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手记:憨得不知怎么说

作者:张卉中

为了心中的目标,竭尽全力坚持下去。或许还要走很久,或许下一个拐角会有天使路过。(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68
【字号】    
   标签: tags: , ,

当初送孩子去森林小学,与我的成长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我从小就傻呼呼的,东西南北老是搞不清楚,对很多事情都超乎寻常地没概念,闹了不少笑话。半个世纪过去了,好像也没长进多少。

刚入小学,从操场走到教室都会迷路,加上生性害羞,吓得几乎不敢上学。记得第一次参加运动会,跑到中途捡个柿子,就一个人跑回家,不知还得跑到终点。尽管闹了不少笑话,但却“官运亨通”,不是当这个长,就是当那个长。也不知怎么当的,点名簿和生字簿老是分不清;帮忙批改作业,批着批着就批到自己这份范本上来。

记得入学当天,妈妈说:“如果老师问起,就说爸爸是台大教授。”我反复练习好几次才记住,至于那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不知多少年后才有点概念。后来,我就想是不是因为父亲的职位,老师才对我另眼相看?可是也只能适用于小学阶段,中学以后好像班级的干部都由同学投票表决。

刚进初中,那时谁都不认识,不知怎么的就当选卫生股长。而我们学校以注重环境整洁闻名,这可苦了我这个长。后来,我质问那位同学为什么提名我,她说:“你看起来很干净呀!”

在高中,又莫名其妙地当选区队长,也就是班长。记得第一次上军训课,因为紧张,口令越喊越快,同学们的步伐也跟着越变越快,终至我喊得上气不接下气,同学们则笑得直不起腰,这可能是最有趣的一堂军训课。而我这个别脚的班长还得当下去,大概蛮有娱乐价值的。

大学当选副班代,不记得闹过什么笑话,因为什么事也没做,任期就到了。图为台大校园。(宋碧龙╱大纪元)

至于大学当选副班代,就更不知是怎么回事了。不记得闹过什么笑话,因为什么事也没做,任期就到了。或许大学生活已经够精彩,也就不需要我去凑热闹吧。不过,我倒是逃过一场笑话。记得才上大学,就被征召参加篮球比赛。天哪!我既不懂球赛规则,更没有运动细胞,脸皮也不够厚,当然抵死不从。结果,你相信吗?一场球赛下来,以2比1的创低纪录收场。我真的没搞错,真的是一场篮球赛耶!

在家排行老五,我习惯于扮演妹妹的角色,从来不喜欢管别人,也不俱备领袖气质。可是在学校却得担任各种名堂的头头,即使当得再离谱,也逃不掉。等到出了社会,在一些团体当义工,我都找些打扫、煮饭、抄写、黏黏贴贴等琐碎的事做,尽可能隐藏自己在大学任教的身份,倒不是谦虚,而是心虚。因为这样闹起笑话来,比较不轰动。可是也不知什么缘故,每次做到最后,总得去扮演一个所谓有头有脸的角色,去闹大一点的笑话。

即使辞教职多年后的今天,也摆脱不了这种宿命,又忽然被冠上一个听起来还不算小的头衔,当了一个事业的什么长。闹了多少笑话就不用提了,可是想走又走不了。大概当个笑料是我这一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吧。

由于半世纪以来的种种经验,加上傻得斗不过人家,很自然地就接受了“人的命运是天定的”这种说法,一切随其自然,不必徒费力气争争斗斗的。对于几十年来教育环境充斥着恶性竞争,学子个性遭致扭曲,感到非常痛心。因此,我支持教育改革。而送孩子去森小,则是实践的第一步。@*

点阅【成长手记】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在慢下来的速度里,找到了与孩子间的共同语言,那是一种心与心的语言,心与心的共振,那才是教育与爱的本质。
  • 天下父母心,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优秀,但是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并在适当的时机提供孩子们帮助却是不少父母的难题。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名父亲如何透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关心女儿并拉近彼此间的相处方式,希望能对身为父母的你有所帮助。
  • 孩子总会长大,有一天会离家远走他乡,父母们虽然很清楚这天迟早会到来,但却难掩内心的不舍。美国纽约有位妈妈在儿子到外地读大学后,深刻体会到孩子离开后的寂寞感,但谁也没想到,儿子的体贴替她带来莫大的惊喜⋯⋯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