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星辰系列(三)强大吐蕃 普济黎民

琴心
font print 人气: 1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播撒文明强大吐蕃

松赞干布曾经退隐四年,专心学习佛典。复出后,他按照佛教宗旨,奖励学问,并依据释迦牟尼的十条善行(戒律)制定了新的法律,以规范民众的身口意三业——
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口业:不欺诈,不挑唆,不咒骂,不造谣。意业:不嫉妒,不起恶念,不反教。又规定了“16要”法律。据传,法律规定斗殴者罚,杀人者抵命,盗窃者加罚8倍,奸淫者断肢体流放,欺妄者割舌。

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帮助下还革新了吐蕃的典章制度。他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礼乐,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吐蕃那时基本还属于游牧民族,农耕技术极低。虽然也种植一些作物,但因不善管理,所以产量极低。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大唐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高超的垦田和种植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增。文成公主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

文成公主还帮助松赞干布推行历法,教百姓利用水磨,教妇女纺织。除此而外,文成公主带来的各类工匠和天文、算术、医药、星相、建筑等著作,也极大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成为松赞干布伟绩的重要部分。

文成公主带来了各色锦缎绫罗二万匹和纺织技术,改变了藏人的衣着。松赞干布及大臣由过去的穿戴毡料,开始改穿绢绮,并仿效唐王朝建立了严格的等级服饰制度。直到近代,西藏的高级官吏仍然戴着源自唐代进士的金翅白纱帽。

藏人习惯以赭色涂面,文成公主对此非常反感,于是松赞干布下令禁止。

唐高宗继位后,感动于松赞干布对唐太宗的孝心和对大唐的忠心,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宾王;同时答应他的请求,允许把一向严格管制的蚕种及造酒、碾米和制造纸墨笔砚的技术传给吐蕃。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这是跨时代的创举。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吐蕃成为东方仅次于大唐的强国。今天,西藏在世界上的通用名称“TIBET”,最初就来源于这一时期的“吐蕃”一词。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任赞普,由于年龄小,由大相禄东赞摄政。禄东赞继续施行松赞干布的政策,吐蕃王朝的文化经济稳定发展。

文成公主:藏民心中的“度母”

松赞干布去世时文成公主只有25岁,没有儿女。直到公元680年她患痘症离世,这30年间没有文字记载,只从后来的一些高僧传记中发现,唐时走唐蕃古道到印度取经的一些和尚受到过她的接待。

如果文成公主请求回到大唐,开明的唐高宗应该不会拒绝。但她没有。一个失去了夫君护佑的孤女留在雪域苦地,能有多少力量制约朝廷不起战端、定国安民呢?文成公主不会不清楚这一点。显然她不是为了某个氏族的江山和政权而留。从她携带罕有的金佛像入藏以及勘测建寺的智慧中,可以想见她早已预知自己的未来和使命。有一个传说,文成公主的陪嫁中有一面日月宝镜,想家时,镜子里就会出现家乡和亲人。走到青海赤岭时,即将跨出大唐土地,她最后看了一次宝镜,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然后她摔碎宝镜,斩断乡思毅然前行。这个传说恰好反映了文成公主的真实心境,她早把雪域高原当成了自己永远的归宿。

布达拉宫换了新主,文成公主没有理由再住在那里。据说她经常住在昌珠寺。至今在昌珠寺的一个殿内,还保存着一个据说是文成公主曾用过的土灶和陶盆,二楼还有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的释迦牟尼唐卡。

松赞干布生前曾命人翻译了《宝云经》等二十一部经卷,布达拉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后来藏人认为他是观世音菩萨的转世。虔信佛法的文成公主自然会继续丈夫的使命,在修行佛法中护持佛法,同时继续教化、帮助她所到之处的黎民。30年中的苦与难对文成公主而言,只不过是一种观音式的磨练和考验,看淡荣辱得失,普济众生,广聚善德,这才是她的胸怀。而整个藏区,很多地方都留有文成公主的遗迹,也说明当时她不断的搬家,每到一地,她就造福一方。她怎么会觉得苦呢?没有了苦,了却了人生的烦恼,就可称为神了吧。

雪域高原的人民也真正明白她,把她看作救度度母(“度母”,菩萨),看作是赐福于西藏的至高无上的天女神。他们规定了两个感恩日:一是10月15日,据说是文成公主的生日。这一天,男女老幼都到寺庙去祈福;一是5月7日,相传是文成公主进入拉萨的那一天。女孩们要化妆跳舞,歌唱文成公主的事迹。至今,藏族的传统八大藏戏中,第一出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去世后,遗体被送往雅砻琼结(今山南地区琼结县境)的藏王墓地,与松赞干布合葬在一起,一直到今天。(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有一句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实它最早是专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上述成语中的“沉鱼”,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
  • 东方朔的父亲张夷活到二百岁时仍面若童子。东方朔出生三天后,母亲田氏死了,这时是汉景帝三年。一邻家妇女抱养了东方朔,这时东方刚刚发白,就用“东方” 作了他的姓。东方朔三岁时,对天下任何经书秘文,都过目成诵,还常常用手指着空中自言自语。有一次,养母忽然发现东方朔丢了,过了一个多月才回来,养母就打了他一顿。
  • 武训(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账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但那些描写大多都是杜撰,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 张三丰究竟出生在哪里,众说纷纭,史料上也是扑朔迷离,甚至有网友大谈张三丰是小龙女的儿子,简直到了风马牛要相及的地步。
  •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她聪慧果敢,才学过人,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
  • 西施是施朱太赤、施粉太白,且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的绝色美女,在历史上与王昭君、杨玉环、貂蝉齐名。
  • 中国的农业开创,是与炎帝神农氏分不开的,炎帝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与另一位伟人黄帝轩辕氏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相神。
  • 在《西游记》中,描绘了一个极其庞大纷繁、五花八门的神佛魔怪世界。诸神怪大多是民间广有影响的。其中护卫玉帝灵霄宝殿的是道教著名的四天师,即张、葛、许、丘四大天师。
  • 相传文成公主是唐宗室之女,名叫李雪雁。她主动应征和亲,巧设各种难题考验求婚使者。其胆识和智慧超群,深为唐太宗喜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