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翠英绘画画解–《孔子问礼图》

武汉仁
font print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29日讯】《孔子问礼图》/法轮功学员章翠英作/http://www.zhangcuiying.org/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老子》帛书残片(局部)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碑楼,据传那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立的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洛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

作者画的《孔子问礼图》就是反映这个故事的。从画面上看老子确实很老了,银发后束、须眉尽白,盘坐在石台上。孔子还当盛年,他见老子执弟子之礼。孔子毕恭毕敬地双足并齐,双手拱手向老子鞠躬敬礼。老子回礼后,允许孔子坐下来谈。孔子说:“先生是道德的化身,先生是学问的渊薮(sou),先生是活的史书,先生……”(——那个时代弟子见着老师,在正式谈话前都要说很多很长的恭敬的话,然后才问问题,中外皆然。释迦牟尼的弟子见他,也是如此。)老子打断孔子的“礼貌语言”说:“你有什么问题,请说吧!”孔子说:“丘孤陋(lou)寡闻,想向先生求教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请先生不吝赐教!”老子哈哈大笑:“什么不好学?你学这玩意儿干什么!礼这个玩意儿是个虚假、浮浅、表面的东西。人类在一步一步地堕落,从道堕落到德,从德堕落到仁,从仁堕落到义,从义堕落到礼。到了这个礼,已经是忠实诚信越来越少,越来越虚假,越来越浮浅,越来越表面了。什么礼呀礼的,这种假惺惺的表面文明,恕我直言,简直就是社会祸乱的开始。不要捡着个抹布当文书,抓着块铁片当虎符!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抛弃那些什(shi)佰之器、舟舆(yu)、甲兵、贤名、金玉、食税、法律等多余的东西,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只有返朴归真,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孔子碰了一鼻子的灰。从老子那儿回来,孔子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惊叹于老子的学问之博大精深,对自己的弟子们说:“我虽然不赞成老先生的高见,但老先生真如一条深远莫测,见首不见尾的龙啊!”孔子的理想是“克己复礼”,希冀社会退回到周公时代,结果没想到老子走得更远,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义、礼、智、信”,老子的“虚无清静,自然无为”,一表一里,成为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和修炼方式,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又使少数有根基、能修炼的人可以修炼上去。孔子和老子的学说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及世界各地,也使这些国家和民族受益。中华民族形成这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也许不是偶然的吧。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外儒内道”之说。就是说,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表面上是讲儒家的一套,骨子里却是用道家的一套;在社会上是讲孔子的一套,在个人道德的修炼上却是用老子的一套。李洪志老师说:“我告诉大家,儒教修炼到了极高层次上,它是归为道家的;……”(《转法轮》第159页)就是说,在高层次上,道是儒的老师。作者1984年画的这幅《孔子问礼图》,描绘了孔子(——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毕恭毕敬地双足并齐,双手拱手向老子(——道家的“先天玄元皇帝”)鞠躬致敬,向老子问礼的历史画卷。(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从宋国赶往郑国的途中,由于师徒们赶路仓促,孔子与弟子们走散了。抵达郑国国都后,他伶仃一人站在新郑(今河南新郑)的东门口四处张望弟子们的踪影。
  • 河南省卫辉市的比干庙内目前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仅存的孔子真迹。图为历经2000多年风雨的孔子剑书碑。
  • 从城父继续南行,孔子和弟子们到了楚国的负函(今河南信阳)。负函原为蔡国城邑,后被楚国侵占,蔡国被迫迁都下蔡(今安徽凤台)。原蔡国的一些人民被迫聚居于负函,楚国派大将沈诸梁治理。
  •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师徒再次回到了卫国。这次回卫国的具体路线是从负函到陈国,自陈国北上,经宋国的仪邑,抵达卫国蒲邑,由蒲邑回到卫国都城帝丘。这一年,孔子67岁。
  •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齐国贵族国书等人率军攻打鲁国。季康子向冉求问应敌之计。叔孙氏、孟孙氏不想作战,冉求力主迎战齐军。季康子被冉求说服。鲁军分两路抵抗,大贵族孟孺子统率右军,冉求统率左军。结果,右军一战败回。冉求率左军英勇奋战,打得齐军狼狈而逃。孔子的另两位弟子樊迟、有若也参加了战斗。孔子听到冉求等人率军抗击齐国侵犯,大加称赞:“这是义啊!”
  • 不久,又发生了季康子祭祀泰山的僭礼事件。

    季康子准备前往泰山行祭祀之礼,尚未出发,这消息在鲁国都城已传得沸沸扬扬。孔子派弟子将冉求叫来,神色严肃地对他说:“你不能劝阻此事吗?”冉求回答说不能。孔子十分失望,感叹道:“难道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会接受你们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

  • 天下之大,却无处有明君圣王出现的征兆。孔子看到鲁国的当政者对自己所坚持的政见已丝毫不感兴趣,自己在国政方面已不可能发生怎样的作用,在失望之余,息下心来,将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精力全部用在了教育事业和文献整理上。孔子终于成了一位比先前任何时候都要单纯得多的教育家和学者。在随后的几千年中,失意的政治家其实也大多走了这条道路。
  • 在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前,孔子经历了一场大病。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孔子一生中,身体状况都是很好的,还在早年时期他即是射箭、驾车的好手,在这点上就连一向以身强力壮而自诩的弟子子路也深为佩服。据古籍记载,孔子年轻时力能“举国门(即城门)之关”,由此亦可见出他身体勇健的程度。
  • 光阴在悲伤的余绪中又过去了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春天,孔子一病不起。此时,在世的弟子中不论在年岁上还是从资历上来看,子贡算是第一位的人物了。当子贡赶来看望自己所尊敬的夫子时,已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孔子强撑起身体,扶杖立在门口。
  •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