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硕人〉

作者:明珠

诗经赏析(小玉/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15803
【字号】    
   标签: tags: , ,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注释:

1.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硕人,指身材高大之人。可以形容男性也可以形容女性,《诗经》中有四首诗篇出现“硕人”这个词,都是形容贤德之人,如果是用于形容女性,就是指貌美且有美德的女子。颀,音奇;修长。《康熙字典》:“音祈。【广韵】长貌。【诗.卫风】硕人其颀。又【齐风】颀而长兮。”

锦,锦衣,有华美图案的绢帛类衣服,这种衣服是诸侯夫人的常服,参加重要的典礼时则另有礼服。在西周及春秋时期,也只有大国国君的嫡生女儿才有可能承传了这种锦衣的制作方法。它的制作流程是先染出五种颜色的丝,用五色丝同时织一块帛,这块帛织出后就带了非常漂亮的图案,然后再织下一块帛。把几块带有美丽图案的帛与事先准备好的做衬里的细绢一起缝合起来,就是一件夫人穿的锦衣。中华的神传文明博大精深,周朝时期制衣工艺的精湛程度,其天人合一的制衣理念,现代人很难想像及超越。

褧,音炯;褧衣,䌹衣、景衣;汉代以后称襌(音单)衣。用最细的素丝织成极薄的素纱,然后缝合而成的罩衫,无内里,可透视;这种罩衫薄如蝉翼,而且很轻。这种罩衫穿在锦衣的外面,主要是外出路上防风尘用的,还有就是令锦衣不至于那么的显眼。《中庸》:“诗曰‘衣锦尚䌹’,恶其文之着也。”“景衣”在先秦时期士官以上家庭嫁女时必穿。《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这是说新娘跟新郎出娘家的时候,新娘凭几登车(新娘与新郎不同车),保姆给新娘穿上景衣,然后才示意车伕驱车而行。按周礼的规定,卿、大夫、士官家庭的女儿出嫁不能穿锦衣。《仪礼.士昏礼》:“女次,纯衣𫄸袡。(新娘头戴被裼,穿着有浅绛色饰边的丝帛衣。)”

这两句的大意:(庄姜)她身材苗条而修长,穿着一件自己制作的五彩锦衣,锦衣外又加了一件罩衫。

2.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齐侯之子,指卫庄姜是齐庄公正妻所生的女儿。卫侯之妻,指她是卫庄公的正妻。东宫之妹,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因为太子居东宫,所以东宫在本诗中指当时的齐太子姜得臣,他是齐庄公的嫡长子;“东宫之妹”言外之意是说卫庄姜也是嫡生。邢侯之姨,卫庄姜的妹妹嫁给邢国国君为正妻,因此他称卫庄姜为大姨。谭公维私,维,其。私,先秦时期,女子称同胞姐妹的丈夫为“私”。孔颖达《毛诗正义》引《释亲》云:“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这五句的大意是:她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正妻,齐国太子的妹妹,刑侯的大姨;谭公是她的妹婿。

3.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柔软、细嫩、白皙。荑,菅茅初生的嫩芽称为荑;朱熹《诗经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凝脂,凝固的冰脂。在古汉语中,“脂”的意思为凝固的动植物的油脂,没有凝固的称为“膏”。可是动植物“脂”的颜色不一定都是洁白或乳白色,也有浅黄、黄色或棕色的,以之形容美女的皮肤还不够准确。孔颖达《毛诗正义》引《释器》云:“冰,脂也。”因此,笔者个人浅见,将“凝脂”释义为“凝固的冰脂”更为切合本诗的原义。

这两句诗的大意:她的手是那么的柔软、细嫩、白皙如菅茅初生的嫩芽;她的肌肤是那么的细腻、光滑如凝固的冰脂。

4.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领,颈,脖子的前面部分(后面为项)。蝤蛴,音求其;蝎虫,一种生长于木头中的虫子,长而白。《康熙字典》:“其在木中者白而长,故诗人以比妇人之颈。【诗.卫风】领如蝤蛴。【埤雅】蝤蛴之体有丰洁且白者,《七辨》曰:蝤蛴之领,阿那(婀娜)宜顾,是也。”瓠犀,音护希;也有写成“瓠栖”,指瓠瓜的子;将瓠瓜剖开后可以看到瓠瓜的子排列整齐且洁白。螓,音秦;昆虫名,样子似蝉而小。《毛传》:“螓首,颡(额)广而方。”女子的妆容让人认为“螓首”的条件有二,第一是天生额广而方;第二,发型上要配合,不能有刘海。蛾,蚕蛾;《康熙字典》:“【玉篇】蚕蛾也。【韵会】蛾似黄蝶而小,其眉句曲(弯曲)如画。”蛾眉,指所画的眉毛如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现代人称之为触须,古人直接称其为蛾眉。)

这三句大意:她嫩白的颈如蝤蛴,齿如瓠子又白又整齐,方广的前额细长的眉。

5.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美妙。巧笑,美妙的笑容。倩,仪态柔美的样子。盼,顾、看、美目流转的样子。这两句的大意笔者写不出来,请读者自行体会。

6.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敖,音熬;《说文》:“敖,出游也。”敖敖,闲雅行走貌。说,音义同税,税在古汉语中有一个意思是停止、休息;与《诗经.甘棠》:“召伯所说。”意思相同。农郊,本诗指东郊的农庄。因为诸侯国君的籍田在国都的东郊,那里有供休息及举行典礼的房子及院落,也就是国君的庄园。这两句大意:庄姜下车后闲雅悠然地行走,并在东郊的农庄中休息。

这一章前两句是说卫庄公到齐国亲迎庄姜,从齐国国都到卫国国都的东郊,庄姜及送亲队伍下车到农庄中休息。一般都会提前一两天到达东郊,婚礼的日期是事先定好的并安排在傍晚举行,在此之前要沐浴更衣及安排很多事情。到时国君会再来接新娘。

7.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牡,音母;雄性动物的统称。四牡,本诗借指四匹健马。骄,雄健貌。朱幩(音坟),指缠在马嚼子上的红绸。镳,音标;放在马口里的链形铁器,两端连在缰上,以便驾驭。近代称为马嚼或马嚼子。《说文》:“镳,马衔也。”镳镳,形容迎亲送亲的马队众多及排场盛大。

翟,音敌;本义为长尾野鸡,本诗指翟车。周朝时期后妃、王姬、夫人等出席正式场合所乘的五种车子之一,因为用翟羽做装饰及车子两旁的遮蔽,故称。茀,音扶;遮蔽。《毛传》:“夫人以翟羽饰车。茀,蔽也。”唐.贾公彦疏曰:“凡言翟者,皆谓翟鸟之羽,以为两旁之蔽。”翟茀以朝,指庄姜依诸侯夫人正妻之礼将乘专车进入国都宫殿与卫庄公成婚。《郑玄笺》:“此又言庄姜自近郊既正衣服,乘是车马以入君之朝,皆用嫡夫人之正礼。”

这三句的大意:给夫人拉车的四匹马多么矫健,迎送亲车队中所有马匹的马嚼上都缠着红绸,车队看起来又整齐又威武。夫人将乘坐华丽的翟车与车队一起进入国都。

8.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夙退,本诗指(早朝的)早退。这两句大意:(婚礼的当天,卫庄公还是照例早朝)卫国的卿大夫等官员早朝时很早就退朝,不想让国君太过劳累。(言外之意是因为傍晚卫庄公要与庄姜举行婚礼。)

据《礼记.玉藻》规定:“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这是说,清晨天刚濛濛亮可以分辨物体的时候,卿大夫等官员就要上朝。而国君则是日出后才上朝(到前殿)与众臣相见,相见礼毕,国君退到正殿中端坐,众臣也进来给国君汇报政事。

因此“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是指卫国的卿大夫官员在前殿跟卫庄公相见礼毕,大家就退朝了,因为不想让国君太过劳累,毕竟晚上国君要举行成婚之礼。从这两句也可以体会出,卫庄公这位国君平时还是比较勤勉的,而且卫国的官员也能体谅他的辛劳。而且很支持这场婚事。

9.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河,黄河。洋洋,形容黄河奔流向海的气势盛大。北流,指黄河的一条支流穿过卫国及齐国北流入海。活活,象声词,水流的声音;《康熙字典》及朱熹的《诗经集传》注音均为“括”。施,置,设。罛,音孤;大型的鱼网。濊濊,音货;象声词,放置鱼网的声音。

鳣,音沾;鲤鱼的一种,大的重千余斤。《康熙字典》:“【说文】鲤类也。【尔雅.释鱼】鳣。【注】大鱼。似鲟(鲟)而短鼻,口在颔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呼为黄鱼。”鲔,音尾;鳣鱼属。《康熙字典》引陆玑疏曰:“鲔似鳣而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头盔),口在颔下,大者为王鲔,小者为叔鲔,肉白,味不逮鳣,今东莱辽东谓之尉鱼。”发发,音拨;象声词,鱼入网后的挣扎声。《康熙字典》引马融曰:“鱼尾着网发发然。”

这四句大意:黄河之水洋洋洒洒向北流入大海。渔人官带人在河中放置大鱼网,鳣鱼、鲔鱼泼喇喇的只只被网罗。据《礼记.月令》规定:“(季春)荐鲔于寝庙(宗庙),乃为麦祈实。”可知此婚礼发生在季春三月。

10. 葭菼揭揭:葭,音加;初生的芦苇称为“葭”。菼,音毯;荻草初生曰菼。《说文》:“菼,雚(荻)之初生”揭揭,音杰;茁壮生长貌。仲春二月为葭草及荻草始生,三月刚好是它们茁壮生长时候。

11.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庶姜,指所有随嫁的女子均为庶出。孽,音聂;《说文》:“孽,庶子也。”孽孽,众多之意。庶士,众多随嫁的家丁(男丁)。朅,音窃;孔武勇猛之意。《毛传》:“朅,武壮貌。”这两句的大意:随嫁的女子虽为庶出但人数众多,而庄姜的家兵家臣则一个个孔武勇猛。

赏析:因为之前几篇《诗经》的赏析文章中都提到卫庄姜这位春秋初期的女子,所以笔者将〈硕人〉这首诗提前来赏析。

本诗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53年(卫庄公五年),齐国国君齐庄公的嫡长女庄姜嫁给卫庄公为夫人之事。而且《左传.隐公三年》直接点明了卫国人创作此诗原因:“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这是说卫国人之所以创作〈硕人〉这首诗是因为庄姜“美而无子”。可是我们从历代经学家的注释中,却看不到有多大的关联,也就是此诗还有一个没有被汉代之后的经学家解读出来的背景故事。

齐庄公(姜购)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诸侯国君,因为他在位六十四年,没有被《春秋三传》及《史记》的作者找到一件犯非礼的事情拿出来写。古代的史官就是这样,天子或诸侯国君做了本分的事情或治理好国家,他们都不写,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史官着重就是记载天子或诸侯国君做错事或违背周礼的那些事。

也就是在春秋初期齐庄公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比当时的周平王还大一辈。齐庄公有三位嫡生儿子,分别是得臣、禄甫、仲年。其中得臣先于齐庄公去世,所以国君的位置由齐僖公(禄甫)继任。还有三位嫡生女儿,而庄姜是长女,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得臣的妹妹)。

依照当时各诸侯国的联姻约定:“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这是说,比如卫庄公娶齐国的女子庄姜为正妻(嫡夫人),与齐国同姓的诸侯国中愿意加入联姻的,由另外两国各送一名贵族女子(一般均为国君的同姓至亲)给卫庄公做媵(分别为左媵及右媵),而且庄姜还要有同胞妹妹(古代称娣或女弟)或同胞长兄的嫡生女儿(侄或侄女)至少一名做陪嫁(以侄娣从)。除此之外的随嫁女子都没资格称为陪嫁。周礼还规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继承人:“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之子);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摘自汉.何休《公羊传》注疏)

可是齐国的国姓为姜,仅此一国。不像以姬姓为国姓的诸侯国随便找十几个都没问题。因此庄姜出嫁,肯定没有陪嫁的媵。至于是否有侄娣做陪嫁,那就要看庄姜的父亲齐庄公如何考虑了。

卫庄公与庄姜的婚事是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与齐庄公订的。可是随着庄姜快到十五岁的时候,齐庄公就开始有想法了,因为庄姜不仅长得美丽(春秋初期的第一美女),而且她的女功因为得到真正的传承,所以不管是织布还是制衣都做得非常精美。她的两个妹妹也都心灵手巧。

周礼中最精华的传承也是不立文字,口传心授,而且还规定了传嫡不传庶。西周初期只有三个诸侯国得到了这个传承,即齐国(姜太公的封国)、鲁国(周公旦的封国)、燕国(召公姬奭的封国)。当然朝廷中也有完整的传承。姜太公是亲自带着传承去赴任的。西周时期王后及大国的夫人所用的织布、制衣的设备比我们现代人想像的古代的纺织机器精巧太多了,那是真正的神传文明。表面文字上的东西,如果没有神的点化,他就是看几千年也看不出文字背后的神奇。

笔者说到此处,也许有读者会认为你是不是讲得太玄啦?!笔者举一个的例子,〈绿衣〉这首诗的作者其实是周公旦,讲述的是周公的夫人教导女儿织布制衣配色等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试一下,按笔者所标的注音朗读这首诗(由慢而快)对纠正儿童口吃或说话不利索有特殊的功效[1]。当然《诗经》中的诗篇神奇之处可不止这些。

齐庄公认为,把庄姜嫁给卫庄公已经让他占了大便宜了,哪里还舍得再赔上庄姜的两位同胞妹妹中的一个[2],而当时的齐太子得臣也没有可以当陪嫁的嫡生女儿。所以齐庄公与夫人一合计,就想了个办法,让庄姜最小的妹妹先出嫁,然后老二,然后庄姜。而这一等就等了四年,也就是庄姜十九岁那年春天,孟春一月,三妹(刚好十五岁)嫁给谭国国君。仲春二月,二妹嫁给刑国国君。季春三月,庄姜出嫁。全部都是做正妻。因为不管是周礼还是当时的风俗习惯都没有规定说妹妹出嫁须要把嫡亲姐姐当陪嫁的道理。所以当时各诸侯国的人知道此事后也只能惊叹于齐庄公的强势和老谋深算。只是有诸侯国的国君在聚会时开齐庄公的玩笑说,齐庄公只要有一个女儿没有生儿子(生儿子就是国君的继承人,而且要称齐庄公为外公),那这个女儿就白嫁了。而齐庄公听了这些传言后也是一笑置之,他认为自己的嫡生女儿不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在捉弄人,这种事情就偏偏发生在庄姜的身上。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她身材苗条而修长,穿着一件自己制作的五彩锦衣,锦衣外又加了一件罩衫。她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正妻,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刑侯的大姨;谭公是她的妹婿。

西周及春秋初期,大国国君的姐妹或女儿出嫁,她们所穿的衣服包括出嫁之后参加祭祀等典礼所要穿的衣服都是这些女孩子出嫁前亲手做的。本诗第一章是作者从远处看庄姜的感受。“硕人其颀”是讲庄姜从远处看就与众不同,“衣锦褧衣”首先是体现了庄姜的身份,因为在先秦时期也只有诸侯国君、夫人,或地位在他们之上的朝廷三公、王姬、后妃、天子才可以穿锦衣[3]。而且这种锦衣与汉代以后不同的是,它是用五彩丝线连帛连图案同时织出来的。

所以,第一章还有一个言外之意是说,庄姜高雅的气质,与众不同的才艺和她的五个显赫身份是相配的。在中国古代,从明末清初开始,民间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如果拿到先秦时期的主流社会去说会让人笑掉大牙。不要说诸侯夫人了,就说一般的卿大夫之家的正妻,如果不识字,不懂得周礼对织布制衣的相关规定,不懂得祭祀及重要典礼中的礼仪,不懂得教养孩子,她即使当木偶让保姆牵着生活都无法在主流社会中生存。因为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命妇必须跟着诸侯夫人走的,闲杂人等不能跟着。而如何走路,男女靠不同的边行走,前后次序还有讲究[4]。如何行礼回礼说话等等都有讲究。所以“女子无才”只能在庶民之家生活,因为“礼不下(及于)庶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笔者认为这一章的诗句用白话翻译出来会破坏她的意境。千百年来,古人对美女描写的诗篇有很多,能超越这一章诗句的却很少见。这一章的每一句都押韵,不仅读起来句句优美,而且每一句都令人遐想连翩,不管您在脑海中如何构思出庄姜的样子,当您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时,您都会觉得自己所构思的美人还是没有作者所描写的那样动人。

清朝的学者方玉润曾在《诗经原始》中称赞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笔者表示赞同。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美人在东郊的庄园前下车,闲雅悠然地行走,并在东郊的农庄中休息。给夫人拉车的四匹马多么矫健啊,迎送亲车队中所有马匹的马嚼外露部分都缠着红绸,车队看起来又整齐又威武。美人将乘坐华丽的翟车与车队一起进入国都。婚礼当天的早朝,卫国的卿大夫官员在前殿跟卫庄公相见礼毕,大家就退朝了,因为不想让国君太过劳累。

这一章的言外之意是说,庄姜的行走举止都合乎身份及礼仪,而卫国的官员等对卫庄公与庄姜的婚姻都是支持的。而卫庄公对自己能娶庄姜这样的妻子也是十分的满意。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黄河之水经过卫国及齐国,洋洋洒洒地向北流入大海。渔人官带人在河中放置大鱼网,鳣鱼、鲔鱼泼喇喇的只只被网罗,初生的葭草和菼草都在茁壮的生长。随嫁而来的女子虽然都是庶出,但也人数众多,随嫁而来的家丁个个都孔武勇猛。

因为庄姜出嫁时也是从齐国到卫国,古代的女子出嫁曰“于归”,此章首先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黄河北入海流)”比喻庄姜出嫁是一个很好的归宿。用“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比喻当时卫国的春天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今年的年景一定不会差,这一切似乎都是庄姜的出嫁带来的好兆头。而随着庄姜出嫁而来的男男女女今后都将在卫国安家落户,这又预示卫国的将来人口会增加。多么美好啊!

〈硕人〉这首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为什么呢?《春秋三传》及《史记》中只记载了卫庄姜“美而无子”或“好而无子”,却没有说出原因,依惯例也没有必要记载下来。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如同齐庄公在同一年的春天连嫁三个女儿一样,不仅齐卫两国的人都知道,附近诸侯国的人也都知道,但两件事情都没有违反周礼的规定,所以史官依惯例没有记载下来。

卫庄公与卫庄姜结婚之后,他们夫妻俩非常的恩爱,卫庄姜也显示出了名门闺秀的气度和不凡,把国君的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三个月后的一天,那是孟秋时节,卫庄姜在她专用的织布机上,用五色丝线织出了五块单一颜色的帛,其颜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因为是疏织与密织相结合,所以每块布都同时密织出三个字,比如青色的帛上有“东”、“木”、“青”三个字,呈三角形。卫庄姜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因为这五块丝帛是为他们将来的孩子准备的。

就在这时,保姆来请卫庄姜去堂屋,说齐国来人有要事禀报。当卫庄姜到堂屋听到来人说她的生母去世的消息时,大哭一声,当场晕倒在地。等到卫庄公听到消息赶来时,卫庄姜才醒过来。卫庄姜十九岁出嫁,与母亲在一起有十九年,母亲给予她太多太多的慈爱,因此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根本无法接受。

卫庄姜在第二天就先行赶回齐国奔丧,在走之前她就告诉卫庄公,她可能再也不会有孩子了。让卫庄公早点考虑再娶之事,并承诺她在齐国服丧三年后回来会帮卫庄公培养别的夫人生的孩子。

结语:〈硕人〉这首诗通过描写庄姜出嫁的故事,来讲述一些世人都明白的但又不愿意承认的道理。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如卫庄姜那样,长得那么的美,那么有身份和地位,又心灵手巧,上天还安排了那么好的婚姻给她,有一位深爱她的诸侯国君。可是,她也有她那个阶层的、无法化解的、必须去承受的烦恼和痛苦。

古人是这样,现代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不管您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或者您也像庄姜那样又美又有地位又有钱,您不妨扪心自问的想一想,您走过的这一段人生路,当您不再依靠父母,独自出来工作的时候,您真的一点烦恼都没有、天天都很快乐、也没有任何病痛和灾难吗?谁又能保证得了自己的将来一定会怎样呢?

所以,既也不要去羡慕别人,也不要去嘲笑别人,尽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分和责任,按中华的传统道德礼仪去做一个好人;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不亦乐乎?

[附注1] 出于对《诗经》这部儒家经典的尊敬,请读者不要只是为了纠正孩子口吃或说话不流利而去读这首诗。在教孩子读〈绿衣〉这首诗篇之前可以做一些准备。也就是准备五块标准的青、赤、黄、白、黑的色卡。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五个正色,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简单概念及对应的文字、如何辨认五方(东南中西北)及其文字。

[附注2]按当时的风俗是这样,侄娣中只要有一位超过十岁就可以当陪嫁,陪嫁过去后由夫人教导到十五岁举行成人礼以后再服侍国君。

[附注3]《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汉代之后出现了刺绣,锦衣上的图案是绣上去的。当然刺绣也是神传文明的一部分,也能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衣服。

[附注4]《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 《礼记.王制》:“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周礼中针对官员及其妻子还有很多规定,也就是说,古代的女子如果“无才”,到官员家里做妾可能都很难生活,因为连官员的妾生孩子及给孩子命名都有专门的礼仪。@*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雎不乱偶而居且勤劳,用以教化人,要求倾慕中的男女和结婚后的夫妻必须感情专一、勤劳……
  • 通过学习《诗经》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因为过去读书人不是每个都能在朝为官,即使不能为朝廷出力的,在乡中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民众,行善积德。
  • 本诗用“比”来起“兴”,“采采卷耳”象征着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叶象征贤人或贤臣……
  • 这神奇的诗篇,可说是一首预言诗。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某种现象时,该如何应对…
  • 〈樛木〉诗中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不能有嫉妒心。那么君子或淑女应该怎么做才能去掉嫉妒心呢?
  • 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单用“螽斯”或“螽斯羽”来比喻宽容不妒嫉的品德。
  • 一位女子的妇德很好时,才能操持好家庭中的事情,才能庇荫一家人,这就是“宜其家人”…
  • 〈兔罝〉也是一首神奇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意思完全不一样,刚好一正一反。正的一面是讲太平盛世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反的一面是讲暴政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
  • 古人认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上天赐予的,所以古人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食物来祭祀天地神明。《诗经》中有很多这一类的诗篇…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是反复的诵唱着追求美好的事物要合乎道德和礼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