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慧眼识佳作

作者:郑重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大鱼形象,表达了自己严肃的生活原则。(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78
【字号】    
   标签: tags: ,

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有一个衣着简陋、身体瘦弱的中年汉子,徘徊在尚书仆射、侍中沈约的府门外,他神色焦急,时常探首张望,显然是在等候什么。

原来这个中年汉子,就是《文心雕龙》的作者,名叫刘勰。他出身寒微,但自幼立志,勤奋好学。以后削发为僧,在寺庙之中,广泛阅读先代大量的文学作品和作家传略,然后又专心揣摩探讨文艺理论,终于在三十多岁时,写成《文心雕龙》十卷五十篇。无奈完稿之后,无人赏识。“难道如此佳作,就没有一个识得?”刘勰不信,决定把自己的书稿交给大诗人沈约品评。沈约当时官高爵显,门禁森严,刘勰无法入内,只好在门外等候沈约出来。

等了好久,才听见一声吆喝,脚步杂沓,一群侍卫,簇拥着沈约出来。刘勰连忙提书迎上,候于车前,求见沈约。侍卫见状,也不询问,持枪过来,便赶刘勰。刘勰哪里肯走,于是争吵起来。沈约听到吵闹声,连忙喝住侍卫,叫刘勰过来,温和地问道:“你手中提的是什么书?是要出卖的吗?”

刘勰恭敬地回答说:“这是后辈晚生我写的《文心雕龙》,想请大人费心过目。”

沈约是当时执掌文坛牛耳的领袖,今见刘勰持书,专候自己品评,心中十分高兴,便取来一读。他先看“原道第一”,暗暗称是;又看“明诗第六”,不觉拍手叫绝。沈约欣然下车,邀刘勰回宅中叙谈,两人一边品茗,一边谈论诗文,投契之状,亲密之情,像是多年的挚友。

送走刘勰,沈约将《文心雕龙》置于书案,从头到尾,又细读了一遍。

凭着沈约的推荐,刘勰在梁朝做了参军、东宫通事舍人等小官,后来,还得到了昭明太子萧统的器重。他的《文心雕龙》这部文学批评的巨著,也就受到当时文人的重视,广泛流传开来,终于成为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经典。

(据清代《渊鉴类涵》)@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欧阳修奉旨,便认真阅读《列传》,读毕,忽地长叹道:“宋公是我的前辈,同时我和他的许多看法又不尽相同,如果一意孤行,只按自己的意见去修改他人的著述,岂非无礼?”他决定一字不易。
  • 唐朝的魏徵说过:‘兼听则明’,作文吟诗,也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切不可孤芳自赏,妄自尊大。
  • 司马相如这次奉命作赋,深感责任重大。他原本就文思迟缓。为了把〈上林赋〉写得更好,广采博引,字斟句酌,倍加用心,费时半个多月,还只写了个开头。
  • 华传浩是昆剧名丑。他在年轻时,曾遇到一个主动上门传授演技的老师。
  • 寇准当上了宰相,却能谦受教益,立补“不学无术”之弊。此真不容易也!
  • 有一次,宫里的人架着一只鹰走过殿前,鹰忽然要挣脱飞起。赵匡胤感到奇怪,就 叫人放开它,它立刻飞进殿中,直扑画面上的那只雉鸡。
  • 只有一幅与众不同:画的是一匹奔驰的马蹄后面,几只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好像春风吹过画面,散发出阵阵醉人的清香。
  • 任安想超过贺真。先在画幅上尽情地画满楼台亭阁,只留下很少空白处,让贺真来点缀山水。贺真察觉任安的用意,挥笔在空白处淡淡地点了几笔,若隐若现地勾出远山近岫和江岸的形状。
  • 卖浆子的人,一看还是没法找钱,就索性把一叠子碗,都端出来,那个人一连喝了七八碗,肚子都喝得膨膨的了。
  • 原来,有个无赖汉,买通了奶妈,想骗取苏东坡的字,好去赚一笔钱,哪知空折腾了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