,请把这个要求转述他人,寻求协助。你可以对临终者说,你察觉到那个要求相当重要,而且很努力要帮他完成心愿,时时向他报告最新进度。

若你无法达成那个要求,请诚实以对,并且表示你很同情他的失望。若你获得的讯息是“选择时机”,要了解一件事:如果临终者希望你在他死时可以在场,你可能就会在场;如果他不要你在场,你可能就不会在场。

所以继续做你该为生者办的正事吧,别担心你到底要不要在场。而且届时你无法在场,也不用觉得遗憾。

把它当作是临终者的选择吧! 那可能是他要送给你的礼物──不想让你目睹他的死亡。

若临终者表达需要作信仰上、道德上、私人关系上的和解,请尽可能帮他完成。对他说你会想办法帮他寻求和解,并且描述你正在做什么事。若无法成功,要温柔且诚实地对他说明。

若你解读的讯息落在“被拖住”那一类,请复习所有类别的讯息,再加上你先前和他的沟通,看能否找出什么遗漏的因素。记得对临终者解释,你正试着了解该帮他什么。

若临终者的状况不差时,则可以谈论他的梦。这种情况下,死亡通常不会很快发生。

解读梦境并不容易,何妨问临终者觉得那个梦代表什么,思考那个梦所反映的心情与感情为何? 它让临终者觉得惊吓、孤独、失落、焦虑吗?和他谈一谈,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以说:“在我听来,你好像对那个梦感到害怕。”或说:“有什么事吓着你吗?”若你能辨认出梦境的隐含情感,就能帮助临终者了解他自己的需求。

给照护者的提醒

专业照护者(医生、护士、社工、牧师)和其他照护临终状况的人,可能会受益于以下的建议:

‧请用包容、开放的态度看待临死觉知,它并不只发生于安宁院,还可能发生在医院、居家照护、安养中心、急诊室、加护病房、心脏重症室、小儿科病房,或任何有人临终的地方。

‧与同事谈一谈临死觉知。将这种现象以图表记录在病患的病历上。我们检视病历上的图表时发现,很少有员工用图表记录这个重要资讯,尽管那个现象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经验实在让人难忘,”有护士说,“我直觉会发生某件不寻常的事,可是我没有把它记在图表上,因为我不想让同事认为我很奇怪或愚蠢。”这种无恶意的沉默,会让其他专业照护者失去了解临终者重要需求的机会,而无法对之做出回应。

‧要辨认出临死觉知和濒死经验的不同。当病患有临死觉知时,他们在临床上并不是死亡状态,这种意识通常是经过一段时间,慢慢产生的,而且常在这种意识下还能说话,表达出他们从那个意识得到的领会。你可以帮他们把这讯息分享给其他人。你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领会。

‧最重要的是,请别禁不住沟通的快感而随意加入。你无权那么做,也不是你的光荣。你的任务只是教导家属如何倾听、理解、适当回应临终者的讯息。

亲友们分享这个讯息后,也许就能用比较正面的态度看待这个负面的消息,而在此刻与以后,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宽慰。他们或许也能找到新的人生意义,和死亡价值。

我们不能拿我们从临死觉知得来的领会,当作一种试金石,以为它能缓和所有的死亡;也不能拿它当作仙丹,以为它可以治愈任何死亡所带来的伤痛。

不过,临死觉知所含的讯息的确提供一个较大的格局,死亡在这个格局之中,不再被看成一个寂寞的、恐怖的、锐不可挡的事件,同时,亲近临终者的人也可以从那个无法避免的死亡,找到一个不断涌出安慰的泉源。

但愿我们对临死觉知的解释,以及为了加强重点而提到的故事,能帮你用和我们一样的态度,看待临终者。

请别再将他们当成无声接受噩运的人,而是看作我们的良师;他们不是阴暗的影子,而是光明的灯塔;他们不是让人可怜或蔑视的对象,而是有指引能力的人。他们让我们认知,有一个现世以外的世界存在。

我们很荣幸自己有这个特权,认识这些临终者和他们的家属,而且庆幸自己可以照护他们,为他们提供些许舒适。他们的教导让我们开窍,我们的人生也脱胎换骨了。谨献上此书,纪念他们。@(本文结束)

摘编自 《最后的拥抱:来自资深安宁护士、抚慰病患和家属的温暖叮咛》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