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数来宝】.【名句故事】

有“艾”无碍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作者:容乃加
小小艾草是中华文化重宝之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8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艾草在中华文化中着重彩,“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有多少文化传承来自于艾?听过艾粽子、艾馄饨疗病吗?连孟子都借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孟子借“艾”传达什么理念呢?

黄历五月里,逢端午,是凸显艾草特色的一个时节。瞧,艾草有“五月艾”的芳名,同时医家用干艾灸百病,故而称艾为“灸草”、“医草”。艾草的用处很多,既是好食材,也是医病良药。最古早的中国民谣中,就有采艾的歌谣。“一日不见如三年”的浓情蜜语,就是从《诗经》中脱胎而来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国风‧王风‧采葛》)显然艾草在古代普遍被采用。

加入艾草做成的艾草粽,可口又保健。(林仕杰/大纪元)

《本草纲目》说嫩艾可以作菜食,和面作成馄饨丸子,也可以做成生姜煎干艾饼,长服止泻痢。(“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作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艾草入了这些个常民食物,都具有疗病的功效,展现了艾的食疗同源的功用。艾性至热,李时珍说︰“艾灸百病能回绝气。”中医灸疾用干艾绒,置久而弥善,越陈而越佳,“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故而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是灸疗中医学重宝,古人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fotolia)

孟子真正说的“七年之病”不是指一般生理上的病,“三年之艾”也是一种借喻,那么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要表达什么思想呢?我们都知道,生在战国时代的孟子,为劝谏各国君主实施仁政,不远千里到处奔波,他讲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他的政治思想的表现。让我们回到这话的原典──《孟子·离篓上》的时空去看看。这一篇孟子阐述“以仁政治天下”的观点,“三年之艾”在孟子的眼中是什么理念的化身呢?

孟子处在战国时代,看到各诸侯王,讲法术、讲权势,讲利益,但是却几乎不讲仁政,仁政几乎要消失踪迹了。他劝告想要“王天下”的君主们要以“仁政”为重:[1]

当今天下之君有好仁政的,那么诸侯都会聚集到他那里为他效命,就像水往低处流那般自然,实施仁政自然就成了天下的君王,即使本人没有“王天下”之意,形势也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天下局势紊乱,人心不古,社会危乱,病情深重。在这种局势中,想“王天下”,就好像“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唾手可得。艾草虽然是灵药,但针对年久日深的痼疾,想要治好久病,没有三年之艾也起不了作用。但三年之艾不是随取随得的,需要时间,采来之后必须经过三年岁月来成就,若没有准备的功夫,最终也得不到。同样的,君王呀!如果当下不立志于仁政,不积蓄仁政的能量,那么连艾草都不可得,更不用说“三年之艾”。想“王天下”之王侯,面对社会国家的重疾,如果从现在开始行动,去采集蓄积艾草,则可能还有机会得到三年之艾可用。不然的话,病情日益深重,死情日益迫近眼前,而三年之艾终不可得矣,最终就是无奈地陷入死路。

孟子讲“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为了宣扬“仁政”思想的借喻。将“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放到个人的人生宝库去修为也是很管用。平日为自己建立好习惯,去掉坏思想,行善积德,那就像为自己储存“三年之艾”一样,不怕七年之病来磨,积蓄越多,越有可能不生“七年之病”,不是吗?

注释[1] 孟子说:“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出《《孟子·离篓上》@*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