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386)

下集-第三章:一段教书的日子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五节:对母亲的岐视(1)

母亲受到的多年歧视和压迫,至今还在继续蹂躏她的心,她怎么能安心在这个医院待下去?几次三番请求调出这个医院,其实只想图一个清静的晚年,够可怜了!但是她仍像一个叫化子那样,被政策落实单位一次又一次的当成皮球踢来踢去。

我在二十四中任教以后,母亲便积极筹划能在蔡家医院分得“家”所必需的房子。邹银双的婚事告吹以后,我的安家便成了她最关心的事。

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虽被冤狱夺走了青春和恋爱的黄金岁月,剩下的就只是娶妻生子的大事,“房子”便成了母亲需要迫切解决的头等大事。

眼下医院正在原来两层楼的基础上加高一层,以解决职工的住房要求,两年前,这个扩建工程开始实施时,也是母亲改正右派落实政策之始,党支部书记,曾指着加高楼层的图纸向母亲保证说:“我们医院像你这样身兼数职,又要挂号,又要作出纳,又要负责全院工作的报表,真是难得,我们缺不了你,现在按工龄排,你的工龄也是没人能同你相比的,这一次分房无论从道义上,还是政策上,你当之无愧的排在分房的第一名!”

眼看着一天天修好的房子,耳听书记的甜言,她盘算今后的新家规划,心想能在身前了却这椿人生大事。然而,她低估了,对她多年的歧视依然存在。

中共统治三十年来,老百姓普遍没有休养生息的窝。近年来靠恢复农民单干,老百姓肚子在逐惭填饱后,安家的“窝”便空前紧张起来。

农民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还有一个可供遮风避雨的立足之地,城市居民住房的匮乏堪称为世界之最,据当年重庆市统计,城市居民每人住房面积平均不到1平米。

一个三口之家有一间10平米的小屋已相当不错。几世同堂共挤一间或几家挤住在集体宿舍,中间用布遮挡一下的情况相当普遍。在毛泽东淫政下,城市里的“吉普赛”人,长期在政治运动中耗尽自己的精力,没有国家的投资和计划谁都不敢在“国有土地”上擅自修建自已的“窝”。

毛泽东驾崩,中共新的统治者,提出拨乱反正口号,庶民们为了争这些破房烂屋,发生打架斗殴、杀人纵火事件层出不穷!。

尽管国务院颁发了一个国企职工分配住房的条例,规定单位分房按职工工龄进行打分,再按分数高低排队分房。

但这个条例一到各级基层党组织手里,便彻底变样!掌握住房分配大权的基层党棍们,运用自己手中的分房大权,或公开窜通,或暗地交易,他们现在又成了抢住房争待遇的强手。

一幢住房从刚刚开始平地基开始,一场围绕分房排队的争夺战就明里暗里展开了。这种争夺战是世界上罕见的中国特产,准确说这是共产主义牛皮吹破后,赤贫者如梦初醒的争抢。

这种蛮不讲理,手长心黑之风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利益分配上,此风要一直延续到专制政体彻底解体的那一天。

新房建成后,便成立由支部书记“挂帅”的分房小组,按照本单位中势力大小和利害关系制定分房办法。

按小组成员意见塞进“贵献大小、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业务水平、职务高低”的条款。以体现小组成员利益的打分办法。任何单位所执行的分房条例,与国务院规定按工龄打分的办法根本是两回事!

共产党一贯有“保密”的规定,凡是党的政策、会议决议,老百姓是不能过问的。这一条被分房领导小组利用得很好,他们把本该由职工讨论决定的分房条例,和打分办法当成了党的“绝密决定”。

胆小的医院职工,事前没有人探问分房条例,就由医院的领导和掌红吃黑的职工在“暗箱”中,任意塞进有利于自己的私货。

按照当时流行的规矩,蔡家医院为分配新的房子,也成立了王明为组长的分房领导小组,然而,分房条例却迟迟没有公布,蔡家医院首次住房分配,充满了诡秘,四十几名职工预先都不知道分房办法是怎样制定的。

分房时,到了公布结果的时候,即使是错误的也成了既成事实,这样的单位,奉行欺善怕恶这个处世法则,成了无可救药的现象。

然而,老实巴交的母亲,吃了二十多年的亏,还在轻信王明给她灌的“迷魂汤”,认为许给她优先照顾的保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不容怀疑,虽然她一辈子都在受共产党的骗。在建房中有人悄悄告诉母亲,王明是骗你的,但她还是将信将疑地相信了王书记的许诺!(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小一个区教育局,和它管辖下的托儿所,便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当官的绝不会根据母亲制作的几件玩具和撰写的几本教材,在工作条件、生活起居、住房、待遇等等方面按中共平反冤案的规定,给她起码的安置。
  • 既然平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施舍,有它的政治目的。落实到具体的人,工作也好,待遇也好,岂会超出共产党的恩赐?也不会让受害者摆脱当奴隶的命。
  • 我们边吃边聊,话题当然是“昔不如今”,这可不是共产党报纸上像宣传“旧中国”那样,向老百姓“灌输”的,实在因为昨天的饥饿在农民心中留下的伤痕太深,所以自然而然的谈昔今对比。
  • 说到弟弟,当年从电力校毕业被下放农村,开始就在这里落户,至今田大伯的儿子还保存着弟弟当年使用过的农具,这么十几年了,弟弟下落不明,每提到他,母亲都很伤心。
  • 何校长反右时整过不少的老师,被整的老师心有隐痛,现在,凡是他出面去请老教师,都会以年事已高相拒绝,迫使他想出用老师去请老师的绝招。
  • “反正学校的任务就是管着这些孩子不出校门,不到外面惹事就好”!他无所谓的说,只有对文革遗风无可奈何的人,才用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对付学生,这倒合符统治者的要求
  • 怕只怕执政者的顽劣,视教育如敝履,教育只当成粉饰社会一团糟的遮羞布,以此忽弄世界。用“教育兴国”欺骗百姓,用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师地位的空话来欺骗社会。
  • 在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没有“求知”,求理想这种想法,有幸于他父亲的权位既给他的前途打了包票,他还有什么“理想”可以追求呢?这种社会里产生的特权阶层,压根就把教育当成一种装饰。
  • 今天听她刚才的这么一喊,使我首先感到刺耳的是,她用轻蔑的口气直呼其名,吆喝年龄比她大三倍的老人!何况买菜是医院伙食团定在炊事员份内的事,怎么现在命令起挂号室里忙得不可开交的母亲去做?
  • 围观的人喧哗起来,七嘴八舌各有评议,二楼窗口上也探出许多身子来。看来,医院职工这种蛮不讲理,对母亲任意呵斥欺侮,根子还在这书记身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