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之前

粟耘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23日讯】人类的心灵既单薄且脆弱,既懒惰且粗陋,处处得要在掌声中呼吸,君不见何处不是奖章锦旗满天飞?人人因而抬胸挺肚,形貌扭曲变形,不复本来模样而自以为乐。

什么西瓜大王、豆浆大王、排骨大王等,不一而足,管他高等学府或引车卖浆之流,在浮名前一律平等的俯首称臣。

名,这个字本来简单,将东西定个称谓而已。

名,这个字实在太复杂,随着人类脑力的拓展,它有了太多不同的意义,又因为人类心识的闭塞,产生了太多的虚幻,人,因而被搅得寝食难安,不知己身为何物。

拿破仑是玩弄此道的高手,有一次他想起打造勋章的把戏,旁人问他何用?他说,不要小看这些毫不起眼的铁片,它足以令人舍身卖命呢!

居礼夫人是反制此道的泰斗,有人看见她把英国皇家学会刚颁赠的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极为吃惊,她却若无其事的笑着说:“我是想让孩子知道,荣誉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如果老守着它,将一事无成。”

可是,古往今来,居礼夫人有几个呢?人类的心灵既单薄且脆弱,既懒惰且粗陋,处处得要在掌声中呼吸,君不见何处不是奖章锦旗满天飞?人人因而抬胸挺肚,形貌扭曲变形,不复本来模样而自以为乐。有一位北大毕业、在他校念完硕士又回北大得博士的人说,北大毕业生出口闭口都爱说:“我们北大。”其实,他校也有他校的长处,北大未必事事比人强。北大人如是,台湾学校的学子们呢?不知有多少年轻人,就已在名之一事上浪费多少时间与精力了!其实,这个名害,无处不见,什么西瓜大王、豆浆大王、排骨大王等,不一而足,管他高等学府或引车卖浆之流,在浮名前一律平等的俯首称臣。

我曾见过一张画展请帖,经历栏塞得满满的,连中学时赛跑第一名都赫然在焉!也见过有人将以前参加过的、自己却发生不甚名誉之事的活动名称写上去,事过境迁,那件事后人已然不知,该项活动的名却颇为响亮,足以骄人矣!也有人出书,作者经历洋洋洒洒的一大串,连曾经待过却不欢而散的单位名称都写上去,道理与前者一样,可增声名也!凡事只要能攀上“名”字,往日的抱憾委屈与恩怨情仇何足挂齿?

近些年,又展毕卡索,又展达利的,无非是冲着“名”的大拜拜,会场嘻闹嘈杂,有如老市场,有几人是真要看点东西的?多年前赴日看印象派大展,观众自美术馆外排到上野公园间曲曲折折的绿荫走道里,宛如长蛇扭动,使我深为叹服日人之热中艺术,没想到,熟悉日本的友人说,他们看完后一定会拿着票根向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炫耀,才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名而来,不是为了看画,以此骄人,实与看画无关,名之一字,使那么多人在看画中浪费多少时间与生命啊!

趋名之心人皆有之,为名所惑,亦是司空见惯,看不见、摸不着、空空洞洞皆无所不在的名,是多么的神通广大。多年前,我听说某山寺住持,佛学精湛,心向往之,遂上山求师去,他看到有一位年轻人甚为好学,高兴之余,便在山道上倾囊相授,不想一位穷妇为生计所迫,以一身嶙峋瘦骨挑着远非她体力所能负荷的重担,走一步,颤一步的勉力而行,从我们身前经过,我看得心中惨恻,住持却视若无睹,依旧兴味盎然的大享传法之乐,此后我虽居寺经月,日日浸润山林,但再也不和他谈一佛字。

我早年曾尊师命,指导某大学绘画社团,其实年纪和学生差不多,蒙他们不弃,喊我老师,尤其是社长,由于接触较频,尤为殷勤,使我被喊得颇为飘飘然。有一次,我去拜访老师,谈话间,该社长来访,见到我们,都很有礼貌的招呼:“某老师好!某老师好!”谈到中途,社长见老师喊我名,即改口“某某兄”,待其离去时,便直呼“某某再见”了!前后不到二十分钟,一口气将我连降两级,那时年轻,真是错愕不已,直到多年后,才悟出个中滋味,不免莞尔。

名,有两孪生兄弟,一是权力,一是利益,三者纠结,相辅相成,而最直接与实际影响社会者,即是权力。所谓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其因无他,会使人自我膨胀也!有一名富家子弟,在家被仆人伺候惯了,参加童军露营,遇到琐事,照样将别的小朋友呼来唤去;商纣为了取悦妲己,不惜将孕妇剖腹取子,造成一尸二命而引以为荣,都是权力的膨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就说举世皆崇的诺贝尔奖好了,你算一算,历来对人类具有莫大贡献的人中,到底得奖的人多,还是没得奖的多?民国十六年九月,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和刘半农商议,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征其同意,鲁迅却这么的回信:

“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亲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鲁迅此举,应是极少数的特例吧!也有的得奖者,可以敬谨如故,仍回到他的专业领域,孜孜耕耘,有的受不了干扰,避世而居,这些都令人尊敬,有的觉得生活与心灵再也无法回到本来,甚至因而自尽,令人在怜惜之余,仍然要肃然起敬;怕的是有人因而挟得此奖的方便之门,失守领域,且迅速自我膨胀,不但“对不起人”,还搅乱了一池春水。

以前有二位年轻朋友,已是某名校的毕业生,却跟我诉苦他的手足学位都比他高,有意再升学。我跟他说,你如果真觉得学校里有书可读,就去吧!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比较,还是不要吧!这会把你自己掏空的。果然,几年后,他得了硕士,又考博士,笔试通过了,口试却败下阵来,有一天,跑来想跟我聊聊,正好我有友人来访,他在一旁闷坐一会儿后即告别北上,事后来信说,他是一路哭回台北的。我不甚明白,他是因为考不上博士而哭,还是因为终于大彻大悟而哭,也不想问他,倒是顾虑到他在那么低沉的心境下,独自在高速公路开了几个小时的车,简直比酗酒还要危险,却能安然无恙,而为之庆幸。曾闻有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参加歌唱比赛,沿路过关斩将,拼了无数场,到最后一战,眼看着就要博取胜利头衔时,父亲对儿子说:“今天我们去玩,不要参加比赛了好不好?免得被这个声名绑住了。”然后,父子两人轻轻松松的踏青去了,二者心境,真是天渊之别。

好名之心,人皆有之,世间追逐任何事物者,多少都会遭人嗤之以鼻,唯有逐名一项,无往不利,什么“人死留名,虎死留皮”,“成名容易守名难”等等,你想想,老背着这些教条的人,哪一个活得像个人样?难怪明人吕坤说:“名心盛者必作伪。”一个人如果着重于名,怎能用心在本身的工作上?如果常时经营图名的管道,又如何有工夫在实际工作上着力?所以,一个人若越着力于名,本身也越虚,而本身越虚,也就越想求名以为倚仗,又怎能真心对待自己,怎能不作伪?

我每看到举办什么比赛,有些已扬名立万者还要跟晚生后辈们争一席位,就觉得很可悲。早年有一友人,已在中学教书了,为了试试自己的能力,还去参加大学联考,如果考不上也罢,不幸的,竟然考上了,当她得意的证明自己宝刀未老时,我想到的是,有一位莘莘学子,被残忍的挤出了大学门槛,平白当了教育界的刽子手而不自知。我还见过不少自认“有知”之士,平日将某种比赛的评审骂得一文不值,一有机会,却拚命将自己的作品送去评审,以期增加声名;也见过有人将电视骂得一无是处,却不时出现萤光幕中;也有人不知在多久以前,出了什么书,或做了什么事,只要看到报章杂志说他什么好话,便一字不漏的记下来,不论隔多少年,不论出过多少书,都会一再的展示出来,尤其是越好的评语,更是善尽其力的一再宣传,以为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殊不知正好证明自己思想行为的停滞与薄弱。还有人一旦看到别人提出自己不知的论见便嗤之以鼻,却从来不曾想过个人的认知何其有限?也有人看到与己见不同的人,便视为凡夫俗子,而一旦与人争论不下,只要想到什么与己见相同的人,不论他平时是多么伧俗,凡叫得出名号的,便据之以为佐证,表示自己见解的精当,无知与偏狭之可怕如此!

还有一种是“超知”的可恨,一心好名,却不着痕迹,实际上百般迂回,以退为进的博取令人觉得他“不好名”的名,以期更加受人景仰。曾读一文,谈起有的名家在受人访问时,一味谦虚,期赢得访者更多的尊敬,真是描写得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绝。还有一种是用夸赞与讨好仰慕自己者为手段,以期得到相同效果,真是异曲同工,我既听过也见过,在艺文界初求声名,甚或已享盛名者,使用心机,施媒体小惠,待得享名声,或名上加名,立即获得惊人暴利,真叹服其等为投资天才,而惜其入错行矣,至于先将自己说得一文不值,然后将自己捧入空中,在此一压一涨之中,益显得不可一世,期引他人对自己仰之弥高,则是司空见惯的伎俩了。还有一种人,宁愿降格以求,博取等而下之者的认同,将本来可以拥有的豪情壮志,委之于浅水泥潭,以在小鱼小虾中养尊处优,平时虽皆谦卑无度,遇事则顽冥不化,不知所为何来?

佛经有言:“愚痴凡夫,随名相流。”诚然是有见地之语,以其人云亦云,随风仆倒之故,这和追逐流行的心理没有两样。其实,宗教界有许多高知识分子,由于自恃甚高,迷障更重,他随时可以引经据典,助长偏执,随名相流的情形自然更形严重,加以他们多拥有盛名,往往是社会的主导者,以至使得外表上看来昌盛璀璨的宗教现象,实内藏暗流,难以正视,至于政治界,则是无日不演光怪陆离的戏码,不提也罢。清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变法失败,被捕遇害前三日所写的狱中绝命诗说得简捷直接,读之令人背脊生凉,汗颜不已:

“圣人岂有胸中气,
下士空思身后名。”

原载中国时报(2002.01.23)(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神奇的心灵感应 (1/9/2002)    
  • 连本带厉杨女士入禀高院追讨三千三百万 (1/2/2002)    
  • 25%的美国成年网民曾寻找有关宗教和心灵资讯 (12/24/2001)    
  • 披头四乔治哈里逊骨灰将洒在印度恒河 (12/3/2001)    
  • 明星、爸妈、经纪人–让我欢喜让我懮 (12/3/2001)    
  • 【纪元专栏】廖亦武: 老红卫兵张承志 (11/28/2001)    
  • 台湾歌手”统一大陆” 热情撼动华人心灵 (11/27/2001)    
  • 台湾书市大陆“热” (11/26/2001)    
  • 大陆小学流行编歌反映社会怪现象 (11/20/2001)    
  • 张迈:想起张志新,就想起张广天 (11/19/2001)    
  • 哈利波特夸大魔法 唐代豪:忧心孩子受影响 (11/15/2001)    
  • 一打工青年见义勇为 遭冷遇黯然返乡 (11/15/2001)    
  • 黄奴:我们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新道德”? (11/10/2001)    
  • 阳光的孩子出书 小小心灵飞向天际 (10/28/2001)    
  • 女大学生喜欢的男性美 (10/26/2001)    
  • 恐怖主义相关书籍 欧洲热卖 (10/25/2001)    
  • 《喜剧之王》令心灵受伤 张柏芝曾想退出娱乐圈 (10/21/2001)    
  • 评论:失去纽约后的互联网时代 (10/16/2001)    
  • 目光接触脑部活动增加 一见钟情有科学根据 (10/15/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