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日下”是如何产生的?

刘云霞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7日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有很多人对目前中国的道德现状感到非常焦虑:以中国一些企业目前的诚信程度,他们怎么能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勺羹?虽然在此前很久有何清涟、盛洪、樊刚、茅于轼等一批经济学家,曾经就经济学与道德的问题产生过争论,但那时候,人们好像对中国的道德现状还没有那么悲观。而随着这大半年来中国股市股指的一路狂泻,人们终于开始使用“道德”这样的字眼来关注我们的经济界了。

事实上,除了股市,现在在中国社会里,我们的目光所及的一切,哪一样能够离得开道德的追问:从政府官员的腐败成风,到公(安)检(察)法(院)的胡乱办案、做黑社会的保护伞;从吸毒贩毒、拐卖妇女儿童,到偷摸抢劫、大肆造假;从有毒大米、注水肉,到科学家为虚假保健品作伪证骗人;从市民公开哄抢广场上的鲜花,到哄抢“伟哥”、哄抢商家促消赠送品以致相互践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到了令人无法安心的地步。就连一向被奉为社会道德底线的医生和教师,也加入了道德堕落的队伍。这已经够可怕的了。然而,更为可怕的是:当一些良知尚未泯灭的人对此种现象发出感慨、批判,进而呼吁道德重建的时候,他们不但会遭遇一些痞里痞气的人站出来指责,说他们虚伪,而且,这样的指责还会得到众多喝彩。那些既不批判、也不指责的人,却还要说出如此令人丧气的话:“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的,这年头,谁还讲什么道德呀,要嘛捞钱,要嘛抓权,有了这些才什么也不怕了。”

当民众普遍地感到“这世道,靠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怎么能改变得了”的时候,当人们连“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游戏规则都不再遵守了的时候,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明目张胆地张扬自己的狡诈、无限光荣地炫耀自己的无耻、津津乐道地品味自己的卑鄙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社会的道德还能有什么样的指望呢?

1933年因自己的思想被迫亡国外的德国诗人布莱希特在他的《一个不需要特别道德的国家》中这样写道:“一个在那里不会受到压迫的国家,不需要特别的对自由的热爱。不感到非正义,人们不会去发展特别的正义感。”现在的中国,是一个需要特别道德的国家。但是,目前的中国却是一个道德稀缺的国家。原因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绝望和因绝望而产生的漠视。

如果不是因为绝望,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怎么会认同这样的道德准则:损人利己是能耐,弱肉强食是发展的必须,投机钻营是成功必备的诀窍,为了自己的“幸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如果不是因为绝望,一向相信善恶终有报的中国人,怎么会不再在乎善恶?一向以讲道德为美德的中国人,怎么会不再理会道德?年轻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善恶终有报,不过是人类中所有弱者为欺骗自己编造的一个童话。什么道德良心,那些权力的拥有者从来就没有讲过道德良心。他们只擅长搞阴谋诡计。他们所讲的道德不过是冠冕堂皇的粉饰。什么“我们要为什么什么主义而奋斗终身”的鼓噪,都不过是拿别人的性命打自己的江山。几千年来中国真正实行的,不过是州官可以放火、百姓却不可以点灯的政策。几千年来以各种名义进行的革命,也不过是一些人为了从另一些人的手里夺得这放火的权力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绝望,人们怎么会如此地以厚颜无耻 为光荣?绝望,对真理与正义、公平与公正可能存在的绝望、对善恶终有报应的绝望、对良知的绝望、对来世审判的绝望,使人们什么都不怕了。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公正、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纠正的现实产生了绝望。

“世风日下”。可是,谁该对此负责呢?在历来的中国,普通百姓都没有引领“世风”的责任和力量。而这个社会是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人们对“榜样”产生绝望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采取漠视的态度:漠视道德、是非、善恶、美丑,甚至,让自己生活在末世的情节中:活一天算一天罢,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转自﹕人民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德治国”之药方并非突发奇想,此前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议决建立"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就已敲响全民道德重建的锣鼓,殊不知这些年来却是世风日下,人心糜烂。于是想起国民政府当年的"新生活运动"。那阵的"精神文明指导"是从儒家传统中来的,无非是忠孝仁勇、礼义廉耻。由于战乱频仍,这一匡扶世风之努力毁于烽火之中。当时有一专写讽刺打油诗的诗人袁水拍嘲讽"新生活运动",有句曰:新生活,新生活,什么新生活,还是旧生活!
  • “以德治国”之药方并非突发奇想,此前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议决建立"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就已敲响全民道德重建的锣鼓,殊不知这些年来却是世风日下,人心糜烂。于是想起国民政府当年的"新生活运动"。那阵的"精神文明指导"是从儒家传统中来的,无非是忠孝仁勇、礼义廉耻。由于战乱频仍,这一匡扶世风之努力毁于烽火之中。当时有一专写讽刺打油诗的诗人袁水拍嘲讽"新生活运动",有句曰:新生活,新生活,什么新生活,还是旧生活!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也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还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