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古艺.品尝古意:中国古文物收藏拍卖传奇(5)

【文史】汝窑青瓷和一位贵妃的传奇故事

作者:飞鸿踏雪
font print 人气: 3607
【字号】    
   标签: tags: , ,

续前文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

在清宫的御藏中,有一个青瓷碟──“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这是一件底部刻有“奉华”两字的汝窑青瓷小碟。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造型简约。它是满釉烧造的艺术品,没有设圈足,只留3个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安着具装饰作用的金属环扣包边,镶上了边,看起来更加精致可爱,更加与众不同。底部刻有“奉华”两字,字体造型展现了落落大方、雍容华贵的设计感。

据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证,南宋刘贵妃号奉华,并且拥有大小两枚奉华印。从“奉华”的觹字可知,这件汝窑作品曾随着宋室南迁而被带往南宋宫廷,备受重视和珍爱。人们不免联想,这是否就是宋高宗宠妃刘贵妃之物,贵妃纤手曾经把玩使用过的?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刘贵妃的出身和“奉华堂”缘故:“贵妃,临安人,入宫为红霞帔。得幸,累迁才人、婕妤、婉容,寻进贵妃,専掌御前文字,工书画,画上用奉华堂印。”“红霞帔”是女子初入宫的名号,仅高于“侍御”,再进一级封郡夫人,再进一级是才人。可见刘贵妃入宫列红霞帔,地位很低,但她得到高宗的宠爱却比别人多,晋级也比他人快。

据《宋史.列传第二 后妃下》记载,“刘贵妃,其出单微。入宫,即大幸,由才人七迁至贵妃。”刘贵妃一进宫,高宗对她宛然一见钟情一般,宠爱加身,一连七迁直到贵妃,并且专掌御前文字,御用奉华堂印二颗。

西湖的南山胜迹有座“褒亲崇寿教寺”,俗称刘“娘子寺”。《西湖游览志》卷六记,此寺为宋绍兴十八年,刘贵妃建。由于刘贵妃的父亲献钱资助军费报效朝廷,因此高宗命建此寺嘉许他的功德。(“父懋因金人南侵献钱二万缗以助军费,髙宗嘉之,遂令建寺以为功德”。)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还有一件“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也是底部刻有“奉华”两字的汝窑青瓷。这个奉华纸槌瓶,颈部直长、肩部斜宽,腹部上段稍丰下段微微收敛,平底,底部有五枚小支钉痕,整体呈粉青釉色。这个造型在其它汝窑瓷器的婉约风中,映显出些些阳刚气息。这样的风格在同时期阿拉伯的金属器、玻璃器中常能见到。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底部可见乾隆御制诗,诗曰:

定州白恶有芒形
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
底完而旧铁余钉

“奉华”取自刘贵妃宫殿之名,宋高宗将众多书画珍品藏于奉华殿。这也侧证了宋高宗宠幸刘贵妃的一个面影。

奉华遗寺对髙松

刘贵妃因为受到高宗的宠爱而有了“恃宠而骄”的习气。《西湖游览志》记载,盛夏时节,刘贵妃常用水晶装饰脚踏垫,高宗看到了,却取下了水晶装饰到枕头上。刘贵妃因而惧怕才收敛了骄奢的习气。弁阳翁周密(字公谨,流寓吴兴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在娘子寺留有遗诗“翟羽鸾绡事已空,奉华遗寺对髙松”,恐怕也是对美丽奉华空自骄奢的一声叹息!

纵然得天独厚、天赋一身美丽华羽,如果不会善用自身的华羽,在浩瀚时空中,美丽的神鸟仅只留下惊鸿一瞥的掠影,不也遗憾?雨过处,奉华遗碟对天青,留给人间好玩味。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举办过“大观─北宋书画、汝窑、宋版图书特展”,其中的汝窑,除了院藏21件,加上借展来的,总共24件,可说破天荒地把汝窑存世的近半数稀世珍品汇聚一堂,展现古人若天人般绝妙绝美的创意,宴飨这一代人。汝窑特展带领现代人穿越时空,“品藏古艺、品尝古意”,神游古人素朴无瑕的世界。@*#

(点阅【品藏古艺.品尝古意】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瓷器的发展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时期,当时最著名的五大名窑是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就是代表宋瓷官窑系统的重要窑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以汝窑最受瞩目,其被誉为青瓷之魁的最大特色,不外乎是汝窑的釉色温润,器型典雅内敛,但更重要的是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精神与宋代所强调的雅致艺风尚相契合,北宋是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各地名窑师法自然,致力于创作作品再现天然之美,而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宋代雅致艺术文化熏陶下,蕴育了完美无缺的汝窑作品所兼具的陶瓷工艺技术与美学艺术,北宋汝窑瓷器被誉为青瓷之冠,绝非浪得虚名,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七十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二十一件,堪称世界之最。最近故宫博物院推出宋代陶瓷展,师法自然的天青色汝窑,一时之间声名大躁,人人想一窥究竟。
  •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和印纹硬陶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在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其在胎体、在釉层的烧制工艺都 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它是以高岭土制胎,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质地坚硬,吸水性弱,器表施釉;釉多呈青绿色,其 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随着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
  • “藏家特辑”,专为喜爱中华文物的收藏家所开设由台湾藏家提供多件珍稀中华文物,专文介绍赏析中华文物精致艺术之美。专栏刊登期间,若有海内外藏家有意收藏刊登古物,所获金额将成立基金,专款筹设台湾民间藏品博物馆文化园区,集台湾藏家的力量,为中华文物交流传承尽棉薄之力。
  • 璀璨生辉的金银器,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主要为皇室王公贵族所使用,金银器的吉祥寓意与精美纹饰,成为引导社会流行的时尚风格。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宝钿金花─惠风阁金银器展”,展期至5月31日止,展出邱郁芬女士惠风阁珍藏巧夺天工的鎏金银器,介绍金银器中精彩绝伦的民族金细工艺─花丝镶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隆重推出“贵似晨星——清宫传世十二至十四世纪青瓷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4月18日止,展出内容包括北宋汝窑、南宋官窑、传世哥窑等一百多件精彩绝伦的青瓷作品。
  • 德国柏林有一座现存的巴洛克式的雄伟的宫殿,它是十八世纪初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王后索菲‧夏洛特委托建筑师Arnold Nering设计的。在1705年夏洛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腓特烈一世将宫殿和附属产业命名为“夏洛滕堡宫”。此后几经扩建。
  • 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正推出“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特展,精选近百件永乐瓷器名品,一次完整呈献国人面前,这也是故宫开馆以来首次以明朝永乐皇帝之瓷器举办专题展览,相信必将引发艺文界的旋风。
  • 中国驰名四方、人们竞相购取的,都是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的产品。此镇从古至今就是烧瓷器的地方,但当地不产白土。白土来自(江西)婺源、(安徽)祁门的两座山。其一叫高梁山(高岭),出粳米土,土性坚硬。另一座叫开化山,出糯米土,土性粘软。将两种土掺和才能制成瓷器。
  • 2018年初,在伦敦市中心的主要街道与地铁里,可以看到一幅英国贵族的半身画像海报。略带忧郁的脸孔,看似赢弱的身体被包裹在锦缎蕾丝制成的华服之下,他就是17世纪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