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骆驼行-从台湾到大陆(26)

26 巧遇
墨尔本 骆驼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13日讯】26 巧遇

我在川南区党委办公室做一名普通职员﹐负责公文处理。一周后﹐为了了解情况而奉命跟随征粮队下乡征粮。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因为这里有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在农村打游击﹐捉到解放军一律砍头。那时我是个刚满18岁的小伙子﹐对于危险的工作特感兴趣。说句老实话﹐我确是有点楞头楞脑。在那种险恶环境下﹐我什么也不在乎。我们征粮组一共六个人。三男三女。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我们一到农村就分散活动﹐到各农民家了解田产情况。有一天逢上“赶场”(即集镇的交易日)﹐我一个人到集市溜哒﹐见一群绅士派头的老头子围在一起像在开会。我偎上去一看﹐他们在翻阅一个小本子﹐我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上前一把抢过小本子﹐一看﹐上面是田亩名单﹐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于是我说﹕“这个我要拿回去看看。”说着就把小册子装在衣袋里带回来交给组长。组长如获至宝﹐十分高兴﹐不过他又警告我以后别一个人瞎闯﹐要是那一伙人把我围起来采取行动﹐我是毫无办法的。“可是他们不知道我是单刀赴会﹐”我分辩说﹐“他们肯定以为我后边有好多人作后盾﹐否则是不会那样顺从地‘缴械’的。”

就在那天夜里﹐敌人来了。他们包围了我们的驻地—一家地主大院。又是砸门﹐又是打枪﹐而我们六个人只有一支长枪和一支手枪﹐根本无法抵抗。我们只好采取固守的办法。组长使用长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佯作“很多人”﹐副组长则紧握手枪﹐以应万一。由于这家的大门厚实﹐敌人又摸不清我们的虚实﹐这样僵持到黎明﹐区政府闻枪声派人赶来援救﹐敌人才遁去了。

第二天上午﹐机关来人通知我回去领命。我回到机关后﹐说首长找 我谈话。我心里有些嘀咕﹕是不是要批评我在工作中犯了自由主义呢﹖可是我是有成绩的—我拿到了征粮所需要的田亩册呀……

我们首长姓郭。那时大家都是从部队下来的﹐都还穿着军装﹐胸前仍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符号。只是称呼改变了﹐首长不再是师长﹑团长﹐而是“书记”﹑“主任”等。

我一回到机关﹐先直接到郭主任办公室报到。这时郭主任抬头见我来了﹐他忙站起并笑盈盈地向我走来。我毕恭毕敬地向他敬了个军礼。他并不还礼﹐而是伸手和我握手。这表情﹐这动作都使我感到特别亲切﹐我觉得这位大首长简直比我以前的连长还平易近人。

郭主任把我让到办公室内﹐又给我端了一把椅子﹐让我坐在他的对面﹐亲切地问﹕“这几天在农村干的怎么样﹖”

我笑笑﹐觉得这问题太大﹐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笼统地说﹕“挺好的﹐工作挺顺利。”

我等他进一步提出具体的问题。可是他没有提问﹐却意外地说﹕“你的入团介绍人是孙光明﹗这是我从你的档案材料上发现的。孙光明可是个好同志啊﹐我当军分区司令员时﹐他是我手下的一个副连长﹐淮海战役中又立了功﹐升为连长﹐过江后﹐在南京成立了军政大学﹐我就把他送去当指导员了。你在军大的表现不错。”

听他讲这些﹐我很高兴﹐可是他讲这些干什么呢﹖我实在摸不透他的目的。可是紧接着就言归正传了﹕

“你是从台湾来的﹐真是巧遇。我发现你是我的好朋友的儿子﹕我和你父亲是小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他这个人很聪明﹐办事能力强﹐可就是读书不怎么用功。我们长大后﹐各奔前程﹐他参加了国民党军队﹐我加入了共产党的红军﹐哈﹐分道扬镳了﹗”他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这时候我的感觉仿彿是在做梦。不知如何答话。只听他接着说﹕“我总想帮他一把﹐你想﹐跟国民党做事能有什么前途﹗还不如早点转到人民一边来。胜利后﹐他在南京时﹐我就派人去找他﹐动员他过来﹐可他不动心﹐他毕竟是我少年时代的好朋友﹐我不能眼看他走下坡路﹐所以我决定再作一次最后的努力﹐让你回台湾﹐把大陆解放后的情况向他介绍一下﹐也把我的情况说一说。当然这是保密的。你觉得可以做这件事吗﹖”

一听说要我回台湾﹐我的脑子里就嗡地一下﹐仿彿爆炸了似的。这样的意外事件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的思想顿时乱作一团。

“那……那……我怎么去啊﹐我这样子……”我看了看自己的军装﹐意思是说﹐我总不能作为解放军去台湾吧﹖

郭主任笑笑﹕“只要你决定去﹐组织上会设法送你的。你个人有什么困难吗﹖”

“我个人当然没有什么困难。从台湾回来后也没有回过徐州老家﹐没有什么牵挂。”

“那好﹐就这样决定吧。”

“可是﹐我离开台湾时﹐曾经写信对父亲说﹐我要参加革命﹐不做出一番事业不回去见他。可现在我一事无成﹐怎么见他呢﹖再说周围的人也要笑我—‘没出息的﹐白跑了一圈﹐没混上饭吃﹐又逃回来了’﹗”

郭主任笑着站起来﹐贴近我﹐友爱地拍拍我的肩膀﹕

“很好嘛﹐就这样﹐你就假装没有混上饭吃﹐凄凄惶惶地逃回来了。尽量装作一副没有出息的样子﹐让人家瞧不起你。要是反过来﹐你处处表现很能干﹐那就要被怀疑了。那就将一事无成﹐而且很危险﹗

“那……那……我这青年团也白入了﹐学习模范也白当了﹗”我有些泄气。

“呃﹐这就不对了﹐”他严肃起来﹕“正因为你已经入了团﹐当了两次模范﹐我才敢派你回去﹐若是你连这点问题都想不通﹐这点为党工作的勇气也没有﹐那才是白做青年团员﹐白做模范了呢。”

我心里一惊﹐这才意识到又是一个“大关”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是不应该犹豫的﹐可我……

“你不是下决心为革命工作吗﹖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斗争。而斗争就意味着克服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两种态度﹐一个是知难而退﹐败下阵来﹐一个是迎着困难而上﹐夺取胜利。作为一个青年团员﹐你应该明白采取什么态度。”稍停﹐改换语气﹕“当然﹐我今天只是向你提出这个愿望﹐这还是我个人的想法﹐不是组织上的最后决定。你如果实在不愿去﹐也不勉强。不然的话﹐硬派你去﹐也不会完成任务﹐甚至会给革命带来损失。”

这最后一句话简直是抽了我一鞭子。“给革命带来损失”﹐意思很明显﹐那是说我会背叛革命﹐成为可耻的叛徒。我怎么会那样糟糕。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我毅然决定仰起脸﹐斩钉截铁地说﹕“我去﹗坚决服从组织分派﹐完成任务﹗”

“这就对了。”他释然地重新坐下﹕“希望你不要只是为了维护自尊心而说赌气的话。还要进一步考虑。给你三天时间﹐认真地反复地思考﹐要深思熟虑。同时组织上也要作进一步考虑﹐还得作些准备工作。我们得向西南局请示﹐然后西南局得跟华东局联系。先得把路子打通﹐才能送你上路。”

本书获作者授权转载,欲购者请联系澳洲罗小姐:sluo@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的学校在扩大。现在已经拥有三十多个学生了﹐分别在两个教室上课。自然﹐一个教师是不够了﹐因此又聘请了一位新教师。他专门教历史﹐地理和音乐。可是我们学校没有任何乐器﹐因此音乐课就只是教唱歌。
  • 抗战期间﹐在我的家乡﹐有两所中学。一所是国民党游击队办的游击中学﹐学校培养学生树立两种思想﹕一个是“抗日”﹐另一个是“剿匪”﹐即打共产党。这个游击中学是没有固定校址的﹐经常打游击﹐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上课。师生们住老百姓的房子﹐有时住牛屋马房﹐上课在树林里﹐黑板挂在树上﹐学生用便鞋垫底﹐席地而坐﹐每人膝盖上放一块木板作课桌。当时有个学生编了这样一首打油诗﹕“肩背包袱臀坐履﹐东庄又往西庄移。若问食宿怎么样﹐一日两餐夜伴驴。”这是这个学校生活的高度概括。由于条件差﹐生活艰苦﹐就倍感时间紧迫﹐求学不易﹐因而教师教得特别卖力﹐学生学习得也特别用功﹐教学成绩是卓著的。老百姓见他们有强烈的爱国心﹐所以对他们也大力支援。
  • 1945年的夏天﹐学校放暑假后﹐我背着极简单的行李回到良村。那天中午﹐我一走进村庄﹐有些村民就围着我笑。我看得出﹐那是一种讥笑﹐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有的人就问我﹕“骆驼﹐你又添了个弟弟﹐还是妹妹﹖”我被问得莫名其妙。另外的人就制止问话的人﹕“你别问他﹐他长期住在敬安﹐不在家﹐不知道家里的事。”我默默地思前想后﹐也就明白个七八分﹐肯定是继母出了问题。
  • 一天早上﹐胡大海又来找我﹐他一进门就说﹕“骆驼﹐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声称为了结束内战﹐解救人民于倒悬﹐邀请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去重庆谈和。毛泽东应邀前往并且在当年十月十日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便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报纸﹑杂志上还刊登了这两位首领举杯庆贺的照片。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和平日子了。可是事实上﹐国共两方的军事斗争丝毫未减﹐各战场的斗争反而日益剧烈。三个月后﹐蒋介石公开谴责共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必须予以惩罚﹐于是宣布“戡乱总动员令”﹐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三个月内消灭共匪。其实国民党早有准备﹐日本一投降﹐蒋介石便以最高统帅身份﹐明令共产党不得接受当地日军投降﹐而要日军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同时国民党加紧调遣部队赶赴华北和东北﹐去对付那里的八路军。著名的远征军---全副美式装备的新一军便被开往东北。我父亲就在新一军服务。他趁调往东北的机会﹐顺便请假回家探亲。这样﹐在1946年夏天﹐父亲便带着他的“抗战夫人”---我的第二个继母﹐凯旋回乡了﹐还带来我的两个小妹妹。我的前一个继母则因为父亲早先声明离婚而回刘村娘家去了。
  • 我父亲所属的那支国民党部队---新一军凭着它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和优势兵力在东北作战节节胜利﹐势不可挡地从南往北推进﹐直到攻占了东北重镇长春市。在华北﹐也是国民党军队节节胜利﹐一举占领了共产党的首府延安。共产党的领袖们已经化整为零﹐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是1947年春天的局势。
  • 上面这首短歌是1947年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歌曲。它的内容和曲调都极简单﹐但它是轻松的﹐明快的﹐热情而有力。它唱出了人们的心情﹐唱出了人们的愿望。这支歌极容易学﹐只要听一遍就可以跟着唱起来。而且一唱起来就要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反复唱下去。
  • 父亲的电报搅乱了我的思想﹐那天晚上我没能睡好觉。一大早就起了床匆匆赶到学校去。那是一个初冬的清晨﹐街上行人稀少﹐这么早去上学的只有我一个。走进芜关校门﹐校园里静得可怕。我看见枯黄的树叶默默地落下来。
  • 亲爱的王湘同学并转其他同窗好友
  • 1949年的元旦到了。

    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报纸上登出的第一件新闻是蒋总统的“元旦文告”。声称政府已敞开和平之门﹐愿与共产党举行和平谈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