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
父亲出生于屏东东港渔村的一户小康人家。来到世间不满三天,就因算命仙铁口直断其命格与兄长相克,而过继给一位被人遗弃的童养媳当养子。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母慈子孝传为亲友间的美谈。
坎坷的身世,反倒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和对待。他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他人的要求不多,而且比一般人更愿意付出,特别是对待遭逢困苦的人。 父亲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他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启迪子女。父亲平时话不多,所谈的极少是废话。他一生勤俭,以一份微薄的公家薪水,奉养父母、教养子女。 父亲宁可牺牲自我享受,无论如何也要成就子女们升学。对于他的护爱,我至今铭感在心。不仅如此,父亲每在筹足自家儿女的学费之余,还会对缴不全学费的邻居疏困。忆起那一幕幕父亲悄悄地将钱塞到登门求助者手中的影像,仿佛相当遥远,却又那么清晰、历历在目。
父亲非常疼我,即便我结婚生儿育女之后,依然疼我如故,我的子女们自然也成为父亲的最爱。每逢假日,我们一家大小外出赏玩时,孩子总会提议与外公、外婆相偕而行。 记得有一回,来到一处有山有水的风景区,孩子们一看到清澈的溪流,高兴地卷起裤管、拿着渔网,连奔带跑地跃入小鱼小虾漫游的溪中。正当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时,一条难得一见的肥肥胖胖的“土虱”,悠哉悠哉地游了过来,说也奇怪,它不偏不倚地投入孩子的渔网中。孩子们对这突如其来的庞然大物,又惊又喜,尖叫不已,溪边的游客纷纷围拢过来。有人羡慕地说,它的营养价值甚高;有人要出高价买断;有人想和我们平分…。只见父亲猛摇着手说:“不卖、不分、不给,就自己要。”围观的游客目光紧盯着这条肥肥胖胖的土虱鱼,那片好山好水,一时间好像都失去了吸引力。 一直到夜幕低垂,游客才纷纷收拾行囊离去。这时父亲领着孩子们一起合力把土虱鱼放回溪流中。父亲对土虱说:“游客众多,你也敢跑出来凑热闹?快游去,否则你要变成人家的佳肴了。”土虱鱼似乎听懂了,飞快地顺着溪流游去,可是,不一会儿,它突然转过头往回游,在我们脚边停留片刻,才头也不回地顺水游去。直到土虱鱼的身影完全消失,我们才结束一天的旅游,踏上归程。父亲的善举,深深地刻划在我们一家大小的心田。
母亲告诉我,有天大清晨,她和父亲一如往常地去附近山区健行。在离家不远的道路旁,父亲发现地上有一个牛皮信封袋,鼓鼓的,顺手捡起来一看,发现里面有为数不少的现钞。父亲毫不犹豫地将整个信封袋放回原处,以运动鞋紧紧压住。那天早上,他们就守着这个装满现钞的信封袋,等待失主出现。 就这样站着,等着,天都亮了,上班上学的人潮越来越多,整条道路又恢复了日间的喧嚷和忙碌。几个小时过后,终于看见一位形色焦虑的妇人,她连走带跑地、东张西望地一路赶来。等挨近父亲身旁的时候,父亲叫住她,问道:“为何如此慌忙?”妇人眼眶通红地说,家人因病送急诊,半夜出外向亲戚借钱,可是一早要赶去医院时,却发现口袋里的整个钱袋不见了。 这时,父亲移开那只布鞋,对妇人说:“是你的钱,就赶快拿回去;不是你的钱,不要动。”妇人立即躬身将牛皮信封袋拾起,感激得几乎五体投地,然后飞快地往回奔,跑了几步,又折回追赶父亲。妇人从钱袋中抽出几张大钞,硬是请父亲收下。父亲笑了笑说:“家有急事就快回去吧。我若要你这几张钞票,我老早就把整个袋子拿走了。” 父亲是大家公认的善人,有一副好心肠,可是父亲常对我说,做人本来就应该如此。
父亲的一生,除了任职公务之外,前后还当了17年的邻长。父亲本身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他经常关注、疏困邻里间的鳏寡孤独。 缅怀父亲的种种德行,我满心惭愧,望尘莫及。父亲那种对善的坚持与信念所带给我的影响,相信不仅止于我这一生,而是直臻永恒。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